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 - 在川普關稅戰帶來的全球緊張貿易局勢緩和不到一週,沒有跟漲的美債市場可能「雪上加霜」——第二大債主中國持有美債規模降至第三,評級機構穆迪也撤銷美國主權信用最後一個3A評級。
在5月12日中美達成日內瓦經貿協議的當週,標普500指數五日連漲,週漲超5%;明星股輝達(NVDA.US)和特斯拉(TSLA.US)分別大漲16%和17%。避險情緒的回落打擊美債市場,10年期美債殖利率時隔三個月重返4.5%水平。
在經歷了4月初的「美債風暴」後,兩則最新消息可能正在催化另一場美債危機。
5月16日,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宣佈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a1,此舉標志著美國失去了最後一個主要國際評級機構的3A評級。惠譽和標准普爾已分別在2023年和2011年下調了對美國主權信用的最高評級。
穆迪給出的理由是,美國政府過去十年的債務和利息支付比例升至顯著高於擁有類似評級國家的水平,擔憂大規模的財政赤字將進一步惡化美國財政情況。
據美國財政部5月16日公佈的報告,中國三月美債持有額從2月的7840億美元降低至7650億美元,而英國同期增加了300億美元至7790億美元。這也標誌著,自2000年10月以來,中國持有的美債規模首次低於英國,中國退居美國的第三大外國持有者。
據金融時報報道,中國此舉凸顯了外匯存底管理方式的轉變,體現了中國尋求逐步減少對美國資產的多元化策略。
按照美國財長貝森特的說法,川普2.0政府的關稅等一係列政策旨在消除美國持續存在50年的貿易逆差,改變美國過度消費持續依賴中國過剩產能的宏觀經濟失衡,即要進行一場「中美再平衡」。
長期以來,美國財政赤字和經常賬戶赤字的「雙赤字」給美國帶來經濟繁榮。一方面,在美元霸權地位和美國消費需求旺盛的背景下,美國大量進口商品和服務,積累了大量貿易赤字。另一方面,美國大舉發債吸引全球資本流入,用以支持不斷擴大的財政支出,但仍入不敷出。
這種模式短期靠美元特權支撐,但長期經濟根基被侵蝕——如同過度透支信用卡,若償債能力跟不上,借債模式終將崩潰。
4月初的美債風暴的背後便是如此。由於川普關稅政策持續反復,全球投資人開始質疑美國政策的穩定性、美國政府的信用以及財政的可持續性,資金紛紛流出美元資產。
不僅中國,巴西、印度等國家也正在削減美債。有經濟學家指出,實現外匯儲備多元化的動向可能還會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