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 8 月 12 日盘前,稳定币第一股$Circle(CRCL.US) 发布了上市以来首份财报。对于这份财报,短期业绩并非重点。当下增加分发渠道、扩散应用场景,共同做大 USDC 生态是首要目标。这意味着必要的成本让利、费用投入必不可少,那么利润口的数字也必然会持续难看。
因此,这次财报的核心在于公司的长短期战略变化和未来展望。而恰好,二季报管理层给出了这么一份年度指引,其中核心指标精准切入当下市场对 Circle 的质疑——成长空间、商业模式、短期风险。这在海豚君看来,是真正让人 “眼前一亮” 的地方。
1. 面对三大质疑,管理层如何回击?
Circle 上市,在环绕着稳定币第一股的光环同时,市场不乏质疑的声音。毕竟 Circle 目前还是在 0-1 的 “创业” 阶段,有质疑是非常合理的。其中,核心的三大质疑几乎捏住 Circle 的估值命脉。但这次财报的亮点,就是管理层通过短中期指引,对市场质疑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1)成长空间看不清?——未来 USDC 规模 CAGR 增速 40%
成长股首当其冲就是成长空间的问题。也正是因为 TAM 的庞大,才会使得 Circle 上市之初就体验了一把 10 倍股的待遇。
而市场的疑问是,就算稳定币市场规模被圈在了 1~3.7 万亿的不同预期区间,那么 Circle 到底能在其中吃到多少?《稳定币法案》通过后,市场竞争注定加剧,Circle 能否保住自己的先发优势?正是因为未来终局一点都看不清,因此保守资金给了 Circle 绝对高的风险折价。
此次财报,管理层给出关键指引——针对 USDC 流通中的规模,未来多年保持平均每年 40% 的复合增速。
且不说这个指引高于目前预期,但我们在 first take 中也说了,BBG 的一致预期参考意义有限,市场上其实并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一致预期。而管理层无论给出是否达标的增速指引,对市场情绪而言都会是一个提振,核心关键是提高了 Circle 或者 USDC 未来增长的清晰度,从而降低无形中的风险折价。
(2)激进分发恶化盈利?——今年毛利率稳定,费用投入可控
市场的另一个短期担忧就是,今年 Circle 是否会激进扩张,快速增加渠道做分发,从而恶化整体盈利水平?
有这个担忧,可能是对 Circle 和 Coinbase 之间的协议有一些误解。在三年的捆绑期内,能够要求分成的渠道,必须要成为生态合作伙伴,而生态合作伙伴的新增,需要 Circle 和 Coinbase 共同同意。比如去年底纳入合作伙伴的 Binance,完全是基于其绝对垄断的市场地位,才得以进入底层生态。
但尽管如此,Binance 也只是要到绝对值的小额 “激励”,而非真正意义上的 “分成”。因此 Circle 拓宽渠道,更多的是在非分成维度上的合作。就算如此,二季度 Circle 也仍然与等 OKX 加密交易所、Fiserv、Visa、Whapay、NexusPay 等传统金融机构展开了新合作,侧面反应 USDC 生态的竞争优势。
因此,管理层对今年毛利率以及费用投入的指引(毛利率符合预期,费用投入低于预期),表明短期利润显著恶化的担忧可以放下了,公司在扩张的同时,也会控制内部经营效率。
话虽如此,但海豚君认为,在 0-1 阶段,无需过度关心短期盈利,正如我们在 Circle 深度研究中而言,统一战线做大规模才是当务之急。生态的扩张才是驱动价值增长的关键。而站在这个角度,海豚君认为 Circle 反而还不够 “激进”。
(3)商业模式自带 bug?——重点关注其他收入增长
当下 Circle 的收入 96% 靠吃储备资产的利息,这在降息周期显然并不友好。而与此同时,辛苦获得的利息,还得分去近一半给到 Coinbase,哪怕是与 Coinbase 无关的渠道余额部分,因此市场也在关注,除利息之外的创收情况。
其他收入主要是包括发币收入、交易、托管、Web3 API 套件以及代币化基金 USYC 带来。5 月 Circle 推出的 CPN 支付结算服务,应该暂时还没贡献收入。
管理层对今年其他收入的预期是增长超过 4 倍,但环比来看,下半年有所放缓。单拎出 “其他收入” 来做指引,至少从战略意义角度,开发新的商业模式已经得到管理层的重视。
未来在场景拓宽下自然衍生的新商业模式,都是一种对利息收入未来风险敞口的弥补,只是现有规模还不大,本质上非常依赖 USDC 生态规模,因此这个又回到了 “保扩张” 还是 “保利润” 的问题。毫无疑问,牺牲短期利润做大生态非常有必要。
2. 那么当下 USDC 生态发展如何?——短期份额略微下滑,仍不够快
(1)二季度平均 USDC 流通值 610 亿,季末达到 614 亿,环比增长 2%,相比年初有所放缓。尽管风头最大,但在稳定币市场中,USDC 份额环比下滑了 1 个点。稍微安慰一下,根据 Coingecko,7 月以来流通规模扩张有所加速。
