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新聞

【券商聚焦】海通國際首予三生製藥(01530)“優於大市”評級 指深度綁定輝瑞 海外價值有望重估

金吾財訊 | 海通國際研報指,三生製藥(01530)核心產品市佔率領先,業績穩健增長可期:公司在腎科、血液及腫瘤等領域佈局深厚,核心產品特比澳(TPO)、益比奧(EPO)及曼迪在各自細分市場市佔率均位居第一,現金流穩健,奠定公司基本盤。創新管線佈局清晰,具備潛在百億峯值收入品種:在研管線覆蓋腎科、血液、腫瘤、自免、減重等多個領域,多個重磅品種(SSS06、IL-17A單抗、口服紫杉醇等)接近商業化,創新藥峯值銷售有望達70–100億元。該機構提到,SSGJ-707出海綁定輝瑞,有望重塑全球估值體系:PD-1×VEGF雙抗SSGJ-707與輝瑞達成全球授權合作,臨牀數據領先同類,峯值全球銷售有望達113–134億美元,海外估值提升潛力巨大。該機構認爲SSGJ-707中國銷售峯值有望達到63-84億元,全球銷售峯值有望達到113-134億美金。目前輝瑞製藥的腫瘤業務專注在乳腺癌、血液瘤、胸腺腫瘤和膀胱尿路癌四大領域,重點佈局小分子、雙抗和ADC藥物。該機構認爲在已佈局領域上,輝瑞製藥有望將SSGJ-707和旗下藥物形成聯用組合,覆蓋超過50w一線的歐美患者;而輝瑞製藥也有望通過SSGJ-707擴大腫瘤業務佈局,憑藉公司的資金優勢和臨牀優勢在SMMT和BNTX&BMS未開展III期臨牀的潛在適應症上(包括RCC、UC、HCC、CRC、PDAC等)快速推進,拿下首個上市機會。參考公司國內商業化進度、對外合作收到的首付款,該機構預測公司2025-2027E營業收入達191.8、119.0、140.5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爲93.6、27.3、33.3億元。該機構使用經風險調整的貼現現金流(DCF)模型及2026-2034財年的現金流預測對該公司進行估值。基於WACC10.0%,永續增長率3.5%,對應目標價45.5HKD/股,首次覆蓋給予“優於大市”評級。
金吾財訊
7月31日 週四

美圖公司(01357)漲超12% 近日獲大摩增持156.65萬股

金吾財訊 | 美圖公司(01357)股價反覆走高,截至發稿,報12.2港元,漲12.13%,成交額21.65億港元。消息面上,根據香港聯交所7月30日披露的文件,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於7月24日以每股均價10.9941港元增持美圖公司156.65萬股普通股股份,價值約1,722.24萬港元。增持後,摩根士丹利最新持股數目爲2.29億股股份,好倉比例由4.97%升至5.01%。長江證券此前研報指,美圖公司多年發展中經歷了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再到AI時代的三次技術變革。未來美圖的增長可以分爲三條核心主線:全球化進展、生產力工具的拓展和AI的持續投入。1)全球化方面,美圖的產品在海外具備強勁的核心競爭力,核心產品均有對應的海外版本,運營思路清晰。2)生產力產品方面,美圖大力發展美圖設計室,並在近期推出了其海外版本。全球看,生產力產品主要定位“傳播者”用戶羣體,與美圖公司產品矩陣應用場景高度重合,美圖設計室對標海外Canva,從“技術平權”角度打動消費者付費。3)AI已經滲透進公司產品的方方面面,從經營矩陣上看,MAU、付費率、ARPU值等核心指標都有望通過AI受益,該機構認爲,在公司成功完成訂閱轉型之後,出海、生產力工具和AI是公司轉型的又一起點,如何發揮過去的核心競爭力在新時代維持並增厚優勢是目前最重要的命題。
金吾財訊
7月31日 週四

【券商聚焦】國信證券首予農夫山泉(09633)“優於大市”評級 指其爲稀缺的軟飲料平臺型企業

金吾財訊 | 國信證券研報指,農夫山泉(09633)自上市以來估值中樞維持在40x,溢價明顯。公司所在的包裝水和無糖茶賽道生命週期長,且成長性好,市佔領先行業,2020年前公司“用水養飲料”,2020年後“用水和無糖茶養其他飲料”,公司基本盤業務增速快於行業,新品催化是潛在的期權。公司是稀缺的可看長久期增長的平臺型企業,2021年至今ROE均值41%,領先食品飲料板塊。公司長期主義經營,包裝水引領行業升級,潛心培育東方樹葉做到品類即品牌,NFC果汁和美式炭仌均前瞻性佈局,水&飲料雙引擎驅動,市場調節和費投規模效應更強。公司重資產投入渠道,精細化管理,當前鋪貨率、人均創利、人均薪酬均領先。該機構預計公司2025/2026/2027年收入分別爲501/568/632億元,歸屬母公司淨利潤147.9/169.7/189.9億元,利潤年增速分別爲22.0%/14.7%/11.9%。每股收益25-27年分別爲1.32/1.51/1.69元,對應當前股價PE分別爲33/29/26倍。考慮到公司長期主義經營,商業模式領先,該機構給予其2025年40-42x PE,合理價格區間爲56.65-59.48港幣(52.8-55.4元人民幣),對應市值區間6348-6665億港幣,較當前股價有20%-26%溢價空間。公司作爲稀缺的軟飲料平臺型企業,強渠道和好產品背書,中長期仍有增長空間。首次覆蓋給予“優於大市”評級。
