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新聞

topicIcon

股票

【券商聚焦】招商證券國際維持翰森製藥(03692)增持評級 看好核心產品的強勁增長以及自有管線的研發前景

金吾財訊 | 招商證券國際發研報指,翰森製藥(03692)25財年上半年業績強勁,營收同比增長14.3%至74億元人民幣,淨利潤同比增長15.0%至31億元人民幣,雙雙超出管理層此前提出的低雙位數增長指引。創新藥銷售目前佔總營收的82.7%,其中包括BD合作收入16.6億元人民幣。該機構估測,其中約一半收入來自GSK支付的里程碑款(B7-H3/H4ADC),另一半來自默沙東(MSD)支付的首付款(口服GLP-1HS-10535)。管理層此前預測腫瘤產品在25年上半年實現21.3%的增長,該機構估算其銷售額達到37億元人民幣,其中大部分來自阿美樂。在阿美樂的生命週期管理方面,新的適應症(阿美樂聯合化療)正在註冊中,年底的國家醫保目錄(NRDL)談判預計將較爲溫和,類似於阿斯利康(AstraZeneca)的Tagrisso。管理層維持2025財年阿美樂營收目標爲60億元人民幣,並指引其峯值銷售額可達80億元人民幣。其他業務板塊方面,糖尿病業務增長迅速,主要受益於首付款收入;中樞神經系統(CNS)和感染類產品板塊則實現溫和增長。該機構表示,研發是一項長期投入,公司在25年上半年將其19.4%的收入(約14億元人民幣)投入研發。就其核心管線而言,該機構預計將有多款新資產進入註冊階段,包括GLP1/GIP雙受體激動劑(HS-20094,用於治療肥胖適應症處於III期臨牀研究)、B7-H3ADC(HS-20093,用於治療骨與軟組織肉瘤適應症已進入III期臨牀)、B7-H4ADC(HS-20089,用於治療卵巢癌適應症已進入III期臨牀)、口服Tyk2抑制劑(HS10374,用於治療中重度銀屑病已進入III期臨牀)以及IL-23p19注射劑(HS20137,完成II期並進入銀屑病III期)。與此同時,該機構也預計其全球合作伙伴將在即將召開的會議上公佈相關研究結果,例如25年10月的ESMO大會。在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市場方面,公司還有多款產品處於II/III期臨牀階段,或即將進入關鍵註冊階段,通過廣泛的臨牀驗證進一步鞏固阿美樂在非小細胞肺癌(NSCLC)領域的市場份額。爲應對第三代EGFR-TKI的耐藥問題,公司部署了三大戰略:1)一款雙靶點TKI聯合療法已進入III期臨牀;2)雙特異性抗體(HS-20117)即將推進至III期;3)雙特異性ADC(HS-20122)計劃於年內啓動臨牀試驗。這些項目有望爲繼往EGFR-TKI治療失敗且伴有c-MET擴增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療方案。該機構看好阿美樂在內的核心產品的強勁增長以及自有管線的研發前景。該機構上調目標價至47.5港元。指企業盈利能力的良好可預見性和管線研發的不斷兌現將是未來重要的估值重估催化劑。維持增持評級。
金吾財訊
8月20日 週三
topicIcon

股票

【券商聚焦】國信證券維持小菜園(00999)“優於大市”評級 指單店效率改善或貢獻額外利潤率彈性

金吾財訊 | 國信證券發研報指,小菜園(00999)2025H1,公司實現收入27.14億元/+6.5%;歸母淨利潤3.82億元/+35.7%;經調整淨利潤3.82億元/+44.6%。分收入結構看,堂食業務收入16.47億元/+2.2%,外賣業務收入10.57億元/+13.7%,外賣佈局是上半年公司收入增長重要驅動力,堂食/外賣收入佔比爲60.7%/39.0%,其中外賣佔比環比2024H2(40.4%)小幅略有下行。該機構表示,經營數據方面,2025H1,整體堂食客單價同比-5.5%;整體翻檯率爲3.1次,與去年同期持平;同店收入同比-7.2%,預計主要系客單價走低影響;分量價看,期內毛利率爲70.5%,同比+2.6%改善顯著,得益於供應鏈統一採購帶來供應商議價能力提升帶動;員工成本佔比爲24.6%,同比優化4.0pct,系門店採用炒菜機器人、單店模型人員數優化綜合貢獻;營銷費率爲2.0%,同比+0.8pct,系公司期內適度增加營銷投放;此外期內稅率爲29.5%,同比+3.5pct,系中期股息預扣稅增加。期內歸母淨利率14.1%,同比+3.0pct,效能提升帶動利潤率改善。該機構考慮到公司效能提升順利驗證,維持公司2025-2027年歸母淨利潤預測爲7.7/9.4/11.2億元,分別同比+32%/+22%/+19%。小菜園深耕華東區域,並穩步向異地擴張,供應鏈+高性價比護航拓展成功率高,且單店效率改善望貢獻額外利潤率彈性,維持公司未來一年目標價爲13.4-14.3港元,維持公司“優於大市”評級,後續同店收入增速改善以及門店擴張效果的順利驗證,均有望進一步提升公司估值水平。
金吾財訊
8月20日 週三
topicIcon

