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 - 美东时间周四,OpenAI宣布已与最大投资者微软就修订合作关系达成“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迈出了公司向传统营利性实体转型的关键一步。消息公布后,微软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一度上涨超2%。
根据该初步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OpenAI的结构改革。重组后的公司将被设立为一家“公益公司”(这是一种美国公司法下的特殊公司形态,介于传统营利公司和非营利组织之间),允许其在追求股东回报的同时兼顾社会使命。
它依然是营利公司,有股东、可以分红,但董事会在履行受托责任时,不再只考虑“最大化股东回报”,且仍须考虑到事先写进章程的“公益目标”(比如安全、社会责任、AI风险控制)。
核心架构上,原有的非营利母体预计将持有新公司价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股权,约占其5000亿美元估值的20%,继续存在并占据主导地位,据报道,1000亿美元股权只是下限,实际金额或有所增加。
OpenAI主席布雷特·泰勒强调:“OpenAI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将是非营利组织,我们的未来由非营利部分主导。”
此次重组的核心驱动力来自融资需求。随着AI竞赛升级,OpenAI亟需筹集数千亿美元资金以建设数据中心、采购算力。然而,其目前被非营利性组织的框架所束缚,利润上限原则已难以满足资本市场的规模要求。
首席执行官山姆·奥尔特曼认为,向营利性模式转变是维持长期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自2019年和2023年累计投入百亿美元以来,微软获得了OpenAI技术的优先使用权。但随着OpenAI崛起,双方关系日趋复杂:业务上存在客户重叠竞争,且OpenAI对算力的需求已超出微软Azure的供应能力。
此前,微软已松绑部分限制,允许OpenAI推进其“星际之门”数据中心项目,并允许微软与甲骨文、谷歌等对手合作。
尽管取得突破,重组仍面临严峻挑战。加州与特拉华州总检察长正联合审查其治理与财务变更,尤其关注AI产品对儿童安全的影响。早期,埃隆·马斯克也因OpenAI背离“为全人类利益发展AI”的初心而对其提起诉讼。
此外,部分慈善机构亦呼吁监管机构介入。这些法律与监管阻力,意味着OpenAI的转型之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