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新聞

【首席視野】楊德龍:我國居民儲蓄大轉移給本輪牛市帶來源源不斷的增量資金

楊德龍 系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2025.07.28 週一近期市場強勢上攻,上證指數來到3600點關口附近,創年內新高。市場板塊輪動活躍,從英偉達概念股到創新藥,從雅魯藏布江水電工程到海南自貿港,熱點板塊層出不窮,推動投資者信心迅速升溫,兩市日成交量重回1.5萬億元以上。從歷史來看,上證指數第四次站上3500點整數關口,此前三次均成爲新一輪牛市起點,此次相信也不例外。今年上半年,上證指數在3000-3400點的窄幅區間震盪,5月市場在修復4月回撤後一度出現調整。當時我提到,A股市場有“五窮、六絕、七翻身”的規律:5月因年報披露,部分業績不及預期的股票可能大跌;6月臨近年中,部分資金可能獲利了結,市場往往調整;而7月隨着資金回流及利好經濟的政策逐步落地,會迎來快速上漲行情,部分資金在6月底便開始搶跑佈局,因此這輪上漲始於6月底。目前,這一判斷已逐步得到驗證。這輪行情應是“政策牛加資金牛”,下半年利好經濟的政策還將逐步落地顯效。從近期公佈的上半年經濟數據看,GDP實際增長5.3%,超出年初5%左右的目標,但上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增幅爲-0.1%。這意味着下半年政策會進一步發力拉動需求,帶動物價回升以實現2%的通脹目標,有利於行情深化。從資金面看,已出現資金流入拐點。上半年外資流入A股和港股超100億美元,下半年有望繼續流入。當前美股估值處於歷史高位,而A股和港股整體估值仍在底部區域,雖上證指數較去年同期上漲超700點,但與高點相比估值依然較低,吸引了全球資本流入。國內資金方面,居民儲蓄大轉移正爲資本市場帶來增量資金。過去五年我國居民存款增加60萬億,存量達160萬億。推動居民儲蓄向資本市場轉移以產生慢牛長期行情,是提振消費的最佳手段和破局關鍵。當前市場逐步呈現慢牛特徵,小步慢漲且賺錢效應明顯,適合投資者深耕研究,通過配置好股票、好基金把握機會。與前三次站穩3500點後的牛市相比,此次行情可能更穩、更遠,或持續2-3年,爲居民提供新的財產性收入來源。與前三次站上3500點的歷史背景不同,過去很多投資者通過買房實現財產性收入,但當前房地產市場風險較大,房價上漲預期改變,部分房地產及裝修、家居等相關企業面臨較大經營困難,投資房產實現收益的時代已結束。未來將是股權投資時代,通過二級市場買入優質股票或間接持有相關基金實現財富增長是大勢所趨,居民儲蓄大轉移有望爲這輪牛市提供源源不斷的增量資金。去年年底我發佈的2025年十大預言,過半時間後多數已驗證,尤其是美元指數逐步回落的判斷。今年十年期美債收益率一度突破4.8%,教科書上的市場無風險利率即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但當前美元信用受質疑,特別是特朗普發起的關稅戰引發對美國政府信用的擔憂,導致美元指數持續走弱,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明顯升值,帶動全球資本再平衡,人民幣資產整體估值回升。A股和港股投資性價比顯著上升,吸引全球資金流入,港股在海外資金及南下資金推動下表現強勢,以科技互聯網爲代表的恒生科技指數多次創年內新高。未來人民幣資產將持續吸引海外資金配置,爲估值回升提供有力資金支持。當前我國經濟穩步回升,各項穩經濟政策落地顯效,提升了全球資本對中國經濟的信心。我國在科技創新領域取得突破,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下半年多家機器人公司上市,體現出中國擁有完整產業鏈和強大製造能力的優勢,人形機器人產業有望成爲國際家電、手機、汽車之後的第四大產業,有望複製汽車領域的成功,未來全球多數人形機器人可能由中國製造,極大提振全球資本對中國科技創新的信心。今年我國在尖端領域展現優勢,東風31AG導彈試射成功、第六代戰機亮相及雅魯藏布江水電工程開工等,均提升了全球資本對中國未來的信心。因此外資流入纔剛開始,在全球利率回落背景下,中國資本市場正成爲全球資金再平衡的關鍵。今年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跌破1%,而很多優質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率超3%,部分銀行股甚至超5%,股票或基金投資性價比提升,推動居民開啓存款搬家趨勢。從不同產品收益率對比看,居民儲蓄向股市轉移的趨勢將加速,這是行情走強的重要推動力,也反映出投資者情緒回暖。近期股票型、偏股型基金銷售熱度回升,我在銀行演講時明顯感受到,客戶對權益類基金的投資熱情大幅提升,對固收類產品熱情下降,驗證了此前判斷。這並非短期現象,而是長期趨勢;樓市黃金投資期結束後,股市或將迎來資金投資期,成爲居民儲蓄大轉移的新方向。通過資本市場實現財富增值,可能複製當年買房增值的邏輯,隨資產價格上漲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進而提升消費能力,產生多重效果。這幾年我多次呼籲,推動慢牛長久行情產生財富效應、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是促進消費增長的重要動力和破局關鍵。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52%,超過投資和出口之和。因此當前資本市場走強不僅是大趨勢,更是推動經濟進一步回升的重要動力。希望廣大投資者堅持價值投資理念,通過佈局好股票、好基金實現財富增長,抓住這輪慢牛機會,獲得真正的財產性收入。
金吾財訊
7月30日 週三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2025年上半年末全澳註冊機動車共25.31萬輛,按年上升1.0%

