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放緩、通膨高企、政府債務規模上升、國債殖利率飆升,再加上秋季財政預算案中可能出台的財政緊縮政策,這些因素共同勾勒出一個看似前景堪憂的英國。不少投資人與分析師斷言,英國經濟即將崩潰,其資產將遭遇股匯債 「三殺」。但在我們看來,這不過是負面新聞出現後,一小部分人的見風就是雨、一大群人的人雲亦雲。他們的判斷顯然過於危言聳聽。本文將釐清 「年老慢行」 與 「病入膏肓」 的差別 —— 即英國是疲軟而非崩壞。首先,我們先來檢視 「三殺」 中的第一殺:英鎊暴跌?
今年 7 月中旬起,英鎊兌美元呈現區間波動態(圖 2)。主要原因在於,英國政治的不確定性,抵銷了聯準會重啟降息週期的預期升溫。展望未來,英鎊走勢將受三股勢力驅動:
第一,英國政府先前在工黨內部政治人物反對下,就《福利改革法案》中的支出削減計畫作出讓步。而該計畫難以落地將加劇財政赤字,英國財政大臣蕾切爾・里夫斯估計財政缺口規模或已達 200 億至 400 億英鎊。目前政府尚未明確填補缺口的具體方案,這給投資者帶來不確定性,對英鎊形成利空。
第二,英國政治不確定性持續發酵,疊加全球經濟放緩,預計英國經濟成長將持續放緩。經濟疲軟進一步對英鎊構成壓力。
第三,受高通膨影響,英國央行預計將放緩降息節奏;反觀聯準會,已於 9 月 17 日正式重啟降息週期,預計今年內還將有 2 次降息,每次幅度 25 個基點。由於英國央行降息步伐慢於聯準會,美英政策利差將收窄甚至逆轉,為英鎊兌美元提供支撐。
綜上,我們認為前兩股力量將與第三股力量相互抵消,使得英鎊兌美元持續維持區間波動,英鎊暴跌的可能性極低。看完第一殺,我們再來分析第二殺:英股股災?
圖2:英鎊兌美元
來源:TradingKey
近期英國富時 100 指數創下歷史新高,英股後市走勢將受正反兩股力量的博弈影響。從負力量來看,經濟放緩疊加通膨高企,使英國經濟顯露出滯脹跡象。儘管目前滯脹程度較為輕微,但仍對股市構成利空。在正面力量方面,高通膨雖放緩了英國央行的降息節奏,但寬鬆貨幣政策的大趨勢未改,流動性增加將為股市提供支撐力。
此外,英國上市企業超 70% 的營收來自海外,這讓英國股市與海外股市(尤其是美股)走勢有較高相關性(圖 3)。在預防性降息作用下,美股預計將持續上漲,其外溢效應可望對英股形成利多。綜合來看,短中期內英股發生股災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我們的基準預測為英股仍將上漲,但受負面因素制約,其漲幅或將不及美股。
要注意的是,儘管我們預測富時 100 指數會持續走高,但部分板塊及個股或許會跑輸大盤,甚至在短期內出現下跌。在 11 月 26 日發布的秋季預算案中,財政大臣有可能透過提高稅收來填補財政缺口。預計銀行、博彩及房地產等板塊或將成為稅收調整的重點影響領域。所以,在進行英股投資時,應避開這些板塊的股票,例如銀行業的勞埃德銀行、匯豐銀行、國民威斯敏斯特銀行、巴克萊銀行;博彩業的弗拉特爾娛樂公司、恩泰因集團、蘭克集團;以及房地產業的 Land Securities、邦瑞房地產、伯克利集團。分析完第二殺後,我們接著來看第三殺:英債崩盤?