金吾財訊
7月31日 週四

【首席視野】李迅雷:政治局會議將如何影響你所關心的“價格”

李迅雷系中泰國際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的政治局會議於7月30日如期召開。該會議之所以萬衆矚目,因爲這不僅爲下半年經濟政策的出臺提供依據,還爲下一個五年的經濟發展提出了總體思路和框架。當然,普羅大衆關注的還是樓市、股市,以及各類商品的價格走勢會怎樣,對自己的生活經營活動或資產配置會帶來怎樣的影響。本文對會議文件作簡要解讀。下半年還會降息嗎?利率是資金的價格,降息有利於穩樓市、穩股市。但不同於4月25日的政治局會議,這次政治局會議沒有提“適時降準降息”。那麼,是否意味着下半年不會降準降息了?這倒未必,因爲背景很重要。4月25日的時候,美中的貿易戰的激烈程度堪比上甘嶺,這個時候需要降準降息來提振信心,需要穩股市和樓市,且把穩股市放在第一位。如今呢?中美貿易談判還在進行中,關稅稅率比四月份大幅下降,上半年GDP增速達到5.3%,上證綜指已經反彈到了3600點,故沒有必要在這個時候發出強烈的逆週期調節信號。當然,會議提出“貨幣政策要保持流動性充裕,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行。用好各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加力支持科技創新、提振消費、小微企業、穩定外貿等”,其中有“綜合融資成本下行”,降低融資成本最好的辦法就是降息,畢竟如今的貨幣政策已經從過去的“穩健”改爲“適度寬鬆”。如果美聯儲下半年降息呢?如果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呢?去年7月30日也沒有提降準降息,但9.26政治局會議就提出了要實施有力度的降準降息。房價還要不要穩?閱讀此次政治局會議新聞通稿全文,沒有出現“房地產”三個字。而在4月25日政治局會議上則提出“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加大高品質住房供給,優化存量商品房收購政策,持續鞏固房地產市場穩定態勢”。這應該是歷次政治局會議通稿中第一次沒有出現“房地產”三個字。那麼,是不是就不用“穩樓市”了?顯然不能這麼理解。一季度房價出現了短暫的回穩,這當然是好事,也希望能“鞏固”,但畢竟房地產仍處在人口老齡化加速背景下的長週期回落階段,得尊重市場規律。如果一定要穩住房價,需要怎樣規模的財政支出和與之配套的貨幣政策?所以,不提房地產,並不是房地產不重要了,或者放棄穩樓市的目標了。而是因爲房地產處在下行週期的哪個階段不好判斷,政策如何發力存在難點。股價還能繼續上漲嗎?記得去年的9.24之前,上證綜指跌破2800點,如今超過3600點,累計漲幅超過30%。這次政治局會議提出“增強國內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鞏固資本市場回穩向好勢頭”,這是對前期穩股市政策取得成效的肯定,且同時希望回穩向好的勢頭能鞏固下去。上證綜指自2021年達到3700點以來的四年時間裏,第一次出現幅度較大的反彈。比較日經指數1995-6月至1996年6月出現了上漲了55%,似乎有一定的可借鑑之處:日本1991年房地產價格步入高點後泡沫破滅,由於日本央行降息拖後,日本股市也一直沒有出現有像樣的反彈,直到1995年日本銀行出資約2萬億⽇元設立平準基金救市,9月份日本央行又將政策利率下調從1%下調至0.5%,才催生了這輪強勁反彈。今年我國以中央匯金爲主導的類平準基金已經在穩股市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諸多上市公司回購自己的股票,大股東減持的條件也更加嚴苛,這對穩股市起到了積極作用,但要讓股市繼續上行,還得有基本面的支持。其中能否採取有力度的降息很重要。1995年日本央行將利率降至0.5%,實際上開啓了零利率時代。反內卷會帶來大宗價格持續反彈嗎?近來諸多大宗商品的期貨價格出現了大幅反彈,這樣的反彈還會持續嗎?現貨價格能被帶動上漲嗎?這還得從供需關係去考慮。反內卷的着力點是反對無序競爭,而不是單純爲了抬高價格,如果只是壓縮供給、淘汰過剩產能,而不是擴大需求,那麼,大部分大宗商品的價格還是難以持續回升。這次政治局會議要求“依法依規治理企業無序競爭”,相比7月1日中央財經委會議要求“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少了“低價”二字,可能是因爲7月以來國內定價的商品多數上漲,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下,這會擠佔中下游行業的利潤。會議提出要推進重點行業產能治理,主要是包括哪些行業呢?