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 - 美東時間週四,OpenAI宣布已與最大投資者微軟就修訂合作關係達成“非約束性諒解備忘錄”,邁出了公司向傳統營利性實體轉型的關鍵一步。消息公佈後,微軟(MSFT.US)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一度上漲超2%。
根據初步協議,雙方將共同推動OpenAI的結構改革。重組後的公司將被設立為一家「公益公司」(這是美國公司法下的特殊公司形態,介於傳統營利公司和非營利組織之間),允許其在追求股東回報的同時兼顧社會使命。
它仍然是營利公司,有股東、可以分紅,但董事會在履行受託責任時,不再只考慮“最大化股東回報”,且仍須考慮到事先寫進章程的“公益目標”(比如安全、社會責任、AI風險控制)。
在核心架構上,原有的非營利母體預計將持有新公司價值超過1000億美元的股權,約佔其5000億美元估值的20%,繼續存在並佔據主導地位,據報道,1000億美元股權只是下限,實際金額或有所增加。
OpenAI主席布雷特·泰勒強調:“OpenAI過去是、現在是、未來也將是非營利組織,我們的未來由非營利部分主導。”
此次重組的核心驅動力來自融資需求。隨著AI競賽升級,OpenAI亟需籌集數千億美元資金以建置資料中心、採購算力。然而,目前被非營利組織的框架所束縛,利潤上限原則已難以滿足資本市場的規模要求。
執行長山姆·奧爾特曼認為,向營利性模式轉變是維持長期競爭力的必經之路。
自2019年和2023年累計投入百億美元以來,微軟獲得了OpenAI技術的優先使用權。但隨著OpenAI崛起,雙方關係日趨複雜:業務上存在客戶重疊競爭,且OpenAI對算力的需求已超出微軟Azure的供應能力。
先前,微軟已鬆綁部分限制,允許OpenAI推進其「星際之門」資料中心項目,並允許微軟與甲骨文、谷歌等對手合作。
儘管取得突破,重組仍面臨嚴峻挑戰。加州與德拉瓦州總檢察長正共同檢視其治理與財務變更,尤其關注AI產品對兒童安全的影響。早期,馬斯克也因OpenAI背離「為全人類利益發展AI」的初心而對其提起訴訟。
此外,部分慈善機構亦呼籲監管機構介入。這些法律與監管阻力,意味著OpenAI的轉型之路仍充滿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