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新聞

【券商聚焦】羣益證券(香港)維持恆瑞醫藥(01276)“買進”評級 看好公司研發管線資產價值重估

金吾財訊 | 羣益證券(香港)發報指,恆瑞醫藥(01276)宣佈與葛蘭素史克(GSK)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授予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創新藥PDE3/4抑制劑HRS-9821在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及臺灣以外地區的全球獨家權利,以及最多11個腫瘤、呼吸及自免領域早期項目的選擇權。據協議,恆瑞將獲得5億美元首付款,若所有項目開發成功並實現商業化里程碑,潛在總金額可達約120億美元,另可獲得梯度銷售分成。HRS-9821是一款潛在的同類最佳PDE3/4抑制劑,爲吸入粉霧劑型,目前正處於臨牀一期開發階段,可用於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同時實現“擴張+抗炎”作用,作爲輔助維持治療,無需考慮既往治療方案。該機構指,目前全球同類產品僅Ensifentrine(恩塞芬汀)於2024年7月在美國獲批上市,目前尚未在中國正式上市。根據EvaluatePharma資料庫數據顯示,2024年Ensifentrine全年銷售額約爲4,200萬美元,今年首季全球銷售額超7,130萬美元。截至目前,HRS-9821相關項目累計研發投入約3,843萬人民幣,公司獲得5億美元首付款可以快速回流資金以支持其餘管線開發,並可大幅增厚2025年業績。此外,中國有近1億COPD患者,預計後續公司產品在國內上市後也可成長爲大單品。該行認爲隨着BD交易的達成,公司將更好的融入全球藥物創新網絡,目前在研創新管線有望得到價值重估。該機構表示,考慮到收到首付款,上調對恆瑞醫藥2025年盈利預測,預計公司2025年至2027年淨利潤101億元、87.5億元、104億元人民幣,按年升59.3%、降13.3%及升18.9%,(原預計公司2025年、2026年及2027年的淨利潤預測分別爲69.8億、87.5億及104億人民幣,按年分別升10.2%、升25.3%及升18.9%,指目前H股估值合理,看好公司研發管線資產價值重估,維持“買進”評級及目標價82港元。
金吾財訊
7月28日 週一

【券商聚焦】花旗:新一代免疫腫瘤治療藥物有望重塑癌症免疫治療格局 上調多支生物科技股目標價

金吾財訊 | 花旗發報指,新一代免疫腫瘤治療藥物,如雙特異性或三特異性PD-1/VEGF、PD-1/IL-2、PD-1/VEGF/CTLA4等,有望重塑癌症免疫治療的格局。預計這類藥物的潛在市場規模可超過620億美元。花旗表示,康方生物(09926)的ivonescimab在HARMONi-2/HARMONi-6試驗中顯示具統計學意義及臨牀意義的無進展生存期改善,以及令人鼓舞的中期總生存期數據。信達生物(01801)的IBI363在IO治療的非小細胞肺癌及冷腫瘤中也顯示出令人鼓舞的數據。花旗指出,關鍵免疫療法產品如Keytruda和Opdivo的專利將於2028年到期,跨國藥企需要補充新藥以維持市場地位和收入。默沙東、百時美施貴寶和輝瑞已引進新一代免疫療法候選藥物,該行認爲其他製藥公司仍在積極尋找這領域的資產。基於上述分析,花旗上調多隻生物科技股目標價及評級:給予康方生物“買入”評級,目標價由98港元上調至185港元;維持信達生物“買入”評級,目標價由90港元上調至105港元;維持三生製藥(01530)“買入”評級,目標價由21港元上調至36港元;維持君實生物(01877)“買入/高風險”評級,目標價由17港元上調至32港元;維持中國生物製藥(01177)“買入”評級,目標價由6.20港元上調至8.80港元。
金吾財訊
7月28日 週一