近期,光伏、水泥、汽車行業協會分別採取了自律行動,國家能源局開展煤礦生產情況覈查,工信部也明確將實施新一輪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建材、機械、汽車、電力裝備等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推動重點行業調結構、優供給、淘汰落後產能,可關注政策的落地進展及實際效果。對於市場充分競爭的行業,估計價格上漲的空間不大,而對於有一定壟斷性、國家管控能力強的行業,價格的提升空間或會大一些。但從長期看,價格由供需關係決定,人爲管控價格,會導致價格扭曲,對經濟反而不利,這應該也不是反內卷的主要目的。與十年前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比,我國已經從房地產的上行週期步入下行週期,經濟收縮的壓力大於擴張的壓力,故PPI的由負轉正,僅僅靠反內卷是不夠的,還得靠需求的擴張,發揮中央財政加槓桿的功能。宏觀政策走在正確的道路上9.24之後,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出現了明顯的轉向,即在促消費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投入明顯增加。這次政治局會議指出,“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擴大消費需求”,說明改善民生和促消費是一致的。而且,主要靠中央財政發力。2025年二季度,宏觀槓桿率上升1.9個百分點,從一季度的298.5%提高至300.4%,其中居民部門槓桿率下降0.4個百分點,從一季度的61.5%降至61.1%;非金融企業槓桿率上升0.3個百分點,從一季度的173.7%提高至174.0%;政府部門槓桿率上升2.0個百分點,從一季度的63.3%提高至65.3%。說明上半年的經濟回穩,主要靠政府發力,尤其是中央財政的發力。其實中央政府加槓桿的空間還很大,因爲目前的槓桿率水平大約爲26%,美國中央(聯邦)政府的槓桿率水平爲125%左右,且最近又把聯邦政府的債務上限提高至41萬億美元。在經濟收縮週期中,(民營)企業和居民部門的行爲一定是順週期的,即縮表,故只有政府大力度地採取逆週期政策,才能提振信心,改變預期,帶動民企和居民部門成功突圍。
金吾財訊
7月31日 週四

【首席視野】連平:下半年政策層面有哪些重要看點?——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八大政策信號

連平、劉濤、馬泓、王運金(連平系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由於今年以來外部環境壓力較大,不確定難預料因素較多,本次會議凸顯出高層對於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等一系列緊迫任務的高度重視和積極應對,對於保障我國全年和“十四五”經濟工作實現圓滿收官、爲“十五五”奠定良好開局等都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會議釋放出的八大政策信號值得關注。看點1:深刻認識中國經濟的內在複合優勢會議在指出當前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同時,着重梳理了自身比較優勢。除“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和“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之外,還首次系統性提煉了四條很具體的優勢,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完整產業體系優勢、豐富人才資源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大特徵是能夠把“集中力量辦大事”與“激發市場活力”統一起來。一方面,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使宏觀政策具有跨週期、跨部門的穿透力,危機時期可以迅速形成資源合力;另一方面,混合所有制、要素市場化配置、全國統一大市場等改革又不斷給微觀主體鬆綁。制度優勢不是靜止的,而是在不斷改革中被重新定義:當外部環境越不穩定,制度彈性就越能轉化爲治理效能。與此同時,我國坐擁14億人口、4億以上中等收入羣體和1.2萬美元左右的人均GDP,集聚了2.4億受過高等教育或具備專業技能的人才,每年理工科畢業生數量相當於美歐日之和;不僅是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還是全世界唯一擁有最全工業門類的經濟體,在高鐵、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等領域形成系統性領先優勢。上述優勢並非簡單相加,複合起來可以發揮更大的乘數效應。