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帮助公用事业公司减少停电、优化成本并实现检查自动化。
- 智能电网预测需求并整合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和数据中心。
- 人工智能的增长正在推动电力需求,为公用事业创造长期的上升空间。
- 该行业现在既提供股息稳定性,又提供智能、技术主导的创新。
TradingKey - 长期以来,公用事业股一直被视为防御性股票的典范。人们投资它们是为了获得收益,并长期持有,有时甚至长达数十年。它们受监管的盈利模式和在特定领域的垄断地位使其走势可预测,但行动却非常缓慢。然而,一场范式转变正在悄然酝酿。人工智能不仅仅是炒作;它正在彻底改变电网的运营方式、运营决策的方式以及维护方式。
预测性维护,此前还只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如今正被积极实践。它不再等设备发生故障才采取行动,而是利用统计模型和传感器预测故障发生的位置,无论是变电站的过载、电压浪涌,还是风暴造成的线路故障。这一转变显著减少了停机时间,提高了设备可靠性,并大幅降低了维护成本。对于管理着遍布全球数百万个节点的公用事业公司来说,即使是微小的改进,从长远来看也能带来数亿美元的收益。
智能电网,智能利润
智能电网是人工智能革命的脉搏。这种融合了计算机的电网可以实时读取数据,从电力需求和价格线索,到天气和电动汽车充电动态,无所不包,并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响应。电力公司无需在高峰时段过度供电。借助人工智能代码,可以转移负载,减轻系统压力,并保持电流平稳流动。
这是一种精明的协调,同时也为客户带来了回报。动态价格和智能电表使消费者能够控制用电,而需求响应计划则会奖励他们在高峰时段减少用电。其结果是,电网更加平衡,公用事业公司也获得了更高的财务收益,因为它现在可以从效率而非仅仅从用电量中获得价值。
公用事业公司还利用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无人机和卫星图像来追踪输电线路上的故障、火灾风险和过度生长的植被。此类系统可以自动标记潜在问题,从而避免危险的人工检查和责任风险。
人工智能大趋势刺激能源需求
讽刺的是,即使公用事业公司正在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内部智能,它们也产生了巨大的外部电力需求。人工智能工作负载的增长,例如训练大型语言模型或运行云端托管的人工智能工具,导致数据中心的电力消耗激增。在凤凰城和北弗吉尼亚等地区,专注于人工智能的数据中心的电力供应已经供不应求。
这不仅仅是现代化,更是增长。快速增长。为了应对人工智能驱动的这种增长,新的变电站、最高电压输电线路以及容量的增加都在加速。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电气化趋势也进一步提升了需求。如今,公用事业公司面临着将可再生能源、电池储能以及屋顶太阳能等分布式资源融入能源结构中的额外复杂性。
这使得公用事业公司处于两大趋势的交汇处:世界加速进入人工智能领域,以及世界能源转型他们不仅仅是电网运营商,更是经济转型的平台。有了人工智能在控制室的运用,他们的效率、适应性和韧性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高。
来源: www.statista.com
公用事业 2.0:投资公用事业 2.0:收益在哪里
过去,公用事业股代表着缓慢增长和稳定收益。它们适合退休基金或保守型基金中以收益为导向的投资者。但如今,公用事业龙头企业的行为更像科技界的领军企业,拥有稳定的现金流。公用事业公司投资数字基础设施,构建人工智能服务,并利用机器学习来完善每个业务运营层面。
像 NextEra Energy 这样的公司正在利用人工智能优化可再生能源分配、调度电池储能系统并进行实时预测。杜克能源在其服务的每个地区都安装了智能电表电网,并利用预测分析来确定基础设施升级的优先事项。他们所做的并非无关紧要的运营变革,而是着眼于未来的投资,将直接影响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这种创新与可靠性的结合在公共领域相对罕见。投资者受益于该领域仍然具有防御性特征,例如可预测的需求和抗衰退收入,以及数十年周期的前景,通过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现代化。
展望未来:新的公用事业策略
公用事业的下一个增长时代将不再是建造更多的电厂,而是建设更智能的电厂。成功将属于那些能够从输电、发电到计费和客户互动,将业务各个环节数字化的公司。人工智能的应用将不再是奢侈品,而是成为电网弹性和业务差异化不可或缺的要素。但挑战依然存在。随着公用事业开始推进电网运营数字化,安全成为网络空间的新隐患。
获得人工智能投资的监管批准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将旧基础设施与尖端技术相结合会带来阻力。但这种趋势是不可避免的。电网智能正在为21世纪的公用事业商业模式奠定基础。对投资者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押注。公用事业类股正从低迷的股息股中脱颖而出,成为基础设施领域的领军企业,拥有切实的、受人工智能影响的潜力。问题在于,哪些公司是领头羊,哪些公司仍然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