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 - 歐洲“先買後付”巨頭Klarna(KLAR)是美股9月IPO市場最受關註的公司之一,儘管IPO前大幅上調了發行價並獲得超20倍的超額認購,但Klarna IPO首日股價衝高回落,約15%的漲幅反映出市場的IPO熱情遠不及Circle和Figma。
9月10日,瑞典金融科技公司Klarna以40美元的IPO定價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開盤直奔57.2美元,最高漲幅30%,但隨後漲幅持續縮窄,收漲14.55%至45.82美元。
人們原本預計,Klarna的上市將會延續近幾個月的美國IPO熱情,比如Circle首秀價格暴漲168.48%、Figma上漲250%和Bullish上漲83.78%等。儘管依然錄得雙位數的首日IPO漲幅,但Klarna“上市即巔峰”的表現令投資人不禁探究原因。
Klarna以提供“先買後付”的服務而聞名,主要為購物者提供小額免息分期付款,目前已在26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約9300萬活躍用戶。除了先買後付的貸方角色外,Klarna目前正通過拓展儲蓄、支票賬戶和信用卡等業務轉型為一家綜合金融服務提供商。
但是,該公司進軍美國市場以來便承受巨大的盈利壓力。在今年的前六個月,Klarna營收15.2億美元,但淨虧損1.53億美元。
Affirm是Klarna在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但Klarna相對遜色的財務表現令投資人懷疑,“我為什麼要買Klarna股票”。
瑞穗指出,在截至今年6月的12個月里,兩家公司營收相當(Klarna 31億美元、Affirm 32億美元),但前者淨虧損1億美元、後者淨利潤5200萬美元。
Klarna在2005年至2018年實現了連續十四年的正淨利潤增長,但進入美國市場後受到挑戰。Klarna解釋稱,要成為一家全球性公司,就必須在美國設立基地。他們已經製定了增長和盈利能力深思熟慮的平衡計劃,尤其是在進入美國市場方面。
Klarna給小額消費提供分期貸款服務的商業模式受到質疑。有投資人士戲謔道,人們到底需不需要連墨西哥卷餅午餐這樣的小額消費拆分成分期付款呢?
Klarna CFO Niclas Neglén回應稱,這對於消費者來說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尤其是考慮到一半的美國人依賴循環信貸的方式進行消費的情況。
Neglén表示,“我認為這款產品比那種循環信用卡安全得多、智能得多,使用那些信用卡需要支付30%的利息、且要好幾個月才能還清那頓墨西哥卷餅的錢”。
此外,懷疑論者也指責Klarna盲目鼓勵弱勢群體使用貸款服務的行為,因為先付後買有“掠奪性特徵”——向未能按時分期付款的消費者收取罰款。在Klarna去年的總收入中,有13.6%源於客戶在錯過最後期限或推遲付款時產生的“提醒費”和“貪睡費”。
從宏觀角度看,美國經濟增長減速、消費者衰退的潛在風險等也給Klarna商業模式和信貸質量帶來不確定性。
雖然人們還在熱議2025年是美國IPO強勢復蘇的一年,但Circle等熱門IPO股近段時間已大幅下跌,而同期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創下最高記錄。
截至撰稿,Circle股價自6月下旬的年內高點下跌53%,CoreWeave較年內峰值也下跌了30%,Bullish上市以來持續下跌,跌幅超41%。
巴隆周刊報道稱,鑒於近期湧現的幾筆IPO出現大幅上漲、但股票開始交易後趨於平穩,投資人是否應該擔心2000年泡沫的曆史重演?
與2000年不同的是,目前追趕著上市的幾家公司還沒有實現盈利,如Klarna和即將上市的Gemini,而Circle和Figma在上市後的首個季度也報告了淨虧損。這是一個潛在的危險信號。
有業內人士表示,許多IPO股票暴漲行情發生在早期,但如果沒有得到初始分配並不得不在後面的階段購買,收益可能就會不盡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