【熱門行業】保險非對稱調降預定利率 加速行業產品轉型

金吾財訊 | 7月25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組織召開人身保險業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專家諮詢委員會2025年二季度例會,就宏觀經濟形勢、市場利率走勢和行業發展情況進行研究。會議認爲當前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研究值爲1.99%,根據當前監管政策,已觸發預定利率下調條件。隨後主要頭部公司陸續發佈調整公告,普通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爲2.0%,此前爲2.5%,下降50bps;分紅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爲1.75%,此前爲2.0%,下降25bps;萬能型保險產品最低保證利率最高值爲1.0%,此前爲1.5%,下降50bps。這些公司將於2025年8月31日24時起不再接受超過上述預定利率最高值的保險產品投保申請。預定利率的調整對保險行業的影響是多維度且深遠的。從負債端看,傳統險和萬能險預定利率下調,直接降低了保險公司的負債評估成本,有助於緩解長期以來因利率下行帶來的利差損壓力,尤其是對依賴固定收益產品的公司而言,能減少未來收益與負債成本倒掛的風險,增強財務穩健性。從產品市場來看,預定利率下調使得傳統險和萬能險的定價邏輯發生變化,同等保障或儲蓄功能下,消費者可能需要支付更高保費,或在相同保費下獲得更低的到期收益,這在短期內可能降低兩類產品的市場吸引力。但這也倒逼行業加速產品結構轉型,傳統險更需強化其 “保障確定性” 的核心賣點,萬能險則需通過優化浮動收益機制、提升賬戶管理靈活性來維持競爭力。從長期而言,預定利率與市場利率的更匹配,有助於保險行業形成 “風險共擔、收益共享” 的良性生態,減少利率波動對行業經營的衝擊,推動行業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型,增強整體抗風險能力。華泰證券表示,本次預定利率下調有望緩解利差損風險,並帶動新單的價值率水平改善,降低年初以來的壽險產品成本收益倒掛情況,提升保險公司的銷售積極性,或成爲壽險行業基本面表現改善的契機。東吳證券亦認爲,預定利率的下調將推動新業務負債成本繼續下降,伴隨新業務對存量的逐步稀釋,存量平均成本也將逐步改善。疊加近期長端利率企穩上行和股市走強,壽險行業利差損壓力預計將有所緩解。光大證券表示,從負債端來看,預定利率切換後短期新單增長或面臨一定壓力,但隨着“報行合一”全面深化及產品結構持續優化,價值率的進一步提升有望支撐NBV維持一定韌性;同時隨着浮動收益型產品佔比提升以及新增保單負債成本下降,利差損風險有望得到緩釋。從資產端來看,伴隨穩增長政策落地顯效以及中長期資金入市節奏加快,權益市場回升有望進一步提振險企投資端表現,高股息策略亦將持續支撐險企淨投資收益安全墊。後續隨着經濟預期修復及市場信心回暖,保險股貝塔行情有望持續演繹。非對稱調降預定利率 分紅險吸引力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市場對調降預定利率已有充分預期,但分紅險僅下調25bps略超市場預期。分紅險的核心是 “收益共享”,其保單收益並非完全固定,而是根據保險公司實際經營成果(主要是可分配盈餘)進行分配,既包含一定的保底成分,又有隨公司業績波動的分紅空間。與傳統險相比,它的收益更具彈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分享行業成長紅利。分紅險因此次調整幅度較小且兼具收益彈性與安全性,疊加6月金管總局下發《關於分紅險分紅水平監管意見的函》優化“限高令”,大型保險公司分紅保險賬戶分紅水平上限由3.0%放寬至3.2%,優勢進一步凸顯。目前,頭部公司憑藉更強的投資能力和客戶基礎,更易在產品調整中搶佔分紅險市場份額。民生證券認爲,此次非對稱調降預定利率,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在長端利率中樞下行背景下,引導各大險企繼續轉型分紅險爲代表的非保證收益產品的思路,分紅險佔比有望持續提升,存量負債成本有望持續下降,頭部險企有望憑藉更爲豐富的分紅險產品和更強的綜合投資能力而更爲受益。中信證券提到,目前大行5年期儲蓄存款利率僅爲1.3%,隨着疫情期間新增的大量儲蓄存款到期,儲蓄存款活化和搬家的趨勢有望形成;分紅險將是實現儲蓄存款搬家的有力產品,預計保險公司9月份起將全面進入分紅險時代,負債結構實現從傳統險向分紅險轉型的拐點。中泰證券表示,非對稱下調傳統險與分紅險預定利率最高值,利好分紅險銷售能力較強的優質壽險公司進一步降低綜合負債成本。雙面紅利股,看好壽險估值演繹,一方面上市險企自身具備股息優勢,另一方面,以平安爲代表的頭部險企較早佈局了境內外上市高股息標的,紅利資產的股價將對公司業績產生較大間接影響。
金吾財訊
7月28日 週一

