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 - 華爾街幾家大型銀行公佈的亮眼業績給2025年三季度財報季開了個好頭,摩根大通Q3營收創曆史新高,高盛和花旗均創下“最強Q3”。但在這光鮮業績的背後,華爾街大行更多向非銀機構放貸的傾向正在積聚槓桿風險,川普政府資本管製的鬆綁將進一步擴大這種“泡沫”。
得益於交易活動保持活躍和企業併購與IPO活動攀升,儘管市場早已樂觀預期,週二(10月14日)公佈的幾家華爾街大型金融機構的三季度財報依然令人驚喜。
華爾街最大的銀行摩根大通的CEO戴蒙(Jamie Dimon)表示,所有業務都表現良好。摩根大通交易收入創曆史最高,投行業務年增16%也成為一大增長亮點。高盛的投行業務全線走強,投行營收激增42%。花旗五大核心業務全面爆發,均創下三季度收入記錄。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為光鮮財報感到興奮。除了估值、關稅等風險,一個行業趨勢正在加劇華爾街的脆弱性:大型銀行越來越多地涉足為非銀行貸款機構和資產管理公司提供融資。
這些資金需求方往往將資金用於資產流轉,而非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支持。在股市泡沫擔憂聲音四起、聯準會進一步降息和美國政府放鬆監管的背景下,華爾街機構的這種貸款業務傾向可能會越來越危險。
據彭博社援引聯準會最近的一項數據修正結果,今年美國各銀行的貸款增長全部來自對非銀行機構的放貸,這些借款方目前佔貸款總額的13%。
雖然多數大型銀行沒有單列向對衝基金和其他資產管理公司發放貸款所獲得的收入,但高盛的業績透露了這種跡象:以股票為質押的大宗經濟部門的收入同比增長約三分之一,刷新最高記錄。
此外,聯準會正在推動改變補充槓桿率的計算的計劃將進一步放大美國各銀行的這類放貸能力,從而推動主要經紀和債務融資部門的資金湧入市場。
Alvarez & Marsal預計,美國放鬆監管可能會釋放約1400億美元的股本要求,相當於摩根大通目前的一半資本。
摩根大通的戴蒙也傳達了對貸款現狀的擔心,從風險較高的刺激貸款和高收益私人信貸,到有擔保的、投資級別的貸款,再到面向萬億資產規模基金管理公司的各類業務,這些業務都存在截然不同的風險。
戴蒙警告稱,銀行業之外發生了大量的監管套利,當經濟低迷到來時,不良承保將暴露出來。
他說,“長期以來,我們一直處於良性的信貸環境。當經濟低迷時,你可能會看到其他地方的信貸惡化程度比人們想象的要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