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繁荣让华尔街银行家、私募股权巨头和债务金融家陷入疯狂,他们争先恐后地从人工智能接管世界所需的 1 万亿美元(甚至可能是 2 万亿美元)中分得一杯羹。
数据中心、电网和通信网络是战场,没有人愿意袖手旁观。 据报道,摩根士丹利本周末在纽约举办了一场备受瞩目的晚宴,以制定战略。
嘉宾名单读起来就像金融界的名人录:Apollo Global、Blackstone、KKR、Ares Management 和 Oaktree Capital。但这不是作战室,而是呼吁团结。传达的信息很简单——“人工智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足够强大,所以让我们停止争斗并开始合作。”
数据中心是人工智能的支柱。它们体积庞大,耗电大,而且价格昂贵。 Nvidia 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喜欢将其称为“人工智能工厂”,仅建造其中一座就可能耗资 120 亿美元。华尔街还不够。
三年来,德意志银行已为数据中心提供了价值 170 亿美元的融资。摩根大通创建了一个专门的基础设施团队来管理其人工智能工作负载。即便如此,需求仍然是巨大的。彭博社表示,一位银行家承认,他的公司正在处理如此多的数据中心交易,以至于他们无法足够快地招聘。
私募股权正在抢先一步。 Blackstone 斥资 100 亿美元收购了拥有数十个美国数据中心的 QTS Realty Trust。它与加拿大养老金计划联手以 155 亿美元收购了亚洲数据中心网络 AirTrunk。
而他们才刚刚开始。从美国到英格兰北部,开发商正在全球范围内关注价值数百亿美元的项目,那里的一个前电池厂场地正在改建为一个新的超大规模中心。
就连贝莱德 (BlackRock) 的拉里·芬克 (Larry Fink)也参与了这一行动。他计划筹集 1200 亿美元的债务来建设数据中心,并与微软合作为人工智能迫切需要的基础设施提供资金。此类交易令私募股权垂涎欲滴。
人工智能的繁荣也正在震动债务市场。对冲基金正在尝试奇异的债务结构,今年数据中心支持的证券销售额已达到 71 亿美元,接近历史新高。光纤网络和其他技术基础设施正在推动这些数字更高。
私人贷款机构和银行正在向任何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领域投入cash,这也打开了曾经尘封已久的金融领域。
公用事业和电信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乏味的投资,但现在却成为信贷领域最热门的市场之一。建设光纤网络、卫星系统和电信塔的公司正在大量筹集资金。
如果亚马逊或谷歌等主要科技租户签署长期租约,银行愿意提供高达项目成本 80% 的贷款。开发人员喜欢它,因为它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但贷方对仅专注于人工智能的项目更加谨慎。
投机性发展是另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一些公司在没有签署租户的情况下建设数据中心,批评者称这一决策为“僵尸项目”。律师警告说,如果需求无法实现,这些冒险的赌注可能会导致设施未完工和资本浪费。
然而,人工智能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还耗能。数据中心消耗电力,给全球电网带来巨大压力。在爱尔兰,国家电网运营商去年警告称,一些大型数据中心可能会离开该国,因为它们无法获得足够的能源。
在大西洋彼岸,全球数据中心中心弗吉尼亚州仅在 7 月份就创下了六项峰值电力需求记录。需求的激增促使公用事业公司竞相扩张。明年该行业的资本支出将达到 2000 亿美元,是十年前的两倍。
穆迪放宽了混合债券的规则,允许公用事业公司在不冒信用评级下调风险的情况下筹集cash。今年与公用事业相关的债券销售飙升至 150 亿美元,增长了八倍。
得益于人工智能, 核电正在卷土重来。凯雷等公司正在将核能视为为数据中心供电的一种方式。一些公司甚至正在考虑小型模块化反应堆,这是解决人工智能对能源永不满足的需求的一种激进且昂贵的解决方案。
科技巨头(亚马逊、微软、谷歌、Meta 和苹果)因其巨额支出而被称为“超大规模企业”。这些人在短短三个月内向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入了 529 亿美元。他们还没有完成。
向科技公司出租服务器空间的美国托管中心正在出现爆炸性增长。两年内建设量增加了七倍,这些设施的租金在短短 12 个月内上涨了 37%。像仲量联行这样的房地产经纪人表示,这种需求是“无法满足的”。
对于开发商来说,回报同样是tron的。据 Green Street 称, 伦敦数据中心的利润率为 65%。银行渴望为这些项目提供资金,因为与蓝筹租户的长期租赁使它们成为安全的赌注。
但并非所有人都相信这种支出热潮会带来回报。一些专家认为,如果没有 Web 2.0 时代的电子商务或 GPS 等“杀手级应用”,一些投资者担心人工智能可能会在兑现其承诺之前就失败。
然后是规模问题。 OpenAI 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提出了 5 吉瓦数据中心的想法,这种大型设施需要数百万平方英尺,消耗的电力足以为整个城市供电。这些项目耗资惊人,而且几乎没有成功的保证。
尽管如此,华尔街还是下了大赌注。即使风险很高,人工智能的吸引力似乎也tron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