金吾財訊 |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2025年上半年末全澳註冊機動車共253,089輛,按年上升1.0%。上半年跨境汽車流量按年增加23.2%至5,302,937車次;客輪航班減少1.4%至39,408班次;澳門國際機場商業航班下跌3.2%至26,884架次。上半年末流動電話用戶(1,482,929戶)和互聯網登記用戶(779,317戶)按年分別增加4.5%及4.9%。  今年上半年新登記機動車按年減少0.7%至5,901輛,當中電動車有2,218輛,佔比較去年同期上升7.1個百分點至37.6%;6月新登記機動車增加21.1%至1,046輛(電動車有477輛,佔45.6%)。上半年交通意外共7,331宗,按年減少4.4%,涉及2,620人受傷;6月交通意外共1,262宗,微升0.4%,導致461人受傷。  跨境交通流量方面,上半年跨境汽車流量共5,302,937車次,按年增加23.2%;輕型客車流量上升25.0%至5,027,358車次,其中進出橫琴的澳門單牌車(103.6萬車次)及“澳車北上”出入境流量(81.3萬車次)分別增加45.8%及14.7%。上半年客輪航班(39,408班次)及澳門國際機場商業航班(26,884架次)按年分別減少1.4%及3.2%。6月跨境汽車流量(932,895車次)按年上升23.8%,客輪航班(6,194班次)及澳門國際機場商業航班(4,267架次)則分別下跌4.9%及8.8%。  跨境貨物量方面,上半年陸路貨櫃貨物毛重(32,134公噸)按年下跌7.2%,港口貨櫃貨物毛重亦減少7.0%至89,499公噸。空運貨物毛重按年減少4.5%至46,813公噸,其中出口(41,910公噸)下跌6.3%,進口(2,477公噸)及轉口(2,426公噸)則分別增加5.0%及25.9%。6月陸路(6,885公噸)及港口(16,957公噸)貨櫃貨物毛重按年分別上升12.7%及10.3%;空運貨物毛重(8,984公噸)則減少6.8%。  今年上半年末固網電話用戶按年減少6.6%至79,023戶;流動電話用戶增加4.5%至1,482,929戶,其中上臺用戶(1,049,387戶)及預付卡(433,542戶)分別上升1.9%及11.2%。上半年末互聯網登記用戶按年增加4.9%至779,317戶;上半年互聯網使用時數上升0.7%至8.8億小時,6月互聯網使用時數增加1.3%至1.5億小時。
金吾財訊
7月30日 週三