【券商聚焦】華創證券首予中國生物製藥(01177)“推薦”評級 看好公司由仿到創價值重估

金吾財訊 | 華創證券研報指,中國生物製藥(01177)是中國領先的創新研究和研發驅動型醫藥集團,集團主要附屬公司包括正大天晴藥業、北京泰德製藥、南京正大天晴製藥等。公司營收從2020年的236.47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288.66億元;淨利潤則相對保持穩定,主要系創新藥研發投入持續增加。公司仿製藥研發集中在首仿、難仿的獨家/特色仿製藥產品。2024年公司化學仿製藥收入重新恢復正增長,達到168.1億元(+3.1%),其中2024年第十批集採產品僅佔總收入的1%,集採風險已基本出清。2024年內28個仿製藥獲NMPA批准上市,此外還有65個在研仿製藥產品儲備。 公司自2018年確立全面創新轉型,併成功上市安羅替尼。2022年至今,公司研發管線實現顯著躍升,上市創新產品從3款增加至18款(其中包含9款創新藥),NDA產品3款,III期產品從5款增加至15款,並儲備了超過60個處於臨牀I/II期的創新分子,未來三年計劃以平均每年上市5款創新產品的速度兌現在研管線價值,即2027年上市產品數量突破30款、創新藥有望突破20款。公司創新驅動戰略成效顯著,創新產品收入佔比從2018年的12%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41.8%。管線數量及質量領先,創新產品收入持續提高,即將迎來出海階段,看好公司由仿到創價值重估。該機構預計公司2025-2027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爲340.62、366.02和396.74億元,同比增長18.0%、7.5%和8.4%;歸母淨利潤爲39.32、42.88和47.43億元,同比增長12.3%、9.1%、10.6%。根據創新藥管線估值方法(基於風險調整的現金流折現法)測算,給予公司整體估值1754.46億港元,對應目標價爲9.35港元。首次覆蓋,給予“推薦”評級。
金吾財訊
7月28日 週一

