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慧幫助公用事業公司減少停電、優化成本並實現檢查自動化。
- 智慧電網預測需求並整合電動車、再生能源和資料中心。
- 人工智慧的成長正在推動電力需求,為公用事業創造長期的上升空間。
- 該行業現在既提供股息穩定性,也提供智慧、技術主導的創新。
TradingKey - 長期以來,公用事業股一直被視為防禦性股票的典範。人們投資它們是為了獲得收益,並長期持有,有時甚至長達數十年。它們受監管的獲利模式和在特定領域的壟斷地位使其走勢可預測,但行動卻非常緩慢。然而,一場範式轉變正悄悄醞釀。人工智慧不僅僅是炒作;它正在徹底改變電網的運作方式、營運決策的方式以及維護方式。
预测性维护,此前还只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如今正被积极实践。它不再等设备发生故障才采取行动,而是利用统计模型和传感器预测故障发生的位置,无论是变电站的过载、电压浪涌,还是风暴造成的线路故障。这一转变显著减少了停机时间,提高了设备可靠性,并大幅降低了维护成本。对于管理着遍布全球数百万个节点的公用事业公司来说,即使是微小的改进,从长远来看也能带来数亿美元的收益。
智慧電網,智慧利潤
智慧電網是人工智慧革命的脈動。這種融合了電腦的電網可以即時讀取數據,從電力需求和價格線索,到天氣和電動車充電動態,無所不包,並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回應。電力公司無需在尖峰時段過度供電。借助人工智慧程式碼,可以轉移負載,減輕系統壓力,並保持電流平穩流動。
這是一種精明的協調,同時也為客戶帶來了回報。動態價格和智慧電錶使消費者能夠控制用電,而需求響應計劃則會獎勵他們在高峰時段減少用電。結果是,電網更加平衡,公用事業公司也獲得了更高的財務收益,因為它現在可以從效率而不是僅僅從用電量中獲得價值。
公用事業公司也利用基於電腦視覺的無人機和衛星影像來追蹤輸電線路上的故障、火災風險和過度生長的植被。此類系統可以自動標記潛在問題,從而避免危險的人工檢查和責任風險。
人工智慧大趨勢刺激能源需求
諷刺的是,即使公用事業公司正在利用人工智慧來提升內部智能,它們也產生了巨大的外部電力需求。人工智慧工作負載的成長,例如訓練大型語言模型或運行雲端託管的人工智慧工具,導致資料中心的電力消耗激增。在鳳凰城和北維吉尼亞州等地區,專注於人工智慧的資料中心的電力供應已經供不應求。
這不僅是現代化,更是成長。快速成長。為了應對人工智慧驅動的這種成長,新的變電站、最高電壓輸電線路以及容量的增加都在加速。製造業和交通運輸業的電氣化趨勢也進一步提升了需求。如今,公用事業公司面臨將再生能源、電池儲能以及屋頂太陽能等分散式資源融入能源結構的額外複雜性。
這使得公用事業公司處於兩大趨勢的交會處:世界加速進入人工智慧領域,以及世界能源轉型他們不僅是電網營運商,更是經濟轉型的平台。有了人工智慧在控制室的運用,他們的效率、適應性和韌性都比以往更高。
公用事業 2.0:投資公用事業 2.0:收益在哪裡
過去,公用事業股代表著緩慢成長和穩定收益。它們適合退休基金或保守基金中以收益為導向的投資者。但如今,公用事業龍頭企業的行為更像科技界的領導企業,擁有穩定的現金流。公用事業公司投資數位基礎設施,建構人工智慧服務,並利用機器學習來完善每個業務營運層面。
像 NextEra Energy 這樣的公司正在利用人工智慧優化再生能源分配、調度電池儲能係統並進行即時預測。杜克能源在其服務的每個地區都安裝了智慧電錶電網,並利用預測分析來確定基礎設施升級的優先事項。他們所做的並非無關緊要的營運變革,而是著眼於未來的投資,將直接影響獲利能力和競爭力。
這種創新與可靠性的結合在公共領域相對罕見。投資者受益於該領域仍然具有防禦性特徵,例如可預測的需求和抗衰退收入,以及數十年周期的前景,透過數據和人工智慧實現現代化。
展望未來:新的公用事業策略
公用事業的下一個成長時代將不再是建造更多的電廠,而是建造更智慧的電廠。成功將屬於那些能夠從輸電、發電到計費和客戶互動,將業務各個環節數位化的公司。人工智慧的應用將不再是奢侈品,而是成為電網彈性和業務差異化不可或缺的要素。但挑戰依然存在。隨著公用事業開始推進電網營運數位化,安全成為網路空間的新隱患。
獲得人工智慧投資的監管批准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將舊基礎設施與尖端技術相結合會帶來阻力。但這種趨勢是不可避免的。電網智慧正在為21世紀的公用事業商業模式奠定基礎。對投資人來說,這是難得的押注。公用事業類股正從低迷的股息股中脫穎而出,成為基礎設施領域的領導企業,擁有實際的、受人工智慧影響的潛力。問題在於,哪些公司是領頭羊,哪些公司仍然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