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 - 聯準會主席鮑爾在傑克遜霍爾央行年會令人意外的“鴿派”發言點燃9月降息積極押註和美股反彈,但就上週而言,一直引領美股漲勢的科技股表現落後於其他行業。除了對利率敏感行業的相對弱勢,科技熱潮內部也滋生了AI前景的深層次擔憂。
上週五,在鮑爾出乎意料地逆轉對就業市場風險看法並釋放即將調整利率的信號的推動下,標普500指數反彈1.52%,納斯達克指數上漲1.88%,但納指仍以-0.58%的單週跌幅跑輸標指的0.27%漲幅。
據Factset數據,上週科技板塊下跌了1.6%,而材料、房地產、金融和能源等行業股票均錄得至少2%的漲幅。此外,小盤股羅素2000指數上漲了3.30%。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利率下降的前景正在提振市場的許多板塊,如房地產、銀行和製造商,而今年以來帶領主要股指創新高的七大科技巨頭的前景可能不那麼明朗。這些華爾街最受歡迎的股票近期遇到了些麻煩:對AI潛力的質疑、高估值的擔憂和迄今不受歡迎的市場部分的競爭。
金融時報也指出,上週不同行業股票表現的分化可能意味著,投資人對大型科技公司的青睞可能開始出現降溫的跡象。
輝達當前市值高達4.3萬億美元,美國最大的10家公司多數是科技股,他們市值佔據了標普500指數的40%和貢獻過去一年營收增長的三分之一,使得美股呈現“頭重腳輕”的結構。
儘管二季度包括橋水基金等明星投資人或機構繼續加碼微軟等科技股,但也有不少個人投資人正在減少大型科技股的持倉,稱他們從頭重腳輕的股票拿走收益感到滿足。
上週,OpenAI發佈的“博士級”GPT-5模型被罵“無聊且愚蠢”,疊加CEO Sam Altman親自表態AI投資過熱和MIT的一份“AI鴻溝”報告,人們對AI商業化前景感到擔憂。
風投公司Decibel寫道,氛圍發生了轉變。OpenAI承諾過推出一款超級智能的GPT-5,Altman也通過“死星”(Death Star)的預告片進行營銷推廣,但相反大家只是得到了一個“模型路由器”。
金融時報報道稱,“到目前為止,對科技業,尤其是對AI有利的事情,對全球股市來說都是有利的。然而,如果科技股和AI真的出了什麼大問題,後果可想而知......”
在投資人對上市公司股票感到不那麼自信的同時,科技行業的風險也蔓延至私募股權市場。亞馬遜和谷歌等公司預計將在未來三年內在AI基礎設施建設上投入3萬億美元,約一半的資金可能需要依賴私募股權、私人債務和風險投資,而這些大金主們對AI大舉押註也開始謹慎。
PGIM Private Capital負責人表示,他們會在每次決策會議上都討論這個問題,雖然私人信貸市場目前所佔比例還達不到導致係統性衝擊的程度,但仍需要關註這一風險。
瑞銀本月報告指出,私人信貸已成為AI增長背後的關鍵引擎,未來幾個月將有大量資金繼續湧入。瑞銀提醒稱,這給AI行業上行情景帶來“播種的種子”的同時,也可能增加過熱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