【首席視野】高瑞東:穩定幣——從數字美元到霸權上

高瑞東、趙格格、王佳雯、劉星辰、周欣平、周可(高瑞東系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核心觀點穩定幣的本質:可以“上鍊”的美元,發行方賺取“息差”。穩定幣是與法定貨幣或資產錨定的加密貨幣,其出現是爲了應對加密貨幣市場的波動性和提升支付效率。穩定幣作爲“去中心化”的鏈上加密貨幣和現實世界的聯結,爲了保持其幣值穩定,穩定幣發行商需要以法幣和加密資產作爲抵押,因此其在現實中反而體現了“中心化”的特徵。因其交易快速、幣值穩定,又使得其應用範圍從“鏈上”進一步擴大至國際跨境結算、日常應用,在部分主權貨幣體系瀕臨崩潰的國家中,甚至變爲了主流的交易貨幣。穩定幣發行方的盈利模式在於,其負債端是用戶持有的穩定幣,但無需向用戶付息,而資產端是作爲穩定幣抵押物的諸多資產,無論是法幣還是加密資產抑或是黃金,都能通過投資運作進行獲利。目前USDT/USDC佔據了約90%的穩定幣交易額和約80%的穩定幣市值,市場格局高度集中。其背後的發行公司Tether和Circle分別採取了不同的投資策略,Tether的儲備資產爲約80%國債及現金,約10%的比特幣及黃金,約5%的擔保貸款;Circle儲備資產僅包括國債、回購協議和現金,更安全但收益有限。穩定幣監管框架:美國、歐盟和中國香港法案的共識與分歧。美國、歐盟和中國香港的穩定幣法案都遵循“功能界定——機構准入——經營監管——儲備資產監管——非法活動監管”的框架,但在監管對象、儲備資金投向等方面有所不同。美國《GENIUS法案》:明確監管對象爲支付型穩定幣;要求穩定幣必須由100%美元現金或93天內到期的短期美國國債作爲儲備資產;監管機構較爲多元,涉及貨幣監理署(OCC)、美聯儲和各州的支付穩定幣監管機構,同時美國財政部、穩定幣認證審查委員會將參與穩定幣發行監管。歐盟《MiCA法案》:監管的加密資產範圍相對更廣,實施國家包括歐盟27國以及挪威、冰島、列支敦士登3個國家。該法案的核心在於風險防控,通過統一監管維護歐元區金融主權,保障歐盟金融市場的安全與穩定。中國香港《穩定幣條例》:立法具有審批流程嚴格、儲備覆蓋率高、更具包容性的特點,兼具了促進金融創新和確保金融穩定的雙重目標。宏觀影響:美元霸權的“鏈上”擴張,對央行流動性管理的新挑戰。一方面,美元穩定幣的特性有助於拓寬美元的功能和使用場景,鞏固和提升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爲美元霸權續命。另一方面,美元穩定幣通過與美債捆綁,有助於部分緩解美國政府債務壓力。但是美元穩定幣本質上仍然是美元信用的延伸,並沒有從根本上化解美元的雙赤字問題,長期來看反而會加劇風險:一是,美元穩定幣發行錨定短期債券,並未解決中長期債券的續作問題。目前美國未償國債中,中長期國債佔比則達到70%;二是,美元穩定幣規模的擴大將會加劇短期美債市場的不穩定性,削弱宏觀政策的調控能力。穩定幣對於流動性的影響與法幣類似,優勢在於明顯提升了貨幣流通速度,但也因此對央行的流動性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尚未明確的影響在於:其一,若以低於100%的比例持有儲備資產則會產生貨幣乘數的效果;其二,若穩定幣本身可抵押則會創造出由穩定幣主導的“影子”銀行;兩者都會創造額外的流動性。風險提示:穩定幣推進不及預期;技術發展不確定性風險;宏觀經濟與信心風險。
金吾財訊
7月30日 週三

【首席視野】趙偉:育兒補貼落地,影響幾何?