其中,制度優勢提供正確方向和治理保障,市場規模提供豐富場景和內外貿一體化空間,產業體系提供配套與轉化能力,人才資源提供創新與實踐主體。當外部環境充滿不確定性時,“四位一體”的複合優勢就是中國最大的確定性,是統籌和做好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底氣。這些優勢的歸納和提出,將有助於各方保持戰略定力,積極識變應變求變,形成理性預期,增強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的信心。看點2:承上啓下高質量達成經濟增長目標爲實現“十四五”圓滿收官,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着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有力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內容與年初“兩會”、4月政治局會議所提出的增長目標要求保持一致。上半年,我國宏觀政策採取“能早則早、寧早勿晚”的施策方略,在一系列政策“組合拳”的推動下,實際GDP同比增長5.3%,主要經濟指標表現良好,爲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速上調至4.8%,較4月大幅上調0.8個百分點。如此較大幅度上調我國經濟增速預測在IMF往年的相應過程中是不多見的,反映了國際權威機構對中國經濟的樂觀預期。當前我國商業週期尚處於去庫存階段,經濟增長仍舊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後續需要更多針對性增量政策激活經濟各個領域。展望下半年,預計政策將加力持續釋放內生性發展動能,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降低其融資成本,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以推動實現經濟增速保持平穩增長,高質量完成全年目標。會議指出,“‘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爲此,經濟保持穩定增長意義重大。從長期來看,要在“十四五”收官之年達成預期目標、實現長期遠景目標,跨越中等發達國家門檻,長期經濟增長速度必須保持4.5%以上的增速,今年5%的GDP增速將爲“十五五”時期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看點3:宏觀政策要持續發力並適時加力會議強調,落實落細宏觀政策各項措施。一方面,下半年將繼續落實好此前已出臺的各項政策措施,如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與使用、“兩重”建設、“兩新”工作、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增強政策的持續性,充分釋放政策效應;另一方面,儘管上半年尤其是5月一系列增量政策的操作力度較大,下半年還是有一定可能會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考慮適時加力,再度出臺相關增量政策繼續加強宏觀調控力度。其中,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工作重點將集中於政府債券的發行與使用上。今年1-7月已完成發行政府債券約16萬億元,但受到期規模較大、發行節奏穩健等因素影響政府債券僅淨增約4萬億元,與全年增量目標還有較大距離。下半年政府債券發行尤其是國債發行節奏將持續加快,推進政府投資項目加快落地,着力提升資金使用效率。下半年貨幣政策將保持適度寬鬆基調,加大調控強度,通過逆回購、MLF等總量工具加大流動性投放,保持流動性充裕;必要時有望再度降準、降息,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步下行,爲政府債券的集中大規模發行以及信貸投放提供寬鬆的金融環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養老與服務消費再貸款等各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將持續發揮其獨特優勢,更具針對性地支持科技創新、提振消費、小微企業、穩定外貿等重點領域與薄弱環節。下半年我國經濟運行仍將面臨諸多內外部風險與挑戰,穩外貿、擴內需需要宏觀政策的持續支持。建議新增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額度,其中5000億元用於支持“兩新”工作、新型城鎮化建設等,加大對基本民生、擴大投資、促進消費、穩定外貿的財政支持力度,給予市場有力的政策信號;另外5000億元可用於支持減稅降費及退稅政策,重點支持高新技術企業、高端裝備製造企業以及外貿企業。