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新聞

topicIcon

股票

【首席視野】汪毅:推動資本市場的“飛輪”——制度改革與生態重塑

汪毅、王正潔(汪毅系長城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成員)一、當前核心矛盾:A股“高波動-低收益”仍未根治近十年來,A股市場持續深陷高波動與低收益的結構性困境。數據顯示,滬深300指數年化波動率達21.87%,顯著高於標普500的17.27%,但其年化收益率僅5.15%,不及美股半數(11.30%)。這種失衡源於三重深層癥結:投資者結構散戶化、資金行爲短期化、以及制度性摩擦。儘管2025年市場韌性有所提升——如4月美國加徵34%關稅後,A股日內振幅雖然較大,但修復週期縮短至13個交易日左右,反映抗壓機制逐步形成——但根本矛盾未解。前7個月出口高增的亮眼數據,反而凸顯內需疲軟與經濟轉型的滯後性:機電產品出口依賴恐怕難以對沖地產投資下滑與消費復甦乏力的結構性風險。A股亟待通過系統性制度變革,破解“風險與收益錯配”這一歷史性難題。(1)制度性摩擦放大交易成本高頻交易與散戶主導的市場結構形成惡性循環,頻繁交易導致成本侵蝕顯著,對沖工具缺失也在加劇市場波動,投資者在極端行情中僅能通過拋售避險,T+1與漲跌幅限制雖意圖保護散戶,卻削弱價格發現效率,形成“下跌缺乏緩衝、上漲遭遇壓制”的扭曲機制。(2)投資者結構有待優化專業投資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持股行爲呈現明顯的順週期性。個人投資者參與市場投資的積極性受二級市場行情影響較大,“追漲殺跌”的投資行爲特徵較爲顯著。近年來,我國專業投資機構長期化、價值化投資的特徵逐步增強,但受制於基金管理產品投資人買入和贖回行爲的影響,以及資管產品短期業績排名的壓力,容易出現被動減倉或扎堆投資的現象。2023年在外部市場行情相對較弱時,專業投資機構的持股市值佔比下降較爲嚴重。產業資本、政府持股近年來持股的逆週期性質突出,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市場穩定器作用。相較其他市場,我國股票市場的一大特點是產業資本和政府持股相對較高。股權分置改革之後,過去十年間,產業資本和政府持股佔比整體呈下降趨勢。但是期間有兩次顯著的回升,分別是2018年和2022-2023年。由於產業資本和政府機構的持股側重於對公司的長期控制權而非短期盈利,在市場波動加大時藉助增持或回購來提升持股比例,有利於維護市場穩定。值得注意的是,隨着各類產業資本的逐漸市場化轉型,戰略投資者和非戰略投資者之間的界限日漸模糊,未來產業資本的逆週期性或許有所下降。(3)2025年新挑戰凸顯舊疾未除儘管市場韌性有所提升,但政策市依賴未解:新能源等行業仍受政策週期劇烈擾動,刺激政策退出即引發板塊回調。更關鍵的是,退市機制滯後導致劣質資產未能及時出清,低效企業佔用資金,壓制整體資產回報率。二、制度變革主線:從“融資市”到“投資市”的轉型框架(一)供給側改革:構建優質資產池資本市場的健康生態始於資產端質量的重塑。在入口端,新“國九條”通過雙重門檻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滬市主板調整上市條件,最近3年累計淨利潤指標從1.5億元提升至2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指標從6000萬元提升至1億元,最近3年累計現金流量淨額指標從1億元提升至2億元,最近3年累計營業收入指標從10億元提升至15億元。深市主板新修訂的上市標準與滬市主板保持一致,適度提高主板第一、二套上市標準的淨利潤、現金流、收入等指標。創業板方面,最近兩年淨利潤指標由5000萬元提高至1億元,並新增最近一年淨利潤不低於6000萬元的要求。