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要點
TradingKey - 由於全球緊張局勢加劇以及軍事能力現代化的需求,美國多年來大幅增加國防開支。在可靠的政府合約和創新的推動下,國防板塊的表現優於大盤。本報告開啟了我們關於國防類股的一系列研究,首先介紹的是航空航太和國防領域的領導者:洛克希德馬丁 (紐交所:LMT)。
為什麼選擇洛克希德馬丁?
l 多元化的產品:F-35 戰鬥機、高超音速武器以及美國太空總署的阿爾忒彌斯太空計畫。
l 雄厚的財務實力:預計 2025 年營收將達到 740 億美元,並有 1,600 億美元的訂單儲備,以確保未來穩定的收入。
l 估值吸引:由於一些成本和供應鏈問題,遠期本益比為 15 倍(低於行業平均的 20 倍)。
l 股利收入:提供 3% 的股息殖利率。
上漲潛力:如果洛克希德克服營運挑戰,其股價預計將達到每股 410-550 美元(基於 27.6 美元的每股盈餘和相對估值)。
策略:將投資組合的 3-5% 投資於洛克希德,投資期間為 3-5 年,兼顧國防板塊成長與收益。需密切注意季度財報及地緣事件以管控風險。
來源:TradingKey
公司概覽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成立於1995年,由洛克希德公司和馬丁瑪麗埃塔公司合併而成,總部位於馬裡蘭州貝塞斯達。該公司設計和製造先進的國防和航空航天系統,包括戰鬥機、飛彈防禦系統和太空技術。其主要客戶包括美國國防部 (DoD)、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 (NASA) 以及英國、澳洲和加拿大等盟國政府。其約65%的收入來自國防部。
洛克希德·馬丁的優勢在於其與國防部簽訂了多年的合同,並與NASA和盟國政府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從而確保了長期穩定的收入。該公司專注於尖端創新,涵蓋從高超音速武器到人工智慧整合防禦系統等各個領域,從而能夠滿足不斷變化的全球安全需求。
財務表現 - 2025財年第二季亮點
洛克希德·馬丁2025財年第二季(截至2025年6月)的業績反映了複雜地緣政治環境中持續存在的挑戰,儘管營收穩定,但仍影響了獲利能力。
收入: 營收:第二季營收182億美元,年比基本持平,略低於預期的185.7億美元,主要得益於F-35戰機交付量和飛彈系統銷售量的穩定成長。
l 每股盈餘:每股1.46美元,遠低於市場預期的6.5美元左右。
l 毛利率:從第一季的12.9%下降至4.4%。
l 營業收入:Non-GAAP營業收入約5.7億美元,利潤率介於3.1%至4.1%之間,與去年同期的兩位數利潤率相比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遺留項目費用和成本超支。
l 淨收入:3.42億美元,年減79%,受專案相關損失影響。
l 股票回購:透過股利和股票回購返還了約13億美元,反映出儘管面臨利潤壓力,但公司仍保持信心。
l 現金流:2024年第二季營運現金流為2.01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19億美元大幅下降。自由現金流為負1.5億美元,去年同期為正15億美元。
l 稅務風險:公司正與美國國稅局(IRS)面臨重大稅務糾紛,IRS要求公司額外繳納約46億美元的所得稅。雖然這起持續不斷的稅務糾紛並未完全影響本季的業績,但它帶來了巨大的財務不確定性和潛在的未來現金流出。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第二季的收益遠低於預期,因為該公司面臨某些超出預算的項目約16億美元的額外成本以及其他一次性支出。這些意外成本導致利潤和每股收益大幅下降。投資人因此感到擔憂,財報發布後不久,股價下跌了約10%。儘管銷售額保持穩定,但由於公司難以控製成本,一些舊項目出現問題,同時還要應對供應鏈延誤,利潤和現金流都受到重創。
第三季指引與展望:
由於持續的供應鏈問題,尤其是導彈系統使用的小型電子零件短缺,洛克希德·馬丁對下一季的預測略有下調。該公司預計,隨著供應商的跟進,這些供應問題將在年底前得到改善。公司積壓訂單強勁,價值約1,665億美元,使其有信心在2028年之前保持收入穩定,並支持長期成長。
來源:Lockheed Martin
收入組成 (2025財年第二季)
來源:Lockheed Martin, TradingKey
航空航太(74.2億美元,41%):該部門是最大的部門,生產F-35閃電II戰鬥機、F-16等傳統戰鬥機以及包括C-130大力士運輸機在內的運輸機。該部門營收年增約2%,主要得益於本季交付的14架F-35戰鬥機以及持續的維修合約。 F-35專案仍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成長的關鍵,管理階層預計2025年將交付170至190架F-35飛機。該部門的訂單積壓金額約為520億美元。該部門報告稱,營運虧損主要源自於一項機密項目相關的9.5億美元費用。