港股三大指數早盤表現分化 恒指半日漲0.4% 中國生物製藥(01177)漲5.02%

金吾財訊 | 港股三大指數早盤表現分化,截至午間收盤,恒指漲0.4%,國企指漲0.08%,恆科指跌0.59%。藍籌中,中國生物製藥(01177)漲5.02%,友邦保險(01299)漲4.46%,九龍倉置業(01997)漲4.1%,新東方(09901)漲3.62%,中國人壽(02628)漲3.52%;跌幅方面, 中升控股(00881)跌4.77%,農夫山泉(09633)跌4.3%,信義玻璃(00868)跌3.62%,信義光能(00968)跌2.46%,中石化(00386)跌1.95%。板塊方面,創新藥概念部分上揚,恆瑞醫藥(01276)漲15.43%,中國生物製藥漲5.02%,再鼎醫藥(09688)漲3.94%,信達生物(01801)漲2.97%,翰森製藥(03692)漲2.77%。滙豐研究報告指,年初至今內地醫藥股跑贏大市,該行自年初起持續看好創新藥領域,並預計強勁勢頭將維持。基於豐富的研發管線和臨牀進展,該行預期2026至29年將有多款新藥推出,且今年下半年公佈的臨牀數據有望進一步推動對外授權合作(BD)。內地保險股走強,中國人壽漲3.52%,中國太保(02601)漲3.44%,中國平安(02318)漲3.21%,中國太平(00966)漲2.7%。華泰證券表示,7月25日,保險行業協會發布2Q25預定利率研究值爲1.99%,觸發預定利率下調機制。該機構預計傳統險/分紅險預定利率或下調50/25bps 至2.0%/1.75%。當前保險業面臨較大利差損風險,持續降低新單負債成本有望緩解利差損壓力。同時,預定利率下調有望提升新單盈利性和銷售積極性。年初以來的壽險新單面臨較大的成本收益倒掛壓力,資金成本2.5%,即便30年國債的利率也僅爲1.8-1.9%,傳統險預定利率下降至2.0%後,有望改善實際的盈利能力,緩解保險公司對成本收益倒掛的擔憂,提升代理人積極性,改善整體銷售動能。東吳證券研報稱,預定利率迎來再下調,看好壽險負債成本持續改善,預計業務結構加速向分紅險轉型。1)預定利率的下調將推動新業務負債成本繼續下降,伴隨新業務對存量的逐步稀釋,存量平均成本也將逐步改善。疊加近期長端利率企穩上行和股市走強,壽險行業利差損壓力預計將有所緩解。2)預定利率調整後,分紅險保底收益僅比傳統險低25bps(基點),且擁有浮動收益設計,對客戶的相對吸引力更高,預計新單業務結構加速轉向分紅險,而分紅險佔比提升將進一步緩解險企剛性成本壓力。個股方面,恆瑞醫藥(01276)高開10.65%,半日漲幅擴大至15.43%。消息面上,集團公告,恆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與生物製藥公司GSK達成協議,將HRS-9821項目的全球獨家權利(不包括中國大陸、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臺灣地區)和至多11個項目的全球獨家許可的獨家選擇權有償許可給GSK。GSK將向恆瑞支付5億美元的首付款。如果所有項目均獲得行使選擇權且所有里程碑均已實現,恆瑞將有資格獲得未來基於成功開發、註冊和銷售里程碑付款的潛在總金額約120億美元。友邦保險漲4.46%。香港保監局今天公佈2025年首季臨時統計數字,期內毛保費總額達到2,203億(港元,下同)。長期業務(不包括退休計劃業務)的新造保單保費爲934億(上升43.1%),主要包括非相連個人業務的901億(上升42.3%),當中可進一步細分爲分紅業務的817億和其他業務的83億;以及來自相連個人業務的32億(上升74.8%)。保險公司共發出約35,000份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貢獻保費22億或個人業務總額2.4%。2025年首季長期有效業務的保費收入總額爲1,891億(上升31.1%),主要包括非相連個人業務的1,690億(上升29.5%)、相連業務的62億(上升23.4%)及退休計劃業務的117億(上升73.2%)。此外,給付保單持有人的申索和利益總金額合計943億(下跌7.4%)。中泰國際表示,港股當前整體升勢仍較健康,核心驅動邏輯正從前期避險情緒與倉位回補,逐漸有轉向基本面改善與政策預期向好的跡象:一方面,美國已與日本、印尼、越南等重要貿易伙伴達成貿易協議,與歐盟的談判也有向好發展苗頭,有助於緩和全球供應鏈焦慮,更打開了美聯儲9月重啓降息的窗口。另一方面,本週中美即將開啓第三次貿易會談之際,其他國家已經出爐的貿易協議一定程度揭示了當前特朗普貿易政策的“套路”,不確定性有所下降也有助於削弱關稅威脅對港股的外部衝擊。在內部因素方面,內地政策窗口臨近提振市場對結構性託舉措施的期待,市場或在逐漸重新定價內部基本面修復的速度和力度。展望後續,若歐美貿易協議落地及國內政策催化共振,港股或延續“基本面主導”的漸進式修復。最樂觀情況下,若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爲1.75%,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維持在4.4%,加權風險溢價跌至5.0%(即2018年1月水平),恒生指數或有望高見27,400點。*本文由FIU金融資訊智能生成算法生成,版本爲 V1.0.4,生成時間 2025-7-28
金吾財訊
7月28日 週一