圖3:富時 100 vs. 標普500
來源:路孚特,TradingKey
因退休金基金對長期公債的結構性需求下降,近期英國 30 年期公債殖利率大幅飆升,進而導致公債殖利率曲線急速陡峭化。不過,從未來走勢來看,長期國債殖利率持續大幅上漲的機率非常低,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英國央行已將量化緊縮規模從 1000 億英鎊下調至 700 億英鎊;二是英國債務管理局推行 「縮短債券發行久期」 策略,已將長期國債發行比從去年的近 20% 降至約 10% 降至約 10%。這兩項措施均會減少長期國債的市場供給,並推高價格,進而壓低其殖利率。
在短期國債方面,儘管英國央行因通膨居高不下而放緩降息步伐,但其降息週期尚未終結。受此影響,短期國債殖利率預計將緩慢小幅下行。綜合來看,過去一年間殖利率呈現的 「短降長升」 態勢或將被打破(圖 4);展望未來,整條殖利率曲線預計將小幅下移。換而言之,因該曲線大幅上移而引發英債崩盤的可能性極低。
綜上,關於股匯債三殺風險極低的判斷,離不開整體經濟的研究。接下來,我們將具體分析英國的宏觀經濟狀況。
圖4:英國公債殖利率曲線(%)
來源:路孚特,TradingKey
不少看空英國經濟的投資人與分析師,討論中總繞不開一個話題 —— 近期英國國債殖利率的飆漲。從表面看,此次殖利率飆漲源自於需求的大幅下滑。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真正根源在於英國近年來持續高企的債務水平,而這背後是英國政府開支難以削減的困境。例如,醫療與退休金支出不僅佔比高,且屬於剛性支出;個人獨立補助(PIP)因殘障定義不斷放寬及人口老齡化,支出逐年大幅增加;冬季燃料補助同樣難以縮減。
這一系列因素,使得英國政府淨財務與總財務規模,從 2016 年的 1.57 兆英鎊、1.75 兆英鎊,攀升至如今的約 2.8 兆英鎊、3 兆英鎊。 10 年間,兩者漲幅均超 75%(圖 5.1.1)。政府債務高企引發市場對其償債能力的擔憂,在 9 月 2 日直接推動 30 年期公債殖利率升至 5.69%,創下 1998 年以來的新高(圖 5.1.2)。我們承認,政府債台高築對英國經濟影響深遠,但也需看到,英國經濟並非一無是處。
圖5.1.1:英國政府債務(十億英鎊)
來源:路孚特,TradingKey
圖5.1.2:英國30年期公債(%)
來源:路孚特,TradingKey
今年上半年,英國經濟呈現較強勁成長態勢。其中,第一季實際 GDP 季增 0.7%,第二季較上季成長 0.3%;受此帶動,兩季年增速分別達到 1.7% 及 1.4%(圖 5.2)。儘管面臨政府債務擔憂、勞動市場疲軟,以及秋季財政預算案可能包含的財政緊縮政策等因素影響,但高頻數據並未出現斷崖式下跌。
以需求端為例,英國零售銷售在 5 月出現負成長後,6 至 8 月明顯回暖,這三個月的年增率平均值為 0.8%。供給端方面,儘管製造業 PMI 資料依舊不景氣,但在英國經濟中佔比更高的服務業 PMI 處於擴張區間,錄得 51.9。綜上,我們預期英國經濟成長將持續放緩,不過所謂 「全面崩盤」 的說法,實屬子虛烏有。
圖5.2:英國實際GDP(%)
來源:路孚特,TradingKey
自去年 9 月英國整體 CPI 降至 1.7% 的最低點後,該數據逐月回升。截至今年 8 月,整體 CPI 已升至 3.8% 的高點。同時,過去一年間,英國核心 CPI 也始終維持在 3% 以上。這意味著,無論是整體通膨或核心通膨,均遠高於英國央行設定的 2% 目標(圖 5.3)。
不過,展望未來,我們預期英國通膨將逐步回落,具體原因有兩點:其一,今年推升整體通膨率的因素多為短期性的,例如水費與電費上漲、雇主將部分已上調稅費轉嫁至消費者等;而隨著能源價格趨於穩定,未來幾季的通膨壓力將得到緩和。其二,英國經濟成長放緩的態勢,將從需求端對通膨的持續攀升形成抑制。綜上,鑑於英國經濟雖放緩但不會陷入衰退,且當前高通膨預計將逐步下降,我們判斷,英國經濟雖呈現出滯脹跡象,但程度不會十分嚴重。
圖5.3:英國CPI(%,年比)
來源:路孚特,TradingKey
為因應經濟成長下滑,英國央行於去年 8 月正式啟動降息週期。截至目前,該央行已將基準利率從 5.25% 下調至 4%,累計降幅達 125 個基點(圖 5.4)。展望未來,鑑於短期內英國整體及核心通膨仍遠高於目標水平,預計未來數月英國央行將暫停寬鬆週期。但從中期視角來看,隨著通膨回落與經濟成長持續放緩,該央行寬鬆貨幣政策的大方向預計仍將維持不變。預計到 2026 年底或 2027 年年初,英國央行基準利率將降至 3%。
圖5.4:英國央行政策利率(%)
來源:路孚特,TradingKey
綜上所述,我們承認英國經濟確實存在長期結構性問題。但僅依據部分負面新聞與短期市場動態,便斷言英國經濟崩潰、資產崩盤,我們認為這一觀點過於危言聳聽。基於上述分析,我們的基準判決為:英國經濟面臨輕度滯脹,英鎊兌美元將繼續呈現區間波動,英股仍會小幅上漲,英債殖利率曲線則將小幅向下平移。至於悲觀者所預言的經濟崩潰及股匯債 “三殺”,我們相信其出現機率極低。打個比方,我們認為英國經濟與資產恰似年邁老人緩步前行,而非病入膏肓、臥床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