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課程9/9
加密貨幣(中級)

比特幣挖礦不只是 「挖幣」:算力博弈、能源緊箍咒下,投資該算清哪些帳?

lesson

目錄

  • 比特幣挖礦難度調整機制是什麼?
  • 全球算力分佈如何?
  • 算力分佈變化會帶來什麼連鎖反應?
  • 能源政策到底有多重要?
  • 挖礦成本與比特幣價格有什麼樣的關聯?
  • 比特幣挖礦投資:如何抓住機遇,避開風險?
  • 如何評估一家挖礦企業的投資價值?

TradingKey - 比特幣(BTC)算力發展到現在,挖礦早已不是 「機器轟鳴就能賺錢」 的簡單生意。

算力不斷升級,挖礦難度不斷上升,同時能源政策像鬆緊帶般左右成本,挖礦的 「賺錢公式」 裡,藏著比幣價波動更複雜的變數。

本文我們就來拆透算力競爭的邏輯、能源政策的影響,教你算清挖礦成本與收益的賬,看懂挖礦產業鏈的投資機會。

比特幣挖礦難度調整機制是什麼?

比特幣的挖礦難度調整機制旨在穩定區塊出塊速度,讓網路平均每10分鐘產生一個新區塊。

每2016個區塊(約14天)自動調整一次目前全網的挖礦難度。無論算力多大,區塊仍以平均每10分鐘的速度產生。

系統會根據過去2016個區塊實際花費的總時間,與預期總時間(20160分鐘)進行對比,以比例上調或下調難度。

難度到底是誰在調?

沒人手動調,全靠程式碼自動執行。

例如最近兩年,隨著新型礦機大規模上線,全球算力飆升,原本需要幾小時才能完成的運算任務,現在幾分鐘就搞定。

但同時系統也會立刻提高難度,讓挖礦變得更「費力」。

btc-mining

(來源:Freepik)

比特幣越挖越少,難度反而越來越高?這不是反著來嗎?

聽起來有點矛盾,對吧?

比特幣四年一次減半,獎勵越來越少,照理說該沒人挖了,結果難度還越來越高?

其實邏輯是反過來的:雖然獎勵少了,但價格漲了,挖礦依然有利可圖 。

而且,為了確保「每10分鐘出一塊」這個目標不變,即使獎勵減少,系統也不能放低門檻。

相反,它要透過提高難度,來抵銷算力成長帶來的出塊加速。

全球算力分佈如何?

如果你有關注比特幣挖礦的歷史,那你一定知道,中國曾經是這個領域的絕對中心。

在高峰時期,中國的算力佔了全球總量的65.08%。

全世界每10個比特幣區塊,有6個多是中國礦工挖出來的 。

為什麼這麼多礦場選擇中國?原因很簡單:電力便宜、資源豐富 。尤其是在四川這種水力發電大省,豐水期電價低得讓人難以拒絕。

後來為了實現「雙碳」目標,中國政府開始對虛擬貨幣挖礦進行嚴格監管。

當中國的礦場關閉,大量礦企選擇“出海”,尋找新的棲息地。

哈薩克成了熱門目的地之一。這裡能源資源豐富,政策環境相對寬鬆,比特礦業和嘉楠科技等企業都在這裡啟動了新計畫。

美國得州也不甘落後,憑藉低廉的電價和優惠政策,吸引了大批礦企進駐。例如比特礦業就在得州建立了新礦場。

還有第九城市,它們把目光投向了加拿大,準備在那裡開啟新的挖礦旅程。

這一系列遷移行動,讓北美地區的算力迅速崛起,逐漸成為全球比特幣挖礦的新中心。

btc-mining

(來源:Freepik)

算力分佈變化會帶來什麼連鎖反應?

比特幣網路安全

比特幣網路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很大程度上依賴算力的分佈。

當算力分佈均勻時,網路更加去中心化,單一實體或組織想要控製網路就變得極為困難。這大大提高了網路的安全性。

但問題是,如果算力集中在少數地區或礦池,會發生什麼事?

例如,某個地區的算力突然大幅增加,佔據了全網算力的大部分。這時,這個地區的礦工或礦池就有可能發動「51%攻擊」——篡改交易記錄、雙重支付,甚至破壞整個網路的正常秩序。

所以,算力分佈越分散,比特幣網路就越安全 。

挖礦成本和收益

不同地區的政策和能源成本,直接影響了礦工的成本和利益。

在一些能源豐富且電價低廉的地方,例如中亞的部分國家和美國得州,挖礦成本相對較低,礦工們能以較少的投入獲得更高的收益。

但在政策限制嚴格、能源成本高的地區,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能源政策到底有多重要?

