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7月份公布的经济数据跌宕起伏。尽管中国服务业增速创下一年多以来新高,且推动更多企业赴美上市,但其从伊朗的原油进口量却大幅下降。
标普全球中国通用服务业PMI指数飙升至52.6,高于6月的50.6。这是自2024年5月以来的最高值。这一增长得益于tron和新出口订单的明显增长。该指数trac了规模较小、以出口为重点的企业(主要位于东沿海地区)的增长情况。
与此同时,中国官方服务业PMI指数从50.1小幅下滑至50.0,显示大型国有企业和中型企业表现停滞。涵盖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标普中国综合PMI指数从51.3降至50.8,表明服务业以外的行业表现疲软。
根据高盖茨律师事务所(K&L Gates)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有36家中国公司(主要为中小型企业)在美国上市。此前,2024年共有64家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创下了历史新高。
2025 年的许多上市都是通过 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进行的,这使得初创公司无需经过正常的 IPO 流程即可上市。
中国政府文件显示,今年晚些时候将有超过 40 家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其中包括一家移动广告公司和一家中药制造商。
此数字不包括dent文件,因此最终总数可能更高。如果所有这些文件都能顺利上市,2025年将超过2024年,创下新纪录。
已有超过 100 家中国公司在美国市场交易,其中包括阿里巴巴、京东和百度等巨头,截至 3 月份,总市值接近 1 万亿美元。
尽管美国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但由于国内上市规则趋于严格,这些公司仍在海外寻求更高的估值。SPACInsider的数据显示,对 SPAC 交易的推动推动了中国 SPAC 上市数量从去年的 57 家增至 2025 年迄今的 76 家。
与此同时,中国的能源进口正在大幅减少。根据Kpler和Vortexa的数据,上个月中国从伊朗的原油进口量下降了近30%,降至约120万桶/日。
6月份,进口量突破170万桶/日,创三个月新高。这一增长与伊朗加快装运量有关,因为贸易商试图在伊朗与以色列短暂冲突爆发之前迅速发货,这场冲突也波及了美国。
那场冲突引发了人们对全球能源供应可能中断的担忧,但最终并没有造成真正的中断。
大部分石油来自中国私营炼油厂,通常被称为“茶壶”。这些买家通常主导着中国对受美国制裁的伊朗石油的进口,而这些石油并不总是出现在官方记录中。尽管官方数据通常显示为零,但分析人士表示,中国仍然是这些原油的最大买家。
本月,地方炼油厂对原油兴趣不大。Kpler高级原油分析师徐木宇表示:“地方炼油厂的需求远不够强劲,在6月份进口量增加后,它们的补货意愿有所下降。” 徐木宇补充道:“此外,其中一些炼油厂面临着严格的原油进口配额限制。” 他指的是限制原油进口量的许可证数量。
自6月以来,唐纳德·特朗普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伊朗相关制裁的力度。美国扩大了对原油供应链相关实体的限制,并于近期对中国第四个石油码头实施了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