科創板則強化研發強度指標,從源頭過濾低效供給。出口端的改革更爲徹底:退市新規將財務造假退市標準從“連續2年造假金額5億元以上且超過50%”的指標,調整爲“1年造假2億元以上且超過30%,連續2年造假3億元以上且超過20%,連續3年及以上造假”;同步出臺的併購重組新規明確“產業整合優先”原則,推動產業併購佔比躍升,宣告“保殼套利”時代的終結。這一進一出機制,構築了優質資產篩選器與劣質資產出清通道的閉環。(二)投資端改革:培育長期資本生態1.資金結構優化:重塑市場時間軸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核心在於重構資金期限偏好,本質是解決“跨期資源配置效率”問題。長期資本的培育需突破三重理論瓶頸:其一,通過委託代理關係再造,將散戶的短期投機衝動轉化爲制度性長期投資。個人養老金賬戶的強制鎖定機制,實質是用稅收遞延工具矯正行爲金融學中的“雙曲貼現偏差”,即人類天然高估當下收益而低估遠期回報的認知缺陷。其二,遵循跨期風險平滑理論,放寬社保、年金等資金的權益配置上限,使其能夠利用長期視野吸納短期波動。這契合莫頓的“生命週期投資模型”——當投資週期超越商業週期時,資產波動可轉化爲複利增長動力。其三,依據市場分層理論,提升險資等機構投資者的定價話語權,通過其信息處理優勢抑制噪聲交易,驅動價格發現迴歸基本面錨點。這三重機制共同構成“時間軸延伸”的制度基礎,使資本供給週期與企業創新週期實現動態匹配,從根本上瓦解短期主義的惡性循環。2.交易機制降噪:平衡效率與穩定的制度藝術交易制度設計本質是求解“市場流動性”與“系統穩定性”的帕累托最優。當前改革需破解兩對核心矛盾:其一,高頻監管的博弈論困境。程序化交易的監管並非抑制技術創新,而是矯正“速度競賽”下的負外部性。當微觀主體競相縮短交易響應時間,宏觀層面將湧現“合成謬誤”——個體套利行爲集體轉化爲系統性波動源。通過成本約束引導交易頻率理性化,恰是卡爾多-希克斯改進的實踐:以少數高頻交易者的效率損失換取整體市場穩定增益。其二,T+1制度的辯證重構。現行T+1與漲跌幅限制作爲投資者保護工具,在衍生品缺失背景下確能防範散戶瞬時鉅虧,但過度保護會扭曲價格形成機制。漲跌停板誘發“磁吸效應”,使價格在觸及閾值前加速衝關;T+1交割則延遲套利力量進場,導致錯誤定價持續發酵。借鑑日本漲跌幅的漸進放寬經驗,未來改革需構建“動態平衡框架”:在完善個股期權等對沖工具的前提下,分階段釋放價格彈性空間,最終形成“保護不溺愛、自由不失控”的成熟機制。3.生態協同:構建資本市場可持續發展的三位一體框架資本市場生態重塑的核心在於實現長期資本、優質資產與制度環境的深度協同,三者構成相互強化、缺一不可的有機整體。從理論視角看:長期資金作爲“耐心資本”,通過改變企業投融資決策的時間偏好,直接驅動實體經濟轉型。當養老金、險資等機構投資者持股週期拉長,企業方能擺脫短期業績壓力,將資源配置到回報週期較長的核心技術攻關領域,這種以時間換空間的戰略轉型,本質是熊彼特“創新理論”中“創造性破壞”的物質基礎。優質資產端的反哺效應則構成正向循環的支點:一方面,技術突破型企業的盈利可持續性增強,爲長期資本提供穩定收益預期;另一方面,此類資產的低波動特質降低機構投資組合風險,反過來吸引更多長線資金入市,形成“高確定性回報→增量資金流入”的良性螺旋——這正是費雪的“跨期均衡定價”理論在實踐中的映射。制度環境則扮演催化劑的角色:交易機制加速資本流向優質資產;退市機制的剛性約束剔除“殭屍企業”,避免資源錯配;而稅收優惠則強化企業創新意願。這三層制度設計共同構成奧爾森的“強化市場型政府”模型,確保市場效率與產業政策協同演進。最終形成的生態閉環中,長期資本爲企業注入“時間韌性”,企業創新反哺資本回報,而高效制度則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時篩選價值創造者——當三者動能交織,資本市場才能真正實現從“零和博弈”向“正和創造”的歷史性躍遷。
金吾財訊
11月4日 週二
topicIcon