建議貨幣政策在保持銀行合理息差的同時,擇時小幅降息,重啓國債買賣操作,增加流動性投放,進一步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支持下半年政府債券的大規模發行;同時向市場釋放政策積極信號,改善預期、增強信心。在準財政工具方面,建議可增加1萬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由國開行、農業發展銀行發行金融債券籌資成立基金,同時中央財政可按實際股權投資額予以適當貼息;以股權方式補充重大基建項目資本金或爲專項債項目資本金搭橋,有效拉動基建投資擴張。可在不增加政府槓桿率以及赤字的前提下擴大投資,撬動9倍左右的銀行信貸和社會資金;此舉有助於更好發揮有效投資“補短板、調結構、穩就業、帶消費”的綜合效應,進一步鞏固經濟恢復發展的基礎。看點4:針對性政策有效釋放內需潛力爲有效提振和釋放內需,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深入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在擴大商品消費的同時,培育服務消費新的增長點”,進一步強化了“兩會”和4月政治局會議所提出的擴大內需的重要性。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同比增長5%,較2024年12月底3.5%高出1.5個百分點。最終消費支出貢獻率升至52%,拉動GDP增速約2.75個百分點,貢獻率和拉動率較2024年末分別上升7.5個百分點和0.75個百分點,繼續成爲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半年,隨着財政和貨幣資源的逐步下放投入,通過增加居民收入和減少重點行業政策壁壘,加快落實“兩重”、“兩新”政策,積極拓展和提振國內服務消費,包括旅遊、電信、醫療、養老等各個方面。各地將擴大服務消費領域供給能力,推動釋放居民服務消費潛力,促進內需改善,支撐經濟增長。會議還特別指出“要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擴大有效投資”,充分體現了民營經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四五”時期以來,民營經濟在投資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民間投資已然成爲高端裝備製造業投資的主力軍,並且在科技創新領域展現出強大的市場活力。上半年,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民間投資同比增長5.1%,實現了穩定的增長,爲國內整體固定資產投資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下半年,在一系列支持政策的推動下,預計非地產投資擴張節奏穩健。受益於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的發行和資金持續投放,基建投資將繼續發揮託底的作用。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下發繼續推動“兩重”建設投資加快腳步,裝備製造和高新技術製造業繼續較快投資增速。民間投資信心也將穩步修復,爲提振內需發揮更大的作用,爲經濟增長保持韌性起到“壓艙石”的作用。看點5: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會議強調,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主要涉及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要加快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培育新質生產力,需要繼續在科創體系、金融體制、財稅體制、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知識產權保護與人才培育等方面加碼,如統籌完善各類科創平臺建設,形成層次清晰、相互支撐的創新生態體系;注重科學家主導,擴大科研自主權;加大政府資金投入,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科技創新;通過創業投資、上市融資、信貸支持、科技保險等工具爲科技創新提供全生命週期的金融服務;加大對科創企業與人才的稅費優惠政策支持等。二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興支柱產業。