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 - 2025年3月國際油價的持續下跌。布蘭特原油主力期貨更是跌破70美元/桶的重要關口,創下近三年新低。此次油價下行主要與供給增加有密切關係。
OPEC發表聲明稱,8個OPEC +產油國決定按既定計劃自4月1日起逐步增加石油產量,以回撤2023年宣布的自願減產措施。
同時,俄羅斯3月的原油出口量相較於配額已經高出22萬桶/日,阿聯酋Upper Zakum油田的新產能釋放進度也超出預期。
從上面這些例子不難看出,供需變化就像一隻無形的手,總是能在大宗商品市場掀起價格風暴。這也給你提了個醒:想要在這個市場裡玩得轉,基本面分析絕對是你不能忽視的。
供需變化怎麼影響商品?
供應和需求的每一個細微變化,都會直接踩中商品價格的“油門”或“剎車”。
供應(Supply)
供應就像市場的“水龍頭”,擰開一點(增產),水流(商品量)變多,價格就會被“沖”下來;擰緊一點(減產),水流變少,價格就會“水位”上升。
例如2020年全球疫情爆發,原油需求暴跌,但產油國卻在打價格戰瘋狂增產,結果WTI原油價格爆跌,同年4月份時,美國原油重跌至負值區域,布蘭特油價跌穿每桶20美元。
需求(Demand)
與經濟發展、新產業崛起、消費者偏好等密切相關。
新能源車的爆發,讓鋰、鈷等稀有金屬需求激增。2022年碳酸鋰價格從5萬元/噸漲到60萬元/噸,背後是電動車產量翻倍帶來的需求爆炸。
(來源:Freepik)
經濟如何影響商品價格?
衡量經濟狀況可以從主要的經濟指標出發,我們來看這些經濟指標變化如何影響商品價格?
主要經濟指標有哪些?
國內生產毛額(GDP)
GDP的漲跌直接影響大宗商品的 「命運」。
當GDP快速成長,說明工廠馬力全開——這時候,石油、鋼鐵、大豆等商品自然供不應求。
例如2010年中國GDP成長超過10%,基建熱潮拉動鐵礦石需求暴增,價格直接翻了三倍。
通貨膨脹率(Inflation Rate)的影響
通貨膨脹就像一杯加了糖的咖啡,適量能提神,但過量卻會齁嗓子。
在溫和通膨時期(例如每年2%-3%),錢越來越不值錢,聰明的投資者會把錢換成黃金、白銀、原油這些“硬通貨”
但當通膨失控,變成脫韁的野馬(例如超過5%甚至更高),事情就複雜了。一方面,原物料漲價逼企業提高商品價格,推動大宗商品繼續上漲。
另一方面,消費者口袋裡的錢不夠用了,買車、買房、買奢侈品的慾望大大降低,導致需求暴跌。
利率(IR)與匯率(ER)的作用
想像你借錢投資大宗商品,利率就是你的貸款利息。
利率上升,相當於借錢變貴了,投資成本大增,很多人會選擇把錢存進銀行,或是去買債券。
反之,當利率下調,市場上的錢變得“便宜”,大家更願意借錢投資。
匯率直接影響商品的進口成本。
如果你的本國貨幣貶值,從國外買原油、大豆會變得更貴,企業為了不虧本,只能提高產品價格。
但同時,國際市場也會覺得你的商品變「便宜」了,需求反而會增加。
(來源:Freepik)
地緣政治事件對於商品的衝擊如何?
除了商品的供需以及國家經濟會對商品價格造成比較直接的影響,地緣政治也是非常關鍵的因素。
當槍聲響起或製裁落地,大宗商品市場往往會先受傷。2022年的俄烏衝突就是典型案例:
俄羅斯作為全球原油和天然氣出口大國,西方制裁導致其出口銳減。你可能還記得,布蘭特原油價格在衝突爆發後一周內飆升到120美元/桶——加油站的油價跟著漲,運輸成本增加又導致蔬菜、工業品價格上漲,形成連鎖反應。
俄羅斯的鎳、鋁出口占全球重要份額,貿易限制讓市場陷入恐慌。倫敦金屬交易所的鎳價單日暴漲73%,直接觸發交易暫停,不少做空的投資者一夜爆倉。
產品的季節性規律是什麼?
大宗商品不同於其他的投資方式,其有明顯的季節性。
(來源:Freepik)
例如農產品,其種植有著明顯的季節性,會影響市場上農產品的供給,進而影響價格。
春末夏初,玉米、大豆等作物集中播種,市場供應充足,價格往往跌到全年低點。
秋季收成後,新糧集中上市,價格常受短期拋售壓力影響。
能源價格的季節性則比農產品更直白——全看你冷不冷、熱不熱:
北半球冬季來臨時,歐洲家庭和工廠瘋狂用氣供暖,天然氣需求可能比夏季高40%。2022年歐洲寒冬疊加俄氣斷供,荷蘭TTF天然氣價格漲到340歐元/兆瓦時,是夏季價格的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