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新聞

【券商聚焦】華西證券首予中國財險(02328)“增持”評級 指其龍頭優勢穩固

金吾財訊 | 華西證券指出,中國財險(02328)作爲國內最大財產險公司,市佔率持續領跑行業。2024年公司保費收入市佔率達37.5%(顯著高於平安產險22.5%、太保財險14.0%),淨利潤佔行業比例高達47.3%,規模優勢顯著。其核心競爭力源於:1)持續承保盈利:近15年綜合成本率穩定低於100%(2024年爲96.8%),顯著優於中小險企(行業綜合成本率中位數102.8%)。2)費用管控卓越:規模效應下綜合費用率較中小公司低約7個百分點,直銷渠道佔比持續提升有效降低銷售成本。3)股東背景強大:財政部通過中國人保持股68.98%,國資背書賦予長期資源支持與政策協同優勢。該機構指,車險業務(佔比55%)構成公司盈利基石,2024年貢獻承保利潤92.85億元,核心優勢在於:1)精細化運營能力:家自車保費佔比74.3%,續保率77.8%,優質客羣降低賠付風險。直銷渠道佔比行業第一(31.3%),壓縮中間成本。2)新能源車險領先同業:2024年新能源車承保量達1159萬輛(+57.3%),保費收入509億元(+58.7%)。基於出色的車險管理水平,2023年公司新能源車險商業險綜合成本率優於行業2-3pp。目標2025年實現綜合成本率≤100%,通過優化定價能力、全流程經營能力提升、創新產品開發,有望率先突破行業虧損困局。3)政策紅利釋放:非車險“報行合一”政策落地(類似車險改革),有望推動費用率再降1個百分點,或將進一步鞏固龍頭定價權。該機構續指,非車險業務(佔比45%)爲公司增長引擎,2024年保費收入2407億元(近6年CAGR10.9%)。儘管短期承保虧損35.72億元,但結構性優化正在進行:1)兩大盈利險種支撐:意健險(佔比42%)連續兩年承保盈利(2024年利潤2.42億元),農險(佔比23%)2024年盈利1.58億元。2)政策驅動空間廣闊:農險受益三大主糧完全成本保險政策擴容,2022年市場份額達42.7%。責任險(佔比16%)隨安全生產險、政府救助險需求上升,規模潛力大。3)行業格局優化:非車險行業58%份額由“老三家”佔據,疊加未來非車險“報行合一”的落地,頭部企業集中度提升趨勢明確。該機構表示,中國財險憑藉車險成本管控壁壘、新能源車險領先優勢、非車險政策彈性,有望持續領跑行業。該機構預計公司2025-2027年保險服務收入分別爲5,083/5,334/5,603億元;2025-2027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爲383/414/449億元;對應EPS分別爲1.72/1.86/2.02元/股。2025年7月28日收盤價16.3港元(按匯率1港元=0.91人民幣元)對應PB分別爲1.22/1.15/1.09倍,首次覆蓋,給予“增持”評級。
金吾財訊
7月29日 週二

【券商聚焦】國元國際首予連連數字(02598)“買入”評級 指穩定幣技術賦能生態化升級

金吾財訊 | 國元國際研報指,連連數字(02598)是一家從境內第三方支付切入全球跨境電商場景的數字支付科技企業,目前向全球商戶與企業提供綜合數字支付及交易科技平臺服務,且公司的數字支付解決方案處於市場領先地位。公司圍繞“支付+科技+服務”構建三大業務板塊,已經形成“一體兩翼”架構。近期穩定幣概念火熱,該機構認爲公司是當前市場上同時擁有穩定幣支付場景生態和穩定幣技術儲備的稀缺標的,同時旗下還擁有虛擬資產交易平臺,未來也有較大概率獲得香港穩定幣的發行牌照,因此業績成長空間較大。該行提到,2024 年公司全球支付業務TPV達2,815億元,同比增長63.1%;收入8.08億元,同比增長23.1%,佔總營收61.4%。在政策利好跨境電商業務、電商平臺與海外品牌建立合作以及國際快遞服務發展的推動下,預計跨境電商零售市場規模將於2027年增長至11019億美元,23-27年CAGR爲19.5%。連連數字作爲國內最大獨立跨境支付供應商,持續受益於行業擴容。連連數字作爲中國領先的跨境支付服務商,憑藉其在全球七大核心市場的牌照佈局和技術創新能力,持續推動業務增長。未來公司的收入增長將受到多重因素的共同驅動,包括跨境電商出海的加速發展、人民幣國際化的持續推進,以及穩定幣技術在支付和金融科技領域的廣泛應用。該機構採用分部估值法,分別給予公司對應2025年支付業務8倍PS、增值服務業務20倍PS目標估值,約160億港幣市值目標,對應目標價15.0港元,相較於現價預計有20.0%的升幅,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金吾財訊
7月29日 週二

【券商聚焦】國盛證券下調華潤飲料(02460)評級至“增持” 指短期經營壓力較大

金吾財訊 | 國盛證券研報指,華潤飲料(02460)發佈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淨利潤預計較2024年同比下降20%至30%。公司業績低於此前市場預期的核心原因主要系:1)公司基於中長期發展規劃,2025年上半年策略性增加營銷資源投入、調整產品組合、逐步推動渠道調整,對利潤表現有階段性影響。2)公司通過採取適當政策以保障終端市場穩定,實現非水飲料第二增長曲線推新和打造,並積極採取成本控制措施,優化運營管理,從而抵消部分該等負面影響。該機構指,公司作爲純淨水行業的龍頭,地位穩固,堅持渠道精耕、網點下沉、區域拓展,重點發力餐飲、家庭等增量渠道;同時,公司積極培育第二子品牌本優系列,聚焦天然水和礦泉水賽道,包裝水份額回升整體可期。此外,公司淨利潤率提升路徑明確,一方面源於自產比例的持續提升,另一方面公司代工成本加速壓縮,上下游產業鏈延展,同時疊加PET和白砂糖等成本紅利影響,業績彈性有望進一步釋放。該機構續指,短期競爭加劇業績承壓,中長期利潤分紅提升邏輯明確。公司短期由於包裝水和飲料行業競爭加劇,疊加主動進行渠道層級改革,經營整體承壓。中長期看,水依舊是能夠穿越經營週期的剛需品類,公司深耕多年優勢明確,同時公司高度重視飲料業務發展,收入有望恢復增長。此外,在自產比例提升和代工比例下降的推動下,公司利潤率提升邏輯明晰。由於短期經營壓力較大,該機構預計2025-2027年歸母淨利潤分別同比-20.6%/+20.9%/+19.6%至13.0/15.7/18.8億元,下調爲“增持”評級。
金吾財訊
7月29日 週二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