飛彈與火控(34.3億美元,19%):專注於精確導引武器,包括標槍飛彈、PAC-3飛彈和高超音速系統。由於全球衝突期間對戰術飛彈的強勁需求,銷售額年增約11%。營運利潤增至約4.79億美元,該部門的未交付訂單約為400億美元。
旋翼和任務系統(39.9億美元,22%):涵蓋直升機(西科斯基)、雷達和網路安全解決方案。受特定直升機項目相關重大損失的影響,收入年減約12%,尤其是CMHP(通用多用途直升機項目)的5.7億美元費用和TUHP(傾轉旋翼多用途直升機項目)的9500萬美元費用。這些項目損失導致該部門本季營運虧損約1.72億美元。儘管面臨這些挫折,該部門仍保持著約386億美元的強勁未交付訂單,反映了其多元化產品線的持續需求。
航太(33.1億美元,18%):支援衛星系統、阿爾忒彌斯登月計畫、飛彈防禦系統和機密太空計畫。營收年增約4%,營運利潤成長5%。該部門的積壓訂單約為 355 億美元。
來源:Lockheed Martin, TradingKey
成長潛力
洛克希德·馬丁憑藉全球國防關鍵趨勢與戰略重點實現強勁成長定位。歐洲、亞洲和中東地緣政治不穩定加劇正推動全球軍事支出激增,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預測2030年全球國防支出將逼近2.5兆美元。身為美國最大國防承包商,洛克希德充分掌握這項機遇,在2025年8,490億美元的美國國防預算中斬獲近10%份額,建構了高價值穩定業務的核心基礎。其中F-35項目為成長支柱,目前已交付超1000架戰機,未來計畫再生產2500架,確保至2040年的穩定產量及高利潤維護合約收入流。
公司正加速佈局太空與高超音速等高速成長領域。洛克希德不僅是NASA阿爾忒彌斯登月計畫的核心參與者,更主導包括ARRW系統在內的高超音速武器研發。預計至2030年,光是太空市場年增率就將達7%,創造重大機會。其破紀錄的1,660億美元未交付訂單(涵蓋超兩年營收)不僅提供全行業罕見的收益能見度,更凸顯北約及印太盟友對其全業務線的強勁需求。
战略层面,洛克希德对人工智能自主系统、下一代无人机、网络解决方案及高能效卫星等先进技术的投入,精准契合美国及其盟友不断演进的国防优先方向。通过阿拉巴马州与得克萨斯州新建先进制造基地、供应链本土化布局及全球业务网络,公司显著提升了对市场波动与运营中断的抵御能力。
競爭分析
洛克希德馬丁在美國國防領域佔據領先地位,市佔率約 14%,與波音、雷神科技公司、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和通用動力公司等公司競爭。
資料來源:截至 2025 年第二季度,Mordor Intelligence、ResearchAndMarkets、StockAnalysis、TradingKey
估價
洛克希德馬丁目前的預期本益比約為15倍,低於同行。這項折讓反映了近期執行的挫折,例如專案成本超支和供應鏈中斷,這些挫折已影響投資者情緒。我們給予洛克希德·馬丁15-20倍的市盈率。15倍的本益比反映了這種謹慎的市場觀點,考慮了短期風險和不確定性。然而,洛克希德強勁的訂單儲備、穩定的市場份額和持續的收入成長提供了穩健的獲利可見性,而其3%的股息收益率也增加了對收入投資者的吸引力。20倍的同業平均水平代表了更穩定、成長更快、執行風險更低的國防公司,例如雷神公司和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如果洛克希德能夠應對當前的挑戰,這將是一個可實現的估值。基於2025財年27.6美元的預期每股收益,這意味著目標價區間在每股410美元至550美元之間。
風險因素
投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面臨許多挑戰:
l 供應鏈延遲:半導體和技術工人的短缺可能會推遲F-35和飛彈系統等關鍵項目的生產,從而影響收入和利潤。
l 地緣政治變遷:儘管在2030年之前不太可能出現,但全球緊張局勢或國防預算的任何減少都可能導致國防開支減少和訂單減少。
l 競爭:雷神公司和波音等競爭對手正在大力投資高超音速技術和人工智慧,這可能會削弱洛克希德傳統的技術領先地位。波音公司最近贏得第六代戰鬥機(F-47)的合同,體現了日益激烈的競爭。
l 成本管理:在固定價格合約下,如果成本管理不善,尤其是在像F-35這樣的大型複雜專案中,成本超支的風險較高,進而可能對公司的獲利能力和現金流帶來壓力。
l 監理風險:美國出口管製或貿易政策的變化可能會限制洛克希德的國際銷售和供應鏈。
l 技術過時:美國國防部越來越重視人工智慧整合技術,這意味著除非洛克希德能夠成功適應,否則傳統的國防平台可能會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