股票

【首席視野】廖羣:下半年經濟着力點——消費輪番換新與出口多元突圍

廖羣系信和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海南大學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2025年已悄然過半,中國經濟半年報成績亮眼: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0%,貨物出口增長7.2%,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9.5%。這些數據既勾勒出經濟復甦的主線,也暗藏結構性調整的深層命題——消費市場裏,“以舊換新”政策成效初顯,但部分地區補貼資金耗盡又凸顯隱憂;出口領域,對東盟等新興市場9.6%的增長,雖對沖對美出口下滑,但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陰霾仍未消散;新質生產力產業蓬勃發展,但技術落地與市場應用卻遭遇瓶頸;服務消費增速快,但46%的佔比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差距。在這複雜的經濟圖景下,中國經濟下半年該如何破局前行?對此,《理論研究》週刊專訪了信和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廖羣研究員。消費復甦與以舊換新政策的持續性《金融時報》記者:上半年消費市場呈現出5.0%的同比增長,其中以舊換新政策成效顯著。您認爲該政策的邊際效應是否會遞減?若下半年要進一步拉動消費,政策應如何從商品消費延伸到服務消費,從耐用消費品擴展到必需品,讓中低收入階層受益?廖羣: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好於預期,其中代表消費的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增速爲5.0%,比去年大幅提升1.5個百分點,說明居民消費有了一個比較強勁的復甦。消費復甦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成效。當然,如果此政策是一次性的,其邊際效應會遞減到零,即政策實施完後一段時間其效果就會消失。但如果此政策輪番地實施,則邊際效應就會輪番回升,政策效果就會持續地顯現。所以,我認爲消費品以舊換新的政策不應該是一次性的,而應該輪番地實施,直至居民消費的增速回歸到應有的水平。有人會問,有輪番實施的空間嗎?即,有那麼多的舊產品需要換新嗎?對此,應該認識到,以高標準衡量,目前我國耐用消費品中確有很多是用了多年質量不夠好的舊產品,雖還能用,但用得不舒服,不能令人滿意,一次性的以舊換新是不夠的,應多次輪番進行。而且,以舊換新的涵蓋範圍可從耐用消費品擴展至必需品,讓中低收入階層受益,也可延伸至住房消費,即鼓勵居民將舊住房置換爲新住房。其實,我國住房置換的空間是很大的。當前我國城鎮居民住房中,仍有40%以上是年代久遠的非商品房,這些住房的大多數在質量上按現代住房標準有很大差距,應該換新。把這個需求調動起來,以舊換新的空間將大幅擴展,短期促使我國房地產市場快速復甦,擴大消費和投資,長期則將我國的居民住房的標準提高到現代化水平。因此,住房以舊換新是可以而且應該輪番進行的,如從棚戶區改造到危舊房、老破小、城中村住房換新,再到涵蓋更廣泛的舊房換新。出口多元化與新興市場開拓《金融時報》記者:面對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後對中國加徵關稅,我國通過“搶出口”策略等使1至5月出口數據表現良好。然而,下半年出口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如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貿易保護主義加劇等。您認爲我國應如何進一步拓展多元化市場,鞏固和提升出口競爭力,確保出口穩定增長?廖羣:上半年我國出口的表現也大大好於預期,在特朗普大打關稅戰的形勢下整體貨物出口竟然增長了7.2%,出乎大多數人的預料。其原因,“搶出口”算一個,但不是主要的,因爲對美國的出口下降了9.9%。主要原因,是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新興市場的出口加快增長,如對東盟國家的進出口增長加速至9.6%。今年下半年,這一勢頭將持續。當然,另一方面美國加徵關稅的影響會增強,由於我國利用稀土出口等手段的反制使得美國對我國目前的加徵關稅大幅低於先前的預計,而進一步的加徵要等到四季度了,增強的幅度不會太大。明年關稅的影響會更大一些,我們應未雨綢繆。爲確保出口持續穩定增長,我國應加大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市場的開拓廣度和力度。廣度方面,除了東盟市場外,要爭取在中東、中亞、南美及非洲市場有更多的斬獲,同時盡力維持或增加我國在歐盟等非美西方國家的市場份額,畢竟這些國家也受到特朗普關稅的打擊而可能更願意與我國合作。力度方面,我國的出口產品應多樣化,加大高科技產品和新興產業產品的比重,同時應考慮在我國香港、上海或深圳建立“一帶一路”商務中心,以便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企業與我國企業以及這些國家企業之間進行有效的經貿交流。新質生產力的賦能挑戰《金融時報》記者:上半年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9.5%,以機器人、3D打印設備等爲代表的新質生產力相關產業發展迅猛。您覺得下半年新質生產力在推動產業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方面,還將有哪些突破和機遇?政策應如何進一步支持其發展?廖羣:在供給端,上半年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高科技、戰略性新興產業及未來產業等新質生產力相關產業的快速擴張所支撐的。這一擴張勢頭正在興起,必將持續,並正在引領其他產業和整體經濟加快發展。現階段新質生產力相關產業以數字產業和綠色產業爲主導,以互聯網、物聯網、生成式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無人機、清潔能源、新能源汽車等爲核心,這些都是新的經濟增長點。要培育和利用好這些新增長點,當前首要是要突破技術瓶頸,主要在半導體芯片、工業軟件和新材料等領域。在這方面,要不惜舉國之力,政府的政策支持更應充分到位並起引領作用。