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 - 隨著日本央行邁入緊縮週期,日本國債殖利率不斷攀升,但近期日債拋售的惡化顯得不尋常。在日本央行縮減購債、財政前景不樂觀、通膨壓力加大等背景下,日債需求低迷,連日債典型買家壽險公司也沒有接盤。
上週二(5月20日)的一場20年期日債的拍賣是日債殖利率飆升的導火索,投標倍數下滑至2012年來最低,凸顯需求不足。上週,日本30年期和40年期國債殖利率飆升至曆史新高,20年期日債殖利率升創本世紀以來最高。
分析認為,日債拋售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升息週期中,持有超五成日本國債的日本央行持續縮減購買量;債務規模龐大(全球第三),政府借貸成本上升引發類似穆迪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的擔憂;日本持續的通膨壓力;日債供應的預期增加;主要買家壽險公司的購債需求萎縮;全球債市環境緊張。
高盛指出,日本長債殖利率急劇走高的核心原因是供需嚴重失衡,其中壽險公司因久期缺口擴大而削弱購買长期債券需求。
簡單來說,久期(Duration)衡量債券投資回收成本的平均時間,或反映債券價格對利率變動的敏感度;久期越長,債券面臨的利率風險越大,債券價格的波動越大。
久期缺口是指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的資產久期與負債久期的差額。因過去資產端長債供應不足、負債端保單期限長、追求股票或海外債券等久期短的機會等因素,日本壽險公司的資產負債結構往往是負久期,即資產久期小於負債久期。
近些年,日本壽險公司在資產端購買了大量長期債券以適配負債。在利率上升背景下,負債現值的貶值幅度大於資產現值的貶值幅度,壽險公司淨資產增加。這便是日本壽險公司應對日本央行升息政策的投資策略。
然而,在負久期缺口和利率持續走升的情況下,若繼續增加長期債券的購買,則會增加資產端的貶值損失,並抵消負債端的收益,削弱壽險公司的對衝優勢。
日本最大的人壽保險公司生命保險公司最新公佈,截至3月,日本債券的賬面損失已增長了兩倍至3.6萬億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