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力軍,需要對領軍企業和中小科技企業實施差異化的政策扶持;建設高能級成果轉化與中試平臺,推廣“先使用後付費”等多元化轉化模式;提供場景應用、上下游數據互聯等相關服務;建立容錯機制,爲融合創新留足空間;通過政府引導基金撬動社會資本,鼓勵投小、投早、投長期、投硬科技;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科技成果轉化保險等工具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優化硬科技企業上市標準,吸引、培育、壯大耐心資本。三是持續優化市場競爭秩序,依法依規治理企業無序競爭,規範地方招商引資行爲。會議強調要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就是要打破地區准入壁壘、消除地方保護主義、打擊歧視性地方補貼,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統一要素資源市場,實現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在全國範圍自由流動、合理定價。同時,還將統一政府行爲尺度和市場監管執法,規範招商引資、政府採購等行爲,完善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實現事前事中事後的全鏈條規範。四是推進重點行業產能治理,解決“產能過剩”與“內卷”問題。尤其是建材、鋼鐵、煤炭、化工、光伏、汽車、家居等行業的內卷情況較爲嚴重,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採用引導式和行政命令式兩種方式合理限制產能,及時淘汰落後產能、培育先進產能;也要從政策方面引導企業加快創新,增強核心競爭力。同時,需注意防範上游產能限制對中下游需求的負面影響,避免價格過度波動帶來的需求收縮問題,做好與擴內需政策的協調配合。看點6: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會議強調,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幫助受衝擊較大的外貿企業,強化融資支持,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從上半年的實際情況看,美國發起的對等關稅摩擦對中國的衝擊總體低於預期。在對美“搶出口”和貿易伙伴多元化等因素推動下,我國出口以美元計,同比增長了6%,淨出口對上半年5.3%的GDP增長貢獻了1.7個百分點。展望下半年,由於中美關稅談判結果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我國出口在樂觀、基準、悲觀等情形下,將呈現出差異化的結果,全年實際出口增速受影響程度從小幅爲正到-7%不等。下半年中美雙方的關稅博弈很可能是一個持續拉鋸的過程,但考慮到剛剛結束的斯德哥爾摩會議已原則同意將中美現行關稅水平展期90天,因此,預計接下來的三個月對中國出口帶來的意外衝擊較小,雙方最終達成偏向基準情形的協議可能性略大,而剩下的兩個月對全年的影響程度相對有限。在此過程中,尤其要注意紡織服裝、傢俱、玩具、消費電子行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所受衝擊。在穩外資方面,預計下半年政策將聚焦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有序擴大自主開放。進一步擴大電信、醫療領域開放試點,落實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要求,優化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範,推動生物醫藥領域有序開放,鼓勵外資在華開展股權投資,引導更多優質外資長期投資我國上市公司。二是提高投資促進水平。實施外資“投資中國”系列活動,鼓勵外資企業境內再投資。引導外資投向現代服務業,支持外資更多投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取消外商投資性公司使用境內貸款限制,支持外資企業參與我國新型工業化進程,重點引進高技術領域外商投資,鼓勵養老服務、文化和旅遊、體育、醫療、職業教育、金融等服務業領域吸引利用外資。三是增強開放平臺效能。提升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推動國家級高新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及各類省級開發區等作爲對外開放平臺發揮穩外資作用,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核心政策落地。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持續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四是加大服務保障力度。