同時,這些新增長點的持續性,即其能否持續地推動經濟增長,取決於它們能否有效地賦能於其他產業,從而從根本上推動整體經濟的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從目前情況來看,賦能效應還不是很明顯,比如生成式人工智能和人形機器人在工業和服務業中的實際應用,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都還遜於市場預期與期望,致使很多企業對於其應用仍處於觀望與等待狀態。所以,要加快賦能的進程和深入研究並改善賦能的效果。爲此,政策上扶植這些產業,除了增強產業本身的技術及服務基本面外,應大力培養它們的賦能能力。服務消費的雙端發力《金融時報》記者:從上半年經濟數據來看,服務消費增長亮眼,同比增長5.3%。但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服務消費佔比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下半年在供給和需求兩端,應採取哪些措施來進一步釋放服務消費潛力,推動服務消費提質升級?廖羣:上半年服務消費增長5.3%,快於商品消費的5.0%,說明消費中服務消費的比重在增加,是一個積極的現象。我國服務消費在總消費中佔比46%,仍低於50%,與供給端服務業佔比一樣,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提升空間。上半年,無論是需求端的服務消費還是供給端的服務業生產,佔比都是在上升的;下半年應促進這兩個佔比都進一步提高。服務消費方面,應改善餐飲、居住、家政、教育培訓等傳統消費的質量,應提升旅遊、文化娛樂、體育、養生和養老托育等新興消費的品質,更應培育數字、綠色和健康等新型消費的成長。就發展趨勢而言,應該認識到,傳統服務消費中,家政服務是我國相對於其他國家的一大特色,應保持並加強。新興服務消費中,養老托育在我國的需求將快速並持續地增大,是今後的重要增長點。新型服務消費中,數字消費代表着未來,將日益賦能於各項消費。服務業供給方面,應創新服務消費場景、加強服務消費品牌培育、增強服務消費監管、引導誠信合規經營、完善服務消費標準、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爲此,政策上,應對服務業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加強相關人才培養、提升信息服務質量和提高統計監測水平。增量政策協同與固投提振《金融時報》記者:上半年在應對外部衝擊時,我國積極出臺一系列政策穩定經濟。您認爲這些政策在下半年應如何持續發力、精準施策,以更好地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政策之間又該如何協同配合,形成合力?廖羣:自去年9月24日以來,政府各部門陸續有協調性地推出了一系列的穩定經濟增長的政策,稱爲一攬子增量政策。應該說,政策效果是可稱道的,促使GDP增速去年四季度加快至5.4%,全年達5.0%,完成了政府的增長目標,也使得今年一季度增速保持在5.3%,高於市場預期,爲今年全年實現5%左右的增長目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也應看到,上半年高於預期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好於預期的出口,即外需所貢獻的;內需方面,消費的復甦令人鼓舞,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進一步放緩,值得擔憂。下半年,出口形勢,雖仍會好於預期,但畢竟美國加徵關稅的影響會更大一些,出口增速會比上半年放緩。這就需要內需加快增長,消費應穩住復甦勢頭,固定資產投資則亟須提振。因而,下半年一攬子增量政策還應該加碼,重在促使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反彈。財政政策應該發力,加快基礎設施投資的增速。有人說,我國基礎設施投資的潛力已經耗盡,是不對的。應當看到,我國新型基礎設施投資仍有很大的擴張空間,尤其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及相關基礎設施領域,包括芯片工廠、5G/6G基站及網絡、大數據中心、算力中心、機器人工廠、通信網絡、互聯網/物聯網絡等;新能源產業及相關基礎設施領域,包括清潔能源(光伏、風能、核能和水能)工廠及設施、新能源汽車工廠、充電樁、超高壓輸電網絡等;和新型交通運輸領域,包括跨省大運河、數字化機場和港口、超導電動懸浮列車等。近日,財政金融協同發力出臺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等,也有利於穩住消費復甦的勢頭。經濟韌性下的風險防範《金融時報》記者:當下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變化,美債等主要經濟體債務持續增長,國際衝突加劇。在此背景下,您對下半年中國經濟的總體走勢持何種觀點?中國經濟在保持韌性的同時,還需重點關注哪些風險點,並如何加以防範和化解?廖羣:從上半年GDP增長5.3%和上述對消費、投資和出口走勢的分析預測來看,下半年,如果政策上能如上所述加大一攬子增量政策的力度,全年完成5%左右增長目標不是大問題。但這並不是說下半年就沒有風險了。目前我國經濟面臨着兩大風險,一是房地產市場仍未真正止跌回穩;二是價格水平持續走低。房地產風險方面,在一攬子增量政策推出後,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在很多城市,尤其是4大一線城市,房地產銷售和價格出現了企穩或反彈勢頭,但今年二季度這一勢頭沒能持續,銷售和價格呈現一定程度的回落。必須認識到,房地產的上、下游產業鏈很長,又產生財富效應,對經濟的影響是很大的,據市場測算影響我國GDP20%以上,所以有效降低房地產風險,確保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應是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的首要任務。價格風險方面,消費者價格指數(CPI)今年以來一直在零附近徘徊,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則持續爲負,對經濟的影響也不可低估。首先,將直接影響到名義GDP的增速。同時,更重要的,一方面降低企業收入和利潤,從而壓制企業投資,又導致工人薪酬減少進而居民消費走弱;另一方面使得企業和居民感覺現金值錢,更不願投資和消費。這些都將直接或間接地抑制經濟增長,因而將價格水平拉回至正值區間應是當前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目標。
金吾財訊
8月20日 週三
topicIcon