(2)USDC 分布,Circle 体内占比已经快速提高到了 9.8%,远比海豚君想象得要快。Coinbase 上占了 23%,另外的 68% 在 Binance 等其他渠道。
(3)截至二季度末,数字钱包 MeWs 数量(链上持有大于 10 美元的加密钱包)达到 570 万个,环比净增 80 万,较前几个季度加快。这是一个相对具备前瞻性的指标,真正代表了 USDC 的用户渗透情况。只有 USDC 的数字钱包数量越大,未来能够占领的市场份额才会越多。
3. 重要财务指标一览
海豚君观点
Circle 的估值完全建立在 5 年开外的远期,自身存在高度不确定性,因此短期剧烈波动是难免的,非常依赖定性角度的边际变化。这种 “不够踏实” 的投资体验,是需要建立足够高的心理防线和成长信仰的。
尽管是财报窗口,但对于高点回落近 30% 的 Circle,短期业绩显然不是影响股价的关键。但正如前文所说,海豚君认为,这份财报的亮点是 “指引”,指引高低本身固然会影响预期,但更重要的是,管理处给出了多年维度的增长指引——CAGR 40%,能够帮助市场更好的感知 Circle 的增长确定性和给出更清晰的发展路径。
但从短期 USDC 生态指标来看,相比于对业绩恶化的恐惧(在无催化剂的平淡窗口期,反复消磨估值),海豚君仍然期待 Circle 能有更激进、快速的扩张,并且就管理层目前的增长指引(假设多年 40%CAGR 的时间维度是 5 年)是低于海豚君此前对 USDC 的中性预期的(3280 亿 vs 4330 亿)。
此外,Circle 的 “合规性” 优势,在稳定币法案通过后,本质上就主要变成 “先发优势”。因此这个窗口期的进展非常关键,否则就会出现市场保守派担忧的趋势——竞争加剧,USDC 市占率持续下滑。
而一旦无法巩固自己在用户端的先发优势,在稳态局面到来之前,率先建立一个具备垄断或有力地位的稳定生态,那么最终都会黯然落幕。就像 CEO 所言,最终的竞争格局只会剩下少数几家平台。商业模式的问题,与抢占场景、市场份额的成长空间问题相对比,都是小问题。一旦强大的生态建立,商业模式的 bug 只是切换另一种变现方式罢了。
以下为详细分析
一、USDC 生态稳步扩张,但还不够快
二季度 USDC 平均流通规模 610 亿,季末达到 614 亿,环比增长 2%。当期铸币 422 亿,赎回 408 亿,净增发行量相比年初有所放缓。但根据 Coingecko,7 月以来 USDC 流通余额的增长有所加速。
与最直接的竞对 USDT 相比,USDC 份额只是年初有了明显相对增加,二季度两个龙头几乎同频扩张,意味着 TOP2 在整体市场中的合计份额在提升。
USDC 在不同渠道分布上,二季度的变化符合海豚君在深度文章中给出的假设演绎——Circle 在奋力扩大内部占比,以减少 Coinbase 的分成侵蚀。如下图所示,季末 Circle 体内 USDC 占比已经快速提高到了 9.8%,远比海豚君想象得要快。中性预期下,海豚君对 Circle 体内 USDC 占比预期为 20%。
Circle 提高占比的方式,就是 “直连”,自建链上钱包,开发更多可以与机构直接交互的场景。这种场景扩大渗透,未来还有助于新商业模式的开发。
体现生态发展的另一个核心指标——有效数字钱包数量,截至二季度末,数字钱包 MeWs 数量(链上持有大于 10 美元的加密钱包)达到 570 万个,环比净增 80 万,较前几个季度加快。这是一个相对具备前瞻性的指标,真正代表了 USDC 的用户渗透情况。只有 USDC 的数字钱包数量越大,未来能够占领的市场份额才会越多。
二、Q2 当季表现:基本 inline,利息外收入大超预期
由于 Circle 收入中,占比 96% 的储备资产利息收入基本上可以说是公开数据,因此能产生预期差的主要就是其他收入,而二季度表现是显著超预期。
除了发币收入,平台集成方案是其他收入未来的增长驱动之一,此外还有托管、代币化基金渠道费等。二季度相关的主要动态有:
5 月 Circle 推出 CPN 支付网络,能够为金融机构提供使用稳定币进行支付的创新平台,目前已有 100 多家机构在洽谈合作中。此外,二季度还推出了 Arc,一种为稳定币金融量身打造的开放 Layer-1 区块链,意图是想要建立一个全栈技术的互金平台。
不过上述业务开拓,二季度预计还未贡献多少收入,有显著体现要看下半年。
而占大头的主要收入,受到 USDC 扩张节奏,以及当下国债利率环境的影响。二季度 USDC 规模同比扩张 86%,但利率下滑,最终收入增速环比来看也有所放缓。
单纯从财务指标来看,降息环境会压制 “纸面” 增速,从而在无催化剂的平淡窗口期,反复消磨估值。
三、扩张的同时控制运营效率
二季度同样小超预期的是盈利情况,尤其是对全年费用支出的指引。在 USDC 规模翻倍、收入 50% 增长的同时,剔除 SBC 的费用同比增速反而从 Q1 的 32%yoy 放缓到 Q2 的 28%yoy,体现公司在对外扩张的同时,也是注意保持内部高效运营。
最终二季度毛利率 38%,环比略有下降,经调整 EBITDA 为 1.26 亿,均基本符合预期。
<此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