支持將更多外資項目納入重大外資項目和重點外資項目清單,拓寬外資企業融資渠道,鼓勵跨國公司投資設立投資性公司,優化外資併購規則和併購交易程序等。在穩外貿方面,除今年以來正在積極落實的一系列政策,包括擴大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和覆蓋面、加大對外貿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促進跨境電商發展、持續推進海外智慧物流平臺建設,辦好進博會、廣交會、服貿會等一系列重要展會幫助企業穩訂單拓市場等政策外,建議還可由財政部、進出口銀行等部門合作設立5000億元穩外貿發展基金,引入商業銀行、信託、基金、實體經濟上市企業等機構投資,帶動超過2萬億元社會資本參與股權類與債權類投資,專項支持出口大省的優質外貿企業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爲其提供中長期流動性支持。還可考慮成立相關海外投資基金,增大對東盟、歐盟、拉美、非洲等地區在能源、基建、製造業等領域的投資,促進雙邊、多邊經貿合作。看點7:持續有效化解重點領域風險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持續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積極穩妥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嚴禁新增隱性債務”。這一表述與4月政治局會議的內容相比,增加了關於禁止地方新增隱性債務的措辭,充分體現了中央對於地方債務化解清理的決心。下半年,在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的背景下,各地將繼續推動地方政府和融資平臺通過盤活或出售資產等方式,嚴控債務負擔相對較重地區的新增政府投資項目。央行將引導金融機構通過展期、借新還舊、置換等各種方式,分類施策化解存量債務風險。此外,政策性銀行作爲“準財政”的金融機構,未來也可能參與到化解地方債務的項目之中,爲妥善化解地方債起到積極推動作用。會議還提出“有力有序有效推進地方融資平臺出清”。自2023年7月政治局會議首度明確提出制定一攬子化債方案以來,地方政府債務系統性清理步入實質性階段。2024年8月央行等四大部委聯合發佈的150號文要求,規定在2025年底融資平臺數量分別較2023年3月底累計壓降不低於75%。根據已經披露資料顯示,到2024年末,與2023年初相比較,約有40%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通過市場退出、市場化轉型等方式退出了融資平臺的序列,融資平臺推出進程顯著加快。當前,國內地方政府化債進程正在有序推進過程中,對穩定社會預期,推動區域經濟活力將起到良性循環的正向作用。看點8:鞏固資本市場回穩向好勢頭會議提出,要增強國內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鞏固資本市場回穩向好勢頭。增強資本市場的吸引力主要在於改善市場投資回報預期、提高投融資便利性、增強資源配置功能、加強金融開放等方面,着力提高國內外投資者的投資回報。增強資本市場的包容性主要體現在持續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以滿足不同類型、不同規模企業的差異化融資需求,打破行業壁壘,支持各行業企業的上市融資需求,完善制度設計以滿足社保基金、保險資金、個人投資者、國際資本等各類投資主體的投資需求。今年二季度以來,我國資本市場尤其是股票市場發展情況獲得明顯改善,上證指數由最低3040點持續升至3600點以上,創業板指也由最低1756點升至2400點以上。股市向好得益於更加積極有爲宏觀政策的大力推進,經濟增長預期明顯改善;央行也積極推動穩定資本市場兩項工具的有效落地,中央匯金公司同時加大力度增持指數基金,發揮了類平準基金的“穩定器”作用。股市的逐步回暖,一方面進一步穩定了投資者信心,增強了企業的資本市場融資能力,更好地支持了實體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企業與居民的財產性收入,有助於提振居民消費能力與企業投資能力,有利於擴大內需、化解風險、改善預期。下半年,宏觀政策將持續發力,提升實體經濟發展活力;相關部門也將做好資本市場的調控,着力鞏固資本市場回穩向好勢頭,繼續發揮其穩預期、增信心的積極效應。建議下半年央行增量擴圍資本市場調節工具,適度降低兩項資本市場支持工具的操作門檻,擴大操作額度,降低再貸款利率。建議創設新型金融工具,增加對中央匯金公司的流動性補充支持,考慮整合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地方金融控股平臺等資源,增強其穩定資本市場的能力;同時進一步規範化中央匯金公司的類平準基金相關操作,建立科學、完善的運行機制與制度安排,提升操作的有效性。
金吾財訊
7月31日 週四

【熱點追蹤】7月政治局會議:穩中求進,適時加力?

