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dingKey - 對OpenAI投資產生的巨大收益使得日本軟銀集團(SoftBank Group)2025年三季度的淨利潤翻了一倍有餘。在嘗到核心AI投資組合的甜頭後,孫正義領導的軟銀選擇清倉輝達股票並加碼OpenAI,意味著軟銀市值折價進一步掛鉤OpenAI增長,但這種捆綁引發市場擔憂。
據軟銀集團11月11日公佈的Q2財報(自然季Q3),這家日本大型控股公司在今年7到9月的淨利潤同比激增112%至2.5萬億日元(約162億美元),遠超彭博統計的分析師共識預測的4182億日元。
這一驚人的淨利潤增速得益於軟銀在輝達、甲骨文和尚未上市的OpenAI的投資。在輝達和甲骨文股價創新高之際,軟銀股價也水漲船高,三季度股價上漲了78%。
特別指出的是,軟銀旗下願景基金部門在三季度錄得3.5萬億日元的投資收益,僅OpenAI就貢獻了2.16萬億日元。
軟銀集團最新公佈,其已於10月清倉了所有3210萬股輝達股票,成功套現58.3億美元。鑒於孫正義此前設下成為“AI平台競爭絕對王者”的目標、以及近期華爾街盛行的AI泡沫擔憂,軟銀這一倉位調整或多或少令人感到意外。
考慮到軟銀在2019年初有過清倉輝達的歷史,軟銀此舉可能只是鎖定收益和靈活調整倉位。這一在美國AI界活躍的買家實際上仍手握Arm、台積電、甲骨文和Ampere等半導體公司的持倉,並正在廣泛籌資以擴大AI投資。
軟銀在10月承諾對OpenAI追加的225億美元投資便是其在“純血AI帝國”道路上的最新跡象。但與其他參與到OpenAI牽頭的“AI閉環經濟”的公司類似,分析師對軟銀與OpenAI的進一步連結存在爭議。
由於軟銀市值長時間低於其淨資產價值,“軟銀折價”的存在使得軟銀成為低成本參與廣泛的AI交易的標的。
花旗銀行在軟銀財報公佈前上調了軟銀股票目標價,指出這是考慮到了OpenAI的估值——預計達到5000億至1萬億美元。里昂證券預計,如果OpenAI估值達到1萬億美元,軟銀股價仍將比其所持有的資產價值折讓25%。
基於這一邏輯,軟銀與OpenAI走得更近或有助於軟銀市值的提升,為縮小折價提供動力。
而在軟銀股價今年翻了一倍多後,Finimize Research提醒稱,這種折價基本上已經關閉,軟銀可能不再是一種便宜的投資方式。
MST Financial從OpenAI的增長前景看到了軟銀這一策略的風險,該機構擔心ChatGPT的需求可能已經見頂。
同樣是專注於AI聊天機器人,在AI計算容量擴張方面更加謹慎的Anthropic實現盈利的速度可能要遠快於OpenAI,後者在近幾個月拉攏多家科技巨頭來打造“AI閉環”——這一AI生態幾乎將所有參與方暴露在ChatGPT需要持續實現爆發式增長的前景中,而這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風險。
此外,為了兌現軟銀向OpenAI等公司作出的大約280億美元的投資承諾,軟銀未來面臨更大的財務壓力。
分析師預計,融資能力僅有585億美元的軟銀可能已經承諾了1130億美元的投資,未來他們可能需要從願景基金提取資金、或拋售軟銀和Arm的股份來為此融資。
因此,投資雖然尚未上市的AI獨角獸OpenAI可能會為軟銀提供更具潛力的收益,但OpenAI這棵“AI大樹”能否在競爭激烈的AI競賽中始終保持領先地位和軟銀為此付出的財務融資努力仍需經歷現實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