股票

【首席視野】熊園:非稅收入連降三月,如何理解?

熊園、穆仁文(熊園 系國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事件:2025年1-7月一般財政收入累計13.58萬億,同比0.1%(1-6月同比-0.3%);7月一般財政收入2.03萬億,同比2.65%(6月同比-0.31%)。1-7月一般財政支出累計16.07萬億,同比3.4%(1-6月同比3.4%);7月一般財政支出1.95萬億,同比3.04%(7月同比0.38%)。核心觀點:7月財政收支兩端均改善、整體喜大於憂:喜在,一般財政稅收增速由負轉正、支出也加快,政府性基金收入延續正增、支出增速保持高位;憂在,非稅收入連降三月,國有資產盤活轉弱是主要拖累,後續可能持續承壓;地方財政支出仍明顯偏慢,支出節奏有進一步加快空間;基建支出延續負增等。往後看,繼續提示:儘管7月經濟多數回落,但尚不足以實質妨礙全年“保5%”,指向短期內應會有新政策、但難以強刺激、力度上可能更接近“託而不舉”,後續也會根據形勢變化“適時加力”。具體到財政端,發力仍然分爲“兩步走”,當前處於存量政策落地觀察期,後續將根據經濟情況相機抉擇。我們也繼續提示:事情正在起變化,對市場繼續樂觀點,股票、債券調整就是機會。1、整體看,7月一般財政收入改善,稅收收入好轉是主要拉動,非稅收入延續負增。一般財政支出增速加快、支出進度基本符合季節性,地方支出增速有所加快、但仍明顯慢於中央,基建相關支出增速降幅收窄,民生相關支出進一步提速。7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維持較高水平,土地出讓收入改善仍是主要支撐,但延續性有待觀察;專項債發行加快、疊加低基數支撐,政府性基金支出延續高增。2、往後看,繼續提示:儘管7月經濟多數回落,但尚不足以實質妨礙全年“保5%”,指向短期內應會有新政策、但難以強刺激、力度上可能更接近“託而不舉”,後續也會根據形勢變化“適時加力”。具體到財政端,發力仍然分爲“兩步走”,當前處於存量政策落地觀察期,後續將根據經濟情況相機抉擇。>鑑於上半年GDP高增至5.3%,預示下半年GDP增速即便降至4.7%左右、也能基本“保5%”,但下半年出口轉負壓力將明顯加大,消費、地產、物價等內需不足的制約仍大。因此,下半年應會仍有新政策、但可能難以強刺激、力度上可能更接近“託而不舉”。>具體到財政端,後續財政政策發力可能分爲“兩步走”,當前處於存量政策落地的觀察期,重點在於推動現有政策的落地,包括加快政府債券發行(尤其是專項債)、推動實物工作量加快形成等;再往後看,可能根據年內經濟情況相機抉擇是否進一步加碼,消費、房地產走勢、出口表現仍是關鍵。3、短期看,有3點關注:1)政府債券發行節奏,包括專項債、國債、特別國債等;2)財政發力的落地效果,尤其是水泥、瀝青、挖掘機等實物工作量指標;3)出口、消費、地產等基本面數據,若持續惡化可能隨時出臺增量政策。正文如下:1、7月一般財政收入改善,稅收收入好轉是主要拉動,非稅收入延續負增。四大稅種收入多數改善,土地和房地產相關稅收增速降幅進一步收窄。