股票

【首席視野】管濤:國際貨幣體系重置中的機遇與挑戰

管濤系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在全球披露幣種構成的外匯儲備中,美元佔比由上季度末的57.79%降至56.32%,回落1.46個百分點,其份額已連續11個季度低於60%,進一步創30年來新低。美元儲備份額下降不僅受到美元指數大幅貶值的影響,還受累於境外官方對於美元資產興趣的下降。根據美國財政部發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2025年二季度,不含國際組織的官方外資依然淨買入國債、政府機構債、公司債和股票等美國證券資產,但規模僅爲51億美元,環比下降94.4%,較2023年二季度至2025年一季度季均值回落了72.2%。這顯示美國單邊主義、霸凌主義的經貿政策不僅衝擊了全球貿易體系,也加速了國際貨幣體系的重置。“對等關稅”政策被類比於1971年的“尼克松衝擊”。當時,尼克松政府宣佈美元與黃金脫鉤,並徵收10%的進口附加稅,由此拉開了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的序幕。這次則更進了一步,美元的信用基礎——美聯儲獨立性也正遭遇嚴重威脅。國際貨幣體系存在所謂網絡效應和路徑依賴,也就是國際貨幣的持有和使用存在較大慣性,人們一般不會輕易改變交易習慣。所以,國際貨幣體系演進不僅取決於追趕國家自身的強大,還取決於先發國家的衰弱。美國“以鄰爲壑”“自毀長城”的經貿政策正在瓦解各種“美國例外論”,並擴大美元信用“裂痕”,這爲其他貨幣的崛起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近期,歐央行行長拉加德公開探討了在美國領導的全球經濟從多邊主義秩序逐漸轉向碎片化和保護主義背景下,提升歐元國際地位的可能性與路徑。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也公開討論了全球金融治理問題,提出多極化發展是未來的演進方向之一,這將有助於推動主權貨幣國強化政策約束,提升國際貨幣體系韌性,更有效地維護全球經濟金融穩定。從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的國際貨幣體系演進看,首先,黃金是本輪國際儲備資產多元化配置的最大受益者。自2024年一季度起,黃金已超過歐元成爲僅次於美元的第二大國際儲備資產。到2025年二季度末,在全球黃金外匯儲備中,黃金佔比約24%(美元44%、歐元17%)。這也反映了現有非美元儲備貨幣均面臨各自的發展困境,難以實質性挑戰和取代美元,超主權的、實物儲備資產的吸引力增強。其次,非主流儲備貨幣更多受益於本輪國際儲備貨幣的多極化。2022年初至2025年二季度,在全球披露幣種構成的外匯儲備中,美元份額下降了2.47個百分點,不披露具體幣種構成的其他貨幣份額上升了2.08個百分點,後者基本吸收了美元份額的降幅。同期,包括人民幣在內的其他七種披露具體幣種構成的儲備貨幣份額有升有降,但漲跌幅均不超過1個百分點,且相互間基本是此消彼長的關係。最後,其他貨幣國際化指標顯示美元地位仍具有相當的粘性。如國際清算銀行(BIS)三年一次的全球外匯交易抽樣調查數據顯示,2025年4月,全球場外外匯交易日均成交中,美元佔比89.2%,較三年前上升0.84個百分點。同期,歐元、英鎊是大輸家,佔比分別回落1.71和2.70個百分點;人民幣、港幣、瑞郎是大贏家,佔比分別上升1.50、1.24和1.18個百分點。機會只會給有準備者。“強大的貨幣”位列金融強國的六大關鍵核心金融要素之首,形成與中國經濟影響力相匹配的國際地位,穩慎紮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是我國加快金融強國建設的應有之義。爲此,要進一步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鞏固和提升人民幣資產吸引力;進一步推進金融制度型開放,加速國內規則、規制、標準和管理與國際接軌的“邊境後開放”;進一步加快國內金融市場建設,強化人民幣跨境投融資的功能載體;進一步加快跨境人民幣金融產品、制度和技術創新,更好服務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和境內企業“走出去”;進一步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金吾財訊
11月4日 週二
topicIcon

股票

【券商聚焦】興業證券維持翰森製藥(03692)“買入”評級 指其ADC平臺研發實力強

金吾財訊 | 興業證券研報指出,翰森製藥(03692)於2025年10月16日與羅氏簽訂許可協議,公司將授予羅氏HS-20110(CDH17ADC)的全球獨佔許可(不含中國內地及中國港澳臺地區)。公司將獲得8000萬美元首付款,並有資格根據產品開發、註冊審批和商業化進展收取最高14.5億美金里程碑付款,以及未來潛在產品銷售的分級特許權使用費。該機構指出,2023年10月,公司將B7-H4ADC海外權益授予GSK,首付款8500萬美元,潛在里程碑14.85億美元;2023年12月,公司將B7-H3ADC海外權益授予GSK,首付款1.85億美元,潛在里程碑15.25億美元;2024年12月,公司將一款口服GLP-1全球權益授予默沙東,首付款1.12億美元,里程碑19億美元;2025年6月,公司將GLP-1/GIP受體激動劑海外權益授予再生元,首付款8000萬美元,里程碑19.3億美元。截至目前,公司近3年已有5款產品分別與4家MNC達成了許可協議,數量在國內企業中領先。該機構續指,HS-20110(CDH17ADC)目前正在中國和美國開展用於治療結直腸癌及其他實體瘤的全球I期臨牀試驗。全球範圍內目前有10款CDH17ADC 處於臨牀階段,其中 4 款處於臨牀 1/2 期,6 款處於臨牀1 期。公司的 HS-20110 是第一款也是目前唯一一款與 MNC 達成許可協議的 CDH17ADC,能夠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說明公司 ADC 平臺研發實力強,能夠持續推出優質 ADC 管線。該機構表示,公司創新藥收入佔比高,驅動業績保持快速增長,自主研發以及BD雙輪驅動,早期管線佈局豐富,同時積極進行國際化佈局,打開海外市場想象空間。該機構調整2025年至2027年收入分別爲145.37億元、155.11億元、178.80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爲45.16億元、47.87億元、56.61億元。對應2025年10月31日收盤價,PE分別爲44.92x、42.38x、35.84x,維持“買入”評級。
金吾財訊
11月4日 週二
topicIcon