政策環境是決定算力分佈的關鍵因素。

有些國家和地區為了吸引比特幣挖礦產業,推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例如稅收減免、土地優惠、電力補貼等。這些政策大大降低了礦企的營運成本,吸引了大量算力流入。

但還有一些地區為了環境保護,節省能源,推出更嚴格的政策。

面對越來越嚴格的能源政策,比特幣挖礦產業正經歷一場「綠色革命」。

礦工們逐漸意識到,只有轉向再生能源,才能在夾縫中生存 。

例如冰島,這裡的地熱能源為挖礦提供了綠色動力,礦工們既能滿足能源需求,也能減少環境影響。

從正面的一面看,政策的引導促使產業不斷創新,推動技術進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這將有助於比特幣挖礦業走向更綠色、更永續的方向,提升整體競爭力。

但從消極的一面看,過於嚴格的政策可能會抑制產業發展,甚至引發萎縮。

此外,政策的不確定性也讓企業難以製定長期策略,影響了產業的穩定性。

btc

(來源:Freepik)

挖礦成本與比特幣價格有什麼樣的關聯?

挖礦成本決定獲利空間

挖礦有非常大的前期投入,你的礦機還有電力消耗以及其它隱性成本的開銷。

這些決定這你能賺多少錢。

成本是價格的“地板”

如果你仔細觀察比特幣的歷史價格,你會發現一個規律:比特幣的價格很少會長時間低於挖礦成本 。

為什麼?

因為當價格跌破成本時,礦工就會開始虧損。部分礦工會選擇關機退出,導致全網路算力下降,挖礦難度降低。

這樣一來,剩下的礦工成本也會隨之下降,直到價格回升到成本線以上。

它像一道“地板”,防止價格無限下跌。

價格與成本關聯

  • 價格上漲

當比特幣價格上漲時,意味著有更大的利潤空間,吸引更多投資者進入挖礦領域。他們會瘋狂搶購礦機,推高市場需求,甚至導致礦機價格上漲。

同時,全網算力也會迅速上升,因為有更多礦工加入競爭。

在這種情況下,挖礦業會進入一個“繁榮期”,但也會讓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 價格下跌

相反,當比特幣價格下跌時,或價格持續低於挖礦成本,礦工就會面臨虧損風險。一些小型礦場可能會選擇關機止損,甚至出售礦機退出產業。

這種情況會讓剩餘礦工的成本壓力有所緩解,但也會讓整個產業的信心受到打擊。

互相支撐

挖礦成本提升往往會減少市場上的比特幣供給(礦工「出清」),形成價格支撐。

幣價漲幅隨之而來的帶動是更多算力湧入,不過有一定滯後性。

算力增加導致比特幣供應增加,供需關係逐漸平衡,價格的上漲趨勢可能會放緩。

比特幣挖礦投資:如何抓住機遇,避開風險?

有幾種投資模式:

1. 直接投資

例如我們直接開一個礦場,但是缺點非常明顯,風險高,投入也大,這就需要你要有豐富的資源以及專業知識。

2. 雲端算力/託管挖礦:不用買礦機也能挖礦?

如果你不想自己買礦機、蓋礦場,那雲端算力或託管挖礦可能是個不錯的選擇。

就是租用別人的算力來挖礦,你不需要操心礦機、電力、場地這些麻煩事,只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就可以參與到比特幣挖礦中。

這種門檻比較低,不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也可以隨時調整。

但是要注意的是雲端算力平台的信譽,如果平台跑路或管理不善,你的投資可能就打了水漂。

3. 股權投資/礦企股票

如果你對直接挖礦沒興趣,但又想從比特幣挖礦業中分一杯羹,那麼投資礦企股票(如Bitdeer、Riot、Marathon、Canaan等)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投資礦商股票的好處在於,你可以透過資本市場間接參與挖礦業,而不需要親自操作礦機 。

而且,這些企業的財報和營運數據公開透明,方便你進行分析。

不過,礦企股票的價格波動往往很大 ,受比特幣價格、政策監管、能源成本等多重因素影響。

所以,投資前要做好充分的研究。

4. 數位資產配置:透過金融衍生性商品佈局比特幣生態

透過購買比特幣ETF的方式,你不需要直接持有比特幣,只需透過ETF間接投資即可。

還有選擇權和其他衍生性商品,這些工具可以幫助你對沖風險或放大收益,但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和經驗。

透過金融市場佈局比特幣生態 ,這種方法更適合那些習慣於傳統資本市場操作的投資者。

但要注意的是,衍生性商品交易風險較高 ,尤其是對於新手來說,可能會因為槓桿效應導致重大損失。

btc

(來源:Freepik)

如何評估一家挖礦企業的投資價值?

如果你想投資一家挖礦企業,需要從哪些方面了解企業的投資價值:

算力規模

算力規模是衡量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算力越大,企業在比特幣網路中的話語權就越高,挖到比特幣的機率也越大。

例如 Marathon Digital Holdings(MARA)和 Riot Platforms(RIOT),它們擁有強大的算力,在全球市場中佔有重要地位。

成本控制能力

考察企業的礦企電價、算力採購、設備迭代和能源效率等級等等。

關注它們的成本結構和變動趨勢 。

技術創新能力

比特幣挖礦產業是一個技術密集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決定企業的長期發展潛力 。

例如礦機的升級以及更新的挖礦模式,來提升算力,維持業界領先。

合規性

合規性也是挖礦企業面臨的重要挑戰。

在一些國家,企業需要獲得許可證和資格才能開展挖礦業務。

例如美國紐約州的許可製度,對企業的資格、能源使用等進行嚴格審查。

如果企業存在合規風險,投資人需要謹慎對待。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