一般財政支出增速加快、支出進度基本符合季節性,地方支出增速有所加快、但仍明顯慢於中央,基建相關支出增速降幅收窄,民生相關支出進一步提速。>總量看,7月一般財政收入改善,稅收收入好轉是主要拉動,非稅收入延續負增。7月一般財政收入2.03萬億,同比2.65%、較上月抬升2.95個百分點。其中,稅收收入1.8萬億,同比5%、較上月抬升3.96個百分點,是收入改善的主要拉動;非稅收入2255億,同比-12.93%、較上月進一步回落9.24個百分點。我們繼續提示:國有資產盤活較難持續,非稅收入增速中樞趨於回落,後續可能延續負增。>稅收收入中,四大稅種收入多數改善,土地和房地產相關稅收增速降幅進一步收窄。四大稅種中,增值稅同比4.3%,較上月進一步回落0.6個百分點,與同期工業生產邊際走弱表現一致;個人所得稅同比13.9%,較上月抬升7.2個百分點,可能與上市公司分紅等有關;企業所得稅同比6.4%,較上月抬升3.6個百分點,指向企業營收邊際可能有所改善;消費稅同比5.4%,較上月抬升3.4個百分點,5-6月社零也延續較高增速;此外,土地和房地產相關稅收同比-3.8%,降幅較上月進一步收窄0.5個百分點,房產稅多增仍是主要拉動。>一般財政支出增速加快、支出進度基本符合季節性,地方支出增速有所加快、但仍明顯慢於中央,基建相關支出增速降幅收窄,民生相關支出進一步提速。7月一般財政支出1.95萬億,同比3.04%、較上月抬升2.66個百分點。支出進度來看,7月一般財政支出佔全年比重爲6.6%,基本符合季節性(近三年同期均值爲6.6%)。結構上看,中央支出增速繼續快於地方,中央、地方財政支出增速分別爲7.4%和2.2%,分別較上月抬升0.03和2.88個百分點。投向上看,基建方面,整體支出同比-3.6%,降幅較上月收窄6.3個百分點,城鄉社區相關支出增速由負轉正,農林水、交通運輸相關支出增速降幅收窄;民生方面,教育、社會保障、衛生健康相關支出增速均不同幅度抬升。2、7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維持較高水平,土地出讓收入改善仍是主要支撐,但延續性有待觀察;專項債發行加快、疊加低基數支撐,政府性基金支出延續高增。>收入端看,7月政府性基金收入2.31萬億,同比8.9%、較上月回落11.9個百分點。其中,土地出讓收入2679億,同比7.2%、較上月也回落14.7個百分點,是政府性基金收入的主要支撐。但百城土地成交面積在6月轉正後、7月再度大幅轉負,因此繼續提示後續土地出讓收入可能仍然承壓。>支出端看,7月政府性基金支出8014億,同比42.4%、連續2個月保持較高增速。其中,土地出讓收入安排的支出同比再度轉負、爲-4.1%;扣除土地出讓收入安排的支出後同比大幅增長99.25%、延續較高增速,一是去年基數偏低,二是同期專項債發行明顯加快、相關支出提速。風險提示:政策力度超預期,地方債務風險演化超預期,經濟下行超預期等。
金吾財訊
8月20日 週三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