股票

【券商聚焦】招銀國際維持中國財險(02328)“買入”評級 指承保及投資優異表現

金吾財訊 | 招銀國際研報指,中國財險(02328)3Q25業績強勁,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91.5%至158億元,帶動前9個月淨利潤同比增長50.5%至403億元,得益於承保盈利改善和投資收益顯著增長的驅動。3Q25保險服務業績同比大幅提升3.28倍至53億元,投資服務業績同比增長61%至166億元。前9個月綜合成本率同比改善2.1個百分點至96.1%,其中車險/非車COR分別同比改善2.0/2.5個百分點至94.8%/98%,推動承保盈利同比增長1.31倍至149億元,達到該機構此前全年承保盈利預測150億元的水平。3Q25綜合成本率爲98.6% (招銀國際預計),同比下降3.3個百分點,帶動承保盈利轉正至18.5億元(3Q24: 承保虧損26億元)。車險和非車承保盈利改善主要得益於公司持續加強費用管控,預計3Q25 COR均呈費用率下降抵消賠付率上行的趨勢。在3Q25權益市場強勁表現推動下,前三季度公司總投資收益達359億元,同比增長33%;總投資收益率(未年化)爲5.4%,同比增長0.8個百分點;3Q25投資服務業績達166億元,同比增長61%。公司三季度適度增配權益類資產,預計對權益資產配置結構及權益資產佔總投資規模佔比進一步改善。截至1H25,公司在TPL股票/基金/OCI股票佔比分別爲2.4%/4.6/6.8%,其中TPL權益佔比7%較低於同業,預計3Q25公司對TPL股票投資規模及佔比進一步提升。考慮承保及投資優異表現,該機構將FY25-27E每股盈利預測上調11%/6%/6%至1.86/1.94/2.17元,對全年車險COR預測下修至95.1%(前值:95.8%),非車險COR預測維持99%,達成全年低於96%/99%的COR指引目標。預計非車險報行合一對非車COR的改善效應在FY26E逐步顯現。當前公司股價交易於1.35x FY25E P/B。維持“買入”評級,上調目標價至23.6港元(前值:21.6港元),對應1.7倍FY25E P/B。
金吾財訊
11月4日 週二
topicIcon

股票

【券商聚焦】興業證券維持時代電氣(03898)“買入”評級 指其軌交業務增長具有較大確定性

金吾財訊 | 興業證券研報指出,時代電氣(03898)第三季度收入66.16億元,同比增長9.5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10.49億元,同比增長7.6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爲10.26億元,同比增長22.45%,業績符合預期,前三季度收入爲188.3億元,同比增長14.8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27.2億元,同比增長10.8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爲26.14億元,同比增長30.92%。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軌道交通裝備業務收入爲103.05億元,同比增長9.23%,新興裝備業務收入爲84.26億元,同比增長22.26%,其中基礎器件收入爲38.39億元,同比增長爲30.4%。該機構指出,截至到2025年3季度鐵總一共招標動車組278組,已經超過2024年的總招標量,未來動車組新造量還將依賴於國家十五五規劃,但動車組大修該機構預計還將維持景氣高位。2024年初國家鐵路局提出力爭2027年實現老舊內燃機車基本淘汰,隨着後續該細則的逐步出臺,老舊內燃機車的淘汰會成爲鐵路裝備增長的又一驅動力。而城軌方面雖然有地方債務壓力,但是公司通過提供更多的產品品類來抵消行業的壓力。該機構預期公司軌交業務整體依然可期。該機構續指,前三季度公司基礎器件業務同比增長30.4%,這主要得益於宜興三期產能的投產,隨着宜興三期下半年產能打滿,將帶動公司的功率半導體業務進入業績釋放期,另外公司的株洲三期碳化硅項目正在建設中,預計2026年投產部分產能,隨着宜興三期和株洲三期項目的投產,公司的功率半導體產能增長迅猛。該機構表示,中國鐵路客流量持續高增,而老舊內燃機車的淘汰也將會成爲另一個增長極,公司軌交業務增長具有較大確定性,而新興業務進入產能投放期,該機構預計公司2025-2027年營業收入分別爲287.2、316.4、352.2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爲41.08、48.44和55.86億元,維持“買入”評級。
金吾財訊
11月4日 週二
topicIcon

