tradingkey.logo
課程9/20
股票投資策略與教育

川普時代的能源政策 vs. 新能源轉型

lesson

目錄

  • 綠色轉型:重塑世界秩序的博弈
  • 讓政治和爭取動力的鬥爭發生
  • 核能:兩個世界的意外連接
  • 全球定位:從退卻到復興
  • 接下來會怎樣:波動還是長期韌性?
  • 結語
  • 川普優先考慮化石燃料的主導地位削減環境規則以促進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生產。
  • 拜登的策略以再生能源為中心,對清潔能源和工業復原力進行了歷史性投資。
  • 許可仍然是一個瓶頸但這兩個時代都支持核能,以實現安全和脫碳。
  • 全球能源領導地位轉變,從孤立主義到氣候驅動的貿易、技術和外交政策目標。

TradingKey - 在川普政府執政期間,美國能源政策大力轉向化石燃料主導。為了實現美國能源獨立,政府專注於發展國內石油、煤炭和天然氣,取消了多項環境保護措施,希望加速石油開採和基礎建設。 《清潔能源計畫》被廢除。甲烷排放標準隨之降低。海上鑽探活動加強。美國退出了《巴黎氣候協定》。

這不是一個秘密計劃。它的目的是增強化石燃料經濟美國透過減少繁瑣的手續和提高產量來推動經濟復甦。管道、煉油廠以及在公共土地上租賃化石燃料的建設都獲得了綠燈。再生能源雖然沒有直接衝突,但在很大程度上被邊緣化,被描述為一種昂貴的干擾,而不是不可避免的轉型。

短期結果非常出色。

美國國內石油產量創歷史新高。天然氣出口飆升。能源價格短期內下降,使美國在短時間內成為能源淨出口國。但背後的長期成本已然顯現:再生能源發展勢頭停滯,全球氣候變遷領導力受到削弱,綠色技術投資凍結。

table-primary-energy-consumption

來源:www.eia.gov

綠色轉型:重塑世界秩序的博弈

然而,與前一時期不同的是,美國新的能源計畫並非以放鬆管制為標誌,而是以重新構想為標誌。它不再以化石燃料為中心,而是以太陽能、風能、核能、儲能和電力運輸為動力,引領低碳經濟的崛起。

它由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立法提供支持。2022年《降低通貨膨脹法案》提供數千億美元的清潔能源稅收抵免、製造業獎勵和部署補貼。兩黨基礎設施法案投資於電動車充電網路、電網現代化以及國家交通系統的電氣化。這些都是美國史上最雄心勃勃的能源投資計畫。

結果如何?清潔能源的普及速度比預期更快。再生能源現在提供超過40%短短幾個月內,全球發電量就翻了一番。風能和太陽能不僅更便宜,而且往往是成本最低的新型能源。同時,美國正在擴大其本土電池、電動車和太陽能製造基地,以減少對外國供應鏈的依賴。

clean-electricity-2024

來源:ember-energy.org

這不再只關乎減少排放,而是關乎產業戰略、經濟競爭力和能源安全。透過將清潔經濟重新定義為國家資源,鞏固經濟,增強長期韌性,支持創新,創造就業,議程的範圍已變得更加廣泛。

讓政治和爭取動力的鬥爭發生

两个时代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在于能源基础设施审批流程的不同。特朗普政府简化了石油和天然气基础设施的繁文缛节,绕过了审批流程和环境审查。而可再生能源则面临更多障碍,至少在公共土地上是如此,太阳能和风能项目被搁置或完全冻结。

如今,局面已然逆轉,儘管並非完全逆轉。允許的延期令清潔能源產業感到不安,尤其是在大型太陽能和風電場、輸電線路和電池儲能方面。此外,即使在獲得聯邦政府補貼後,選址的複雜性、環保審批以及地方反對也導致計畫實施延遲。

加快這一進程的工作已在進行中,旨在平衡速度與責任。然而,難題依然存在:如何快速建立起一個新體系,既能實現氣候和經濟目標,又不重複過去的捷徑。

核能:兩個世界的意外連接

然而,有一個領域兩黨都表現出韌性,那就是核能。在川普執政時期,川普政府將核武視為戰略武器。相關計畫包括重啟鈾礦、實現監管體系現代化以及延長現有反應器的壽命。新政府雖然對再生能源的熱情減弱,但仍將核能視為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的核心。

一切都取決於優先事項。目前的政策重點是小型模組化反應堆小型模組化反應器(SMR)、公私合作核能研發,以及將核能納入清潔基荷發電的主流。然而,這與翻新老舊反應爐關係不大,而是與在碳排放受限的世界中重塑原子能的未來息息相關。

儘管出於能源安全或氣候緊急情況等各種原因,雙方都重視核能的前景。鑑於對零排放、可調度電力以及間歇性再生能源的需求激增,這種共識可能至關重要。

energy-size

來源:drmcnatty.com

全球定位:從退卻到復興

能源政策並非憑空而來。在川普的領導下,美國毫不含糊地背離了國際氣候合作,將領導權拱手讓給了歐盟、中國和其他集團。削減減排承諾、退出清潔技術外交以及出口化石燃料,都籠罩著孤立而非合作的基調。

相較之下,當前的政策格局與外交戰略交織在一起。氣候目標與貿易協定、供應鏈協定和產業安排息息相關。清潔能源並非本土資源,而是外國資源。無論是透過以氣候為重點的貿易協定,或是旨在實現經濟脫碳的國際協議,能源政策都已成為外交地緣政治的工具。

這很重要。隨著全球清潔經濟的崛起,地球將由創新者、製造業和技術領導者引領。美國目前正在奮力追趕,但勢頭正在加速。

接下來會怎樣:波動還是長期韌性?

川普政府的能源政策注重快速、可見的成果。放鬆管制帶來了產量、出口和股票價值等方面的短期效益。然而,它也帶來了波動性、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並減少了對長期基礎設施的投資。

相較之下,向清潔能源的轉變則放棄了短期的確定性,而是為了長期的長遠發展。它以更慢、或許更穩定、更大規模、更符合未來需求的速度發生。它也帶來了新的挑戰:許可的複雜性、對礦產資源的依賴以及電網的可靠性問題。但或許最重要的是,它有可能擺脫能源週期波動的歷史。

最重要的是,這不僅是關於政策的辯論,更是關於投資的押注。未來的能源模式將是新技術與現有基礎設施交會的結果。投資者、選民和產業需要將資金投入化石能源的另一個復興,或是漸進式、複合式的轉型動能。

結語

川普時代的能源政策建立在化石能源主導地位、市場自由化以及美國在碳氫化合物領域的自主權之上。而現代能源前景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他因素,例如環境、創新和永續競爭力。前者有其優點,而後者則遵循著世界能源市場的發展軌跡。

清潔能源不再是「未來的遊戲」。它是當今的現實,由資本、政策和民意資助。討論的重點不再是這種轉變是否會實現,以及轉變的速度和效率。美國在思考未來時,討論的重點不再是能源的豐富性或稀缺性,而是要根據我們將要留下的世界,做出正確的能源富足選擇。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