金吾財訊 | 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決定10月召開二十屆四中全會的同時,深入分析當前經濟形勢並部署下半年工作。總的來說,會議對經濟運行的判斷較4月更爲積極,認爲在關稅緩和等因素支撐下,“主要經濟指標表現良好”,二季度經濟雖較一季度小幅放緩但整體平穩;政策層面延續“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基調,強調“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和“持續發力”,同時提出“增強靈活性預見性”和“適時加力”,爲應對潛在風險預留政策空間。從經濟形勢判斷來看,外部環境的緩和是重要背景。中美近期經貿會談後,美國對華加徵關稅有所緩和,支撐了出口增長,這使得會議對風險挑戰的定調從4月的“外部衝擊影響加大”調整爲“依然面臨不少風險挑戰”。中信證券預計,8月中旬24%的對等關稅延期應無懸念,但232關稅和芬太尼關稅取消或降低等成果可能仍需較長博弈,關稅格局大概率維持穩定。特別是在稀土牽制和中期選舉需要下,特朗普更可能選擇對華“尋求交易”,而非“極限施壓”。只要特朗普有訪華意圖,如10月底APEC峯會前後,則在此之前中美關係有望延續階段性穩態。會議強調,“宏觀政策要持續發力、適時加力”,下半年主要是落實落細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初步覈算,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660,53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這一數字超出市場預期,反映半年更加積極有爲的宏觀政策發力顯效,經濟運行延續穩中向好發展態勢。正因如此,會議對今年以來積極政策的成效給予充分肯定,要求繼續落實落細既定政策,繼續釋放政策效應,但並未對增量政策進行安排的邏輯也就明瞭。當然,並不意味着下半年必然不會有增量政策,政策仍需跟隨基本面走向動態調整。此次會議也強調政策要“增強靈活性預見性”,正爲這種調整預留空間,如果經濟基本面出現較大變化或前景明顯惡化,增量政策仍會加碼。財政政策之外,政府債券發行節奏同樣關鍵。會議提出“要加快政府債券發行使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當前地方專項債發行進度雖快於2024年,但仍慢於2022、2023年,預計後續發行將提速並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爲潛在的“適時加力”儲備空間。與此同時,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也備受關注,銀河證券認爲,下半年結構性貨幣工具的可能實施路徑包括推出政策性金融工具、重啓PSL、擴張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等。消費是內需的基礎,消費政策在延續“提振消費專項行動”的同時,更強調“培育服務消費新的增長點”。更重要的是,會議透露出政府更傾向於“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擴大消費需求”,而非持續對消費行爲進行直接補貼,這一思路從近期推出的育兒補貼、免費學前教育、失能老人養老服務補貼等政策中可見一斑。市場近期較爲關注的“反內卷”方面,會議強調“推動市場競爭秩序持續優化。依法依規治理企業無序競爭。推進重點行業產能治理。”可見治理通縮仍是下半年重要線索。但相比7月初中央財經委會議“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的表述,此次會議強調了“重點行業”,因此產能治理預計更多爲無序競爭領域,而非全面控制產能。結語7月政治局會議透露未來重點將落在提振居民消費與治理內卷式競爭上。總的來說,下半年經濟穩增長壓力仍較大,且外部經濟環境與地區局勢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因此會議後相關政策是否會進一步“適時加力”,仍值得持續關注。
金吾財訊
7月31日 週四

渣打集團(02888)中期列帳基準除稅前溢利43.83億元 同比增長26%

金吾財訊 | 渣打集團(02888)公佈,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中期,除稅前基本溢利爲46.8億元(美元,下同),同比增長18%,普通股股東應占基本溢利33.07億元,同比增長29%,每股基本盈利139.2美仙。中期普通股股息增加36.7%至每股12.3美仙。同期,列帳基準除稅前溢利43.83億元,同比增長26%,列賬基準母公司股東應占溢利33.09億元,同比增長升39%。期內,集團經營收入增長10%至109億元。倘剔除重大項目的影響,經營收入則上升13%。增長乃由於財富方案業務創紀錄的表現、環球銀行業務有力執行潛在交易,以及環球市場業務的客戶活動有所增加所致。其中,淨利息收入增加4%,受惠於組合有所優化以及過往短期對沖到期,惟部分被減息及邊際利潤受壓造成的影響所抵銷。非淨利息收入上升18%,倘剔除重大項目則上升25%。此乃由於財富方案業務動力持續發揮下,環球銀行業務表現亮麗,加上環球市場業務的收入因Solv India交易所帶來的2.38億元收益而創下新高所致。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爲14.3%。集團即將開始13億元股份回購,預期會令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下降約50個基點。展望未來,倘剔除存款保險重新分類,經營收入於2023年至2026年按5-7%的複合年增長率增加;2026年的經營支出將低於123億元(按固定匯率基準計算),包括英國銀行徵費及存款保險重新分類的持續影響。資本方面,繼續在13-14%的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目標範圍內靈活經營;計劃於2024年至2026年向股東累計回饋至少80億元。
金吾財訊
7月31日 週四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