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专栏-回收先锋竞相填补稀土废料缺口:Andy Home

路透社2025年9月12日 12:14

Andy Home

- 西方如何打破稀土磁铁对中国的依赖?

今年早些时候,中国限制 (link) 出口,给西方国家的制造链带来了冲击波 (link),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紧迫。

建立国内从矿山到磁体供应链的竞争已经加速,尤其是在美国,美国国防部正在直接入股 (link),MP Materials MP.N是美国唯一的稀土矿运营商,并保证其产品的最低价格。

但是,部分解决方案就隐藏在我们身边的旧笔记本电脑、电动工具和智能手机中。

鉴于稀土在当今高科技世界中的重要性,只有不到 1%的稀土被回收利用,这实在令人吃惊。

这种情况可能即将改变。

技术突破

回收率低反映了技术和经济方面的挑战。

拆卸磁电机、去除稀土并对其进行再加工既耗费人力又耗费能源。最终产品中的稀土元素浓度往往很低,根本不值得这样做。

例如,汽车破碎机会从报废汽车中剥离铜和铝,但稀土磁铁最终会进入炼钢厂,与废渣一起被填埋。

不过,有几家公司似乎已经利用一系列技术破解了这一难题。

加拿大的 Cyclic Materials 公司于 6 月宣布投资 2500 万美元,在安大略省建立回收设施 (link),每年将 500 公吨富含磁铁的原料转化为混合稀土氧化物。

Cyclic 与无处不在的共享电动自行车背后的公司 Lime (link) 以及英国领先的汽车回收运营商 SYNETIQ (link) 签订了供应报废电机的协议。

专有的拆解和处理技术不仅能回收稀土,还能回收铜等所有其他金属,这些金属将被送往嘉能可公司(Glencore)位于魁北克省的GLEN.L霍恩冶炼厂 (link),重新提炼成阴极。

美国资源公司AREC.O的ReElement Technologies部门在印第安纳州的工厂率先使用色谱 (link),从稀土磁铁和报废锂离子电池中分离金属。

该公司本月获得了美国国防部 200 万美元的拨款 (link),并声称其技术 (link),与现有回收工艺相比,能耗降低 75%,碳排放减少 70%。

包括西部数据WDC.O、微软MSFT.O和关键材料回收公司在内的多方合作企业已经试用了能源部关键材料创新中心开发的 (link) 无酸溶解技术 (link),从微软数据中心收集的硬盘中回收稀土。

MP Materials 公司与苹果公司AAPL.O达成了 5 亿美元的合作 (link),从而涉足稀土回收业务。

磁力

这场回收革命现在才开始从试验性运营过渡到商业规模运营。

但与新建矿山和初级加工厂相比,新技术的价格要低得多。它还能更快地交付设备。

此外,如果西方国家想摆脱中国对稀土的控制,就需要同时拥有初级和二级供应流,这样才有希望赶上清洁能源行业蓬勃发展的需求。

内燃汽车只需要少量的小型磁铁电机,用于传感器和音频系统等辅助功能。但永久磁铁是大多数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核心部件,因此稀土需求量增加了五倍。

稀土磁铁也是风力涡轮机的关键投入品,而风力涡轮机行业因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而发展迅猛。

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的预测,未来十年全球对永久磁铁的需求将增加两倍。

核心磁体稀土元素--钕、镨、镝和铽--的用量预计将从 2022 年的 5.9 万吨增长到 2035 年的 17.6 万吨。

挖掘城市矿山

据麦肯锡公司称,根据目前公布的项目管道,磁性稀土的供应将在 2035 年短缺 60,000 吨,约占需求量的 30%。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评估不包括中国,因为中国没有发布预测,而是通过配额来管理稀土生产。

尽管西方国家正试图放松对中国稀土的控制,但麦肯锡认为供应只能逐步实现多样化,并警告说 "目前的管道和轨迹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很可能无法满足需求"。

这使得中国成为最有可能填补全球供应缺口的国家,从而将西方的稀土困境延续到下一个十年。

废料可能成为全球稀土力量平衡的重要杠杆。麦肯锡预计,废料库将不断积累,并从电子设备中的小型磁铁转向电动汽车和风力涡轮机中的大型磁铁。

到 2035 年,稀土价值流将产生 4 万吨消费前废料和 4.1 万吨消费后废料。前者将主要集中在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处理国,但后者的地理分布将非常广泛。

开发城市矿山既能帮助西方国家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又能建立国内供应链。

事实上,引用麦肯锡的话说,"为能源转型提供动力,首先要了解废料池",并掌握开采废料池的技术。

现在,这场竞赛已经开始。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路透社专栏作家。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的信息仅供教育和参考之用,不应视为财务或投资建议。

相关文章

Tradingkey
tradingkey.logo
tradingkey.logo
日内数据由路孚特(Refinitiv)提供,并受使用条款约束。历史及当前收盘数据均由路孚特提供。所有报价均以当地交易所时间为准。美股报价的实时最后成交数据仅反映通过纳斯达克报告的交易。日内数据延迟至少15分钟或遵循交易所要求。
* 参考、分析和交易策略由第三方提供商Trading Central提供,观点基于分析师的独立评估和判断,未考虑投资者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
风险提示:我们的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仅提供关于某些投资产品的一般信息。Finsights 不提供财务建议或对任何投资产品的推荐,且提供此类信息不应被解释为 Finsights 提供财务建议或推荐。
投资产品存在重大投资风险,包括可能损失投资的本金,且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投资产品的过去表现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
Finsights 可能允许第三方广告商或关联公司在我们的网站或移动应用程序的任何部分放置或投放广告,并可能根据您与广告的互动情况获得报酬。
© 版权所有: FINSIGHTS MEDIA PTE. LTD. 版权所有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