趙偉、賈東旭、侯倩楠(趙偉系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摘要事件:新華社北京7月28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一、全國育兒補貼,如何落實? 基礎標準爲,3週歲以內嬰幼兒每年補貼3600元全國基礎標準育兒補貼落地,對3週歲以內嬰幼兒每年補貼3600元。《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從2025年1月1日起,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的3週歲以下嬰幼兒發放補貼,至其年滿3週歲。補貼標準來看,育兒補貼按年發放,現階段國家基礎標準爲每孩每年3600元。其中,對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不滿3週歲的嬰幼兒,按應補貼月數折算計發補貼。全國基礎標準育兒補貼主由中央財政支持,地方亦可因地制宜提標。《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指出,中央財政對發放國家基礎標準育兒補貼所需資金,按比例對東部、中部、西部地區予以補助,若參考“以舊換新”中央補貼比例,或分別按照85%、90%、95%補助。地方提標部分所需資金由地方財政自行承擔;發放時間方面,各省份結合實際確定具體發放時間。二、育兒補貼落地,可能的影響?部分減輕育兒成本,拉動社零0.2個百分點左右2025年全國統一生育補貼所需財政總資金或在1170億元左右,佔一般財政支出預算的0.4%。參考過去三年新生兒及聯合國預測的我國2025年新生兒數量,2025年全國統一生育補貼所需財政總資金或在1170億元左右。與之對應,生育補貼或在“衛生健康支出-計劃生育事務”, 而2025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項目中,衛生健康支出新增1024億元。生育補貼在全國範圍內落地,對社零拉動或在0.2個百分點左右,結構上傾向於母嬰食品等剛需品類。基於2024年居民平均消費傾向(68.3%)測算,全國統一的生育補貼落地有望拉動社零增長0.2個百分點;從消費結構維度看,母嬰食品等剛需品類將成主要受益領域。地方亦可能因地制宜提高育兒補貼標準。截至 2025 年3月15日,全國至少已有2個省份、22個地市級行政區已出臺育兒補貼措施。地方補貼政策普遍呈現階梯式差異化特徵,重點向二孩及以上家庭傾斜。若按照地區平均補貼水平進一步提高標準,則所需財政資金或在1076億元左右(包含二孩、三孩持續補貼的累計規模)。(詳見《育兒補貼,進展及影響?》)三、補貼之外,還有哪些期待?就業、教育、醫療等系統性育兒政策支持亦值得期待育兒補貼之外,針對就業、教育、醫療等系統性育兒政策支持亦值得期待。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除現金補貼外,亦需構建系統性支持體系。例如:就業領域保障女性職業權益,建立企業政府育兒成本共擔機制;教育系統發展普惠托育和課後服務;醫療完善婦幼健康體系和罕見病保障;住房提供共有產權房優先配售等支持;社區強化育兒資源供給等。系統性生育支持政策,OECD經濟體經驗或可參考。梳理部分OECD國家系統性生育支持政策經驗,可分爲財政稅收支持政策、假期政策、兒童護理教育支持政策三類,重點針對父母、幼兒、企業三大主體,包括生育津貼,托育支持,稅費優惠、就業支持等政策。保障家庭閒暇時間等或也是後續生育支持政策重點。2025年推出的《關於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明確要求,通過立法保障女職工孕期、哺乳期權益,推廣 "生育友好崗" 彈性用工模式,允許企業採取彈性上下班、居家辦公等柔性管理。相關政策爲家庭育兒時間壓力提供製度保障。風險提示政策變化超預期,經濟變化超預期。
金吾財訊
7月30日 週三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