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 - 2025年8月18日,必和必拓(BHP)公布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2025财年全年业绩,尽管公司营收同比下降8%至513亿美元,且反映核心业务表现的基础归属利润(Underlying attributable profit)大幅下滑26%至102亿美元,但其股价在财报发布后却逆势上涨。这一看似矛盾的市场反应,其背后是投资者对必和必拓在运营、资本配置和长期战略转型方面的认可,以下是对本次财报的深入解读:
· 收入:2025财年公司营收为513亿美元,较2024财年的557亿美元下降了8% 。
· 盈利:反映公司核心运营盈利能力的基础归属利润(Underlying attributable profit)从上一财年的137亿美元骤降26%,至102亿美元,主要驱动因素是关键大宗商品(尤其是铁矿石和煤炭)价格的疲软。
作为必和必拓规模最大、也是其盈利的基石业务,必和必拓2025财年通过以“以量补价”应对市场挑战。尽管全球铁矿石供过于求,价格同比下跌19%,公司通过卓越运营实现创纪录产量增长,西澳铁矿(WAIO)保持全球最低开采成本。然而,价格下跌导致铁矿石业务基础EBITDA下降24%至144亿美元。总裁麦克·亨利表示,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钢铁出口及新能源相关生产为出口提供韧性。相较之下,淡水河谷销量下降3.1%,力拓发货量持平,必和必拓凭借运营效率和成本优势,扩大市场份额,巩固全球最低成本生产商地位。
必和必拓2025财年铜业务表现亮眼,产量增长8%创历史纪录,受美国可能实施铜矿关税影响,LME铜价上涨7%,推动铜业务基础EBITDA大增44%至123亿美元,占集团总EBITDA的45%。这不仅是短期市场利好,更是长期战略转型成果。公司预计未来十年全球铜需求将新增1000万吨,通过与伦丁矿业成立Vicuña合资公司开发大型铜矿及收购Resolution铜矿项目45%权益,锁定增长潜力。铜业务从重要盈利来源升级为应对能源转型和电气化的核心增长引擎。
必和必拓2025财年煤炭业务EBITDA暴跌75%至6亿美元,因煤价下跌及资产剥离。公司采取“逐步关停”策略,出售Daunia和Blackwater矿山,保留Mt Arthur煤矿至2030年关停,投资7亿美元支持员工转型和场地修复。此举践行“公正转型”,优于转卖高碳资产,获Fidelity等投资者支持,彰显ESG领导力,吸引长线投资。
必和必拓钾肥业务2025财年表现强劲,受印度和东南亚需求推动,基础EBITDA增长45%至16亿美元。Jansen钾肥项目作为未来核心增长点,预计完全投产后供应全球10%钾肥,但面临挑战:第一阶段成本从57亿美元增至70-74亿美元,投产时间从2026年底推迟至2027年中,反映全球通胀、供应链压力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大型矿业项目的制约。
必和必拓2025财年归属利润增长14%至90亿美元,但基础归属利润下滑,反映主营业务真实盈利受周期性下行影响。利润背离源于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如Samarco事故费用)的基础利润调整。公司基础EBITDA下降10%至260亿美元,但利润率稳定在53%。净运营现金流降10%至187亿美元,自由现金流锐减55%至53亿美元,净负债增至129亿美元,反映营收减少与资本支出增加的压力。股息削减至每股1.10美元(去年1.46美元),反映战略性财务调整。
整体来看,必和必拓2025财年财报凸显其在大宗商品市场的竞争优势。铁矿石业务凭借成本优势和创纪录产量,优于淡水河谷和力拓,巩固市场地位。铜业务因能源转型需求增长,战略投资使其占据领先地位,多元化资产组合增强抗风险能力。
总裁麦克·亨利认为,短期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影响价格,长期海运铁矿石贸易将因新兴市场需求而多元化。公司通过铜、钾肥投资及全球资产布局,增强业务韧性。公司预计2026财年西澳铁矿石产量稳定在2.8亿-3亿吨,资本支出增至110亿美元(2025年98亿美元),印证了必和必拓“投资增长”的战略优先级高于短期回报。这些资金将主要用于铜和钾肥等未来资产的开发,以确保公司能够在全球能源转型和人口增长带来的长期需求中占据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