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 - 據報道,全球晶片代工巨擘台積電(TSMC)計畫對即將量產的2奈米(2nm)晶片製程大幅提價,漲幅可能高達50%。此舉可能促使部分關鍵客戶,轉向其競爭對手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尋求先進製程代工服務。
價格飆升並不僅限於即將推出的2納米製程。台積電對其目前3奈米(N3)家族的改良型製程也已實施漲價策略,據傳N3E以及N3P製程的每片晶圓價格已分別上調至25,000美元和27,000美元。
受3奈米製程漲價影響,高通行動應用處理器的代工成本預計將上升約16%,而聯發科晶片的代工成本漲幅可能達到24%,两家公司的盈利能力无疑将因此受到显著冲击。
高通執行長Cristiano Amon在9月就曾表示,在代工半導體方面將盡可能考慮各種選擇,但他也指出英特爾的18A製程尚無法得到其信任。
考慮到全球只有台積電、三星電子和英特爾競爭3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Amon的言論可能暗示高通正在考慮與三星電子在先進製程上的合作。
此情此景,或為三星電子晶圓代工(Samsung Foundry)部門提供了潛在的翻身機會。在3奈米製程遭遇挫折後,三星正全力押注其2奈米工藝,採用環繞柵極電晶體(GAA)技術,意圖實現技術反彈並爭奪市場份額。
有報導稱,高通已與三星組成聯合團隊,正在評估驍龍8 Elite Gen 5的2奈米GAA版本,以用於高通未來的旗艦產品。
然而,三星要贏得市場充分信任尚需時日,其歷史上在先進製程良率控制方面的不佳聲譽,以及過往為高通代工的驍龍888、第一代驍龍8等晶片曾面臨的發熱、功耗控制問題,仍是客戶決策時的重要顧慮。
無論晶片設計公司如何選擇,終端消費者最終將不可避免地承受成本壓力。
若高通、聯發科等選擇繼續跟隨台積電的昂貴流程,其增加的成本將幾乎必然轉嫁至終端產品,例如推高明年的旗艦智慧型手機售價。若轉向三星,雖然可能在成本控制上更為有利,但是晶片體驗可能會是一個大問題,需要確保持續改善的良率和性能穩定性,以免重蹈覆轍影響用戶體驗。
台積電的漲價趨勢預計短期內難以逆轉,除了技術領先帶來的定價權外,在川普政府時期「美國製造」政策的持續影響下,台積電在美國本土化生產的壓力巨大,其亞利桑那州工廠的高昂成本結構已成既定事實。
同樣在美國德州泰勒市建造先進晶圓廠的三星,也被認為面臨高於本土的生產成本。但有分析指出,三星憑藉在美近20年的代工運營經驗(奧斯汀工廠)、以及與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等本地夥伴建立的合作生態,在設備、人員和生產優化的本地化方面可能較台積電更具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