股票

【券商聚焦】招銀國際維持中國人壽(02628)“買入“評級 上修新業務價值全年增長預期

金吾財訊 | 招銀國際研報指,中國人壽(02628)3Q25業績亮眼,歸母淨利潤在去年高基數基礎上近乎翻倍達1,260億元,同比增長92%,帶動前9月歸母淨利潤提升至1,678億元,同比增長61%。公司三季度盈利增速優於同業,主要得益於保險服務業績和投資服務業績增長的雙輪驅動。其中,保險服務業績受益於3Q25市場即期利率上行,10年期國債利率三季度環比上行22.7個基點,帶動保險服務費用下行。三季度公司保險服務費用同比下降79%至75億元(3Q24: 362億元),推動保險服務業績同比增長2.1倍至470億元,創下季度新高。投資服務業績受益於3Q25權益市場大幅上漲的行情,三季度滬深300/恒生指數上行18%/16%,公司3Q25增配公開市場權益資產(預計2,300億元)並加大成長/科技類股票配置,抓住市場主升浪行情,增厚投資收益。公司前9個月公司保險資金投資組合的總投資收益同比增長41%至3,686億元,其中3Q25總投資收益同比增長73%;前三季度年化總投資收益率6.42%,同比增長1.04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公司新業務價值可比口徑下增長41.8%,較1H25的20.3%增速大幅提升,該機構預計3Q25新業務價值可比口徑下或超越翻倍增長,其中,首年新單保費同比增長53%,價值率或在預定利率下調和產品結構調整下持續提升。展望4Q25E,去年同期利率大幅下行導致保險服務業績下降的低基數效應或驅動盈利增速上行。考慮到公司三季度盈利大幅上行,該機構將FY25-27E每股盈利預測上調至6.03/4.41/4.95元,並上修全年新業務價值增長預測至38%。公司目前股價交易於0.4倍FY25E P/EV,維持“買入“評級,上調目標價至31港元,對應0.5倍FY25E P/EV和1.24倍FY25E P/B。
金吾財訊
11月4日 週二
topicIcon

股票

【券商聚焦】招銀國際維持海爾智家(06690)買入評級 指對其4季度的銷售與淨利增長仍然較有信心

金吾財訊 | 招銀國際研報指,海爾智家(06690)25財年3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0%至776億元人民幣,較招銀國際/彭博預期高5%/4%。淨利潤同比增長13%至53.4億元人民幣,較招銀國際/彭博預期高6%/2%。管理層重申了25財年下半年及25財年的銷售高個位數增長與淨利潤10%以上增長。鑑於25財年3季度表現不錯,該機構對公司25財年4季度的銷售與淨利增長仍然較有信心。儘管公司具備多重增長與利潤驅動因素,但該機構的看法更趨保守。管理層對26財年給出中至高單位數銷售增長(此前爲高單位數)與淨利潤10%以上增長(不變)的指引。該機構認同增長的來源,但爲審慎起見,考慮到宏觀的超預期風險,目前僅對26財年預期5%銷售增長與9%淨利增長。該機構微調25/26/27財年淨利潤預測+0.4%/+0.4%/+0.3%,以反映:1) 毛利率優於預期;2) 少數股東權益低於預期。憑藉一流的執行力,空調業務增速仍顯著跑贏行業;疊加卡薩帝高韌性增長與海外在市佔與利潤率的潛力,對其達成25財年目標仍有信心。但鑑於宏觀風險(如26財年刺激不及預期,引發需求與信心走弱、或各類進口關稅上調),對26財年預測維持保守預測。在當前估值僅相當於25財年10.3倍、26財年9.5倍預測市盈率的背景下,維持買入評級,下調目標價至29.05港元(基於26財年11倍預測市盈率)。
金吾財訊
11月4日 週二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