【聶人教技場】聶振邦:善用“安全邊際”捕捉投資機會 可鍛鏈成風險管理高手

金吾財訊 | 上回結尾時帶出兩個問題:到底“基本分析”與“價值投資”有何關係?“安全邊際”爲何視爲“價值投資”的基石?先看何謂“基本分析”,按着維基百科解釋,這是一種爲股票等證券的資產估價的方法,利用財務分析和經濟學上的研究來評估企業價值或預測證券 (如股票或債券等) 價值的走勢。另參考百度百科解釋,這以企業內在價值作爲主要研究對象,透過對決定企業價值和影響股價的宏觀經濟情勢、產業發展前景、企業經營狀況等進行詳盡分析,以大概計算上市公司的長期“投資價值”和“安全邊際”,並與目前的股價進行比較,形成相應的投資建議。資料來源:股股學院從以上兩個解釋,可以確認“基本分析”的結果是得出上市公司估值,以此估值與分析時股價比較,衡量是否存在投資機會,如此分析邏輯就是“價值投資”。至於估值較分析時股價高出多少,才確認投資機會出現,便是“安全邊際”。由此可見“基本分析”、“價值投資”和“安全邊際”是環環相扣。倘若毫不理會“安全邊際”,等於不採納“價值投資”來尋找投資機會,所以“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 正是“價值投資”的基石。不過就字面來看,“價值”和“安全”似乎毫無關連性。試想想,當某股的價格在上揚時,不乏“追入”的投資者,卻不代表必然是不安全的投資模式。的確“追入”未必出現虧損的結果,應考量怎樣的“追入”較大可能導致虧損結果,這樣才能加以規避。這離不開對買入價定位評估,其中一種方法是以股份“價值”較分析時股價高出多少,衡量當時“追入”而導致虧損的風險有多大,如此思路便與“安全”連結起來。舉個例子,若估值爲20元,目前股價爲14元,“安全邊際”就是30% (1 – 14 ÷ 20);要是估值爲25元,“安全邊際”增至44%。差距至少有30%,才進入“安全”的門檻。皆因我們存在估值出錯的可能,就是高估了一隻股份的價值。按以上例子,估值20元與股價14元的差距是6元,只要估值出錯少於6元,虧損的可能性應可避免。然而,若將“安全邊際”打折,由30%降至例如是20%,估值不少於17.5元便視爲投資機會出現。那麼較14元只差3.5元,相對差距6元的防守性銳減。統計學其中重要而實用觀點是“常態分佈”(normal distribution),指出與中軸的偏離差距越大,出現機率越低。應用到投資上,若估值視爲中軸,6元差距出現機率,較3.5元差距出現機率明顯較低。反之,如果將“安全邊際”門檻提高,例如達到50%,估值不少於28元,才視爲投資機會出現,進場機會自然銳減,損手可能性當然顯着減少,不過如此“無寶不落”的方法,是否適用於現今的資本市場,也值得考量。單看“安全邊際”,筆者以上例子最初提到兩個估值,分別是20和25元,相對14元的潛在升幅約43%和78%,不難看出根據“安全邊際”進行價值投資的投資回報與風險成反比而不成正比;風險越低獲得的回報卻越高。【作者簡介】聶振邦 (聶Sir)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金融服務系,超過17年從事金融業和投資教學經驗,四本投資和理財書籍的作者。香港證監會持牌人【聲明】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金吾財訊
7月28日 週一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