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 - 在川普政府計劃入股10%英特爾股份和軟銀20億美元投資的加持下,英特爾股價8月以來上漲約三成,使其估值飆升至2002年以來最高。但華爾街分析師認為,政府背書確實有助於提振短期股價,但英特爾長期前景真正的問題不是缺資方、而是缺客戶。
8月19日週二,在美國科技股紛紛下跌、輝達股價創下四個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之際,英特爾股價卻“獨秀”,大漲了6.97%至25.31美元。8月以來,英特爾已上漲28%,市值增加240億美元至超1100億美元。
在復甦前景仍具不確定性的情況下,有觀點認為,英特爾現在看起來“非常昂貴”。
據彭博社數據,近期股價的飆升使得英特爾市盈率達到預計未來12個月盈利的53倍,創2002年初以來最高。
白宮新聞秘書Karoline Leavitt週二證實了媒體報道的關於國家持股的消息,稱美國政府正在就持有晶片巨頭英特爾10%股份製定協議。
數年以來,這家曾經的半導體領導者不僅在傳統計算機晶片領域的市場份額被AMD和高通超越,在AI競賽中也落後於AMD和輝達等。BBC指出,川普政府的潛在換股交易可能有助於英特爾與輝達、三星和台積電等公司在AI晶片市場的競爭。
德銀分析師表示,美國可能入股英特爾的消息、加上軟銀的投資表明英特爾CEO譚立武正在採取大膽的行動,旨在鞏固其在持續艱難的轉型過程中的財務和戰略地位。
值得註意的是,川普政府的所謂國家投資是將原本《晶片與科學法案》中約一百億美元補貼換取價值相當的10%英特爾股份,這種“補貼換股權”、而非增加額外資金支持的方式受到質疑。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表示,“我們應該用我們的錢獲得股權,我們將獲得股權作為回報,而不僅僅是贈款。”
伯恩斯坦分析師Stacy Rasgon指出,英特爾原本應該免費獲得這些晶片法案的資金,現在要放棄10%的股份的方案反而似乎更加糟糕。如果政府目標是幫助英特爾在美國建立大量產能,那麼109億美元確實是不夠的。
有分析師預計,要構建英特爾下一代14A技術,所需資金可能達到400億美元。
Loop Capital分析師將軟銀和潛在的美國政府支持形容為“沒有安全錨的生命線的另一端”,稱雖然英特爾可能正在尋找其股本的新買家,但這仍無法保證這能夠為其製造業業務找到客戶。
雖然英特爾的晶片代工業務手握亞馬遜和微軟等客戶,但該業務最大客戶仍是英特爾本身。相較之下,其競爭對手台積電的客戶囊括輝達、蘋果和AMD等。
伯恩斯坦的Rasgon表示,英特爾的能力差距與資金沒有任何關係。
Moor Insights and Strategy創始人Patrick Moorhead補充道,如果美國政府長期堅持使用英特爾,這反而會使得英特爾開發能力問題的複雜化,導致缺乏創新、效率低下和成本增加。
因此,Moorhead希望英特爾能夠重新站起來,將自己打造成一家信譽良好的領先代工廠,並建議政府拋售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