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 - 9月2日,卡夫亨氏公司(Kraft Heinz)正式宣布,計畫拆分為兩家獨立上市實體,以此重塑商業格局,釋放各自品牌潛力。這項決定標誌著十年前由華倫巴菲特旗下波克夏海瑟威與巴西3G資本聯手推動的卡夫食品(Kraft Foods)與亨氏(Heinz)的巨型合併走向終結。
根據拆分方案,新成立的「北美食品雜貨公司」(暫定名)將專注於北美市場,旗下囊括Oscar Mayer冷切肉製品、Kraft Singles起司片及Lunchables兒童便攜餐等知名品牌。
另一家名為「全球味覺提升公司」(暫定名)的企業則定位更為國際化,業務重點放在亨氏番茄醬、費城奶油起司和卡夫通心粉起司等產品線上。
卡夫亨氏預計,此次複雜的分拆過程將於2026年下半年最終完成。兩家新公司的具體名稱將在未來正式公佈。
卡夫亨氏的高層認為,拆分成兩個獨立實體後,對投資人的價值會更高。他們週二上午表示,拆分後,他們可以為每項業務分別投入專門的關注和資源。
卡夫亨氏執行主席Miguel Patricio表示:「卡夫亨氏旗下品牌標誌性且深受喜愛,但當前架構的複雜性使得有效配置資本、優先安排各項舉措以及在最具潛力的領域擴大規模變得頗具挑戰。透過拆分為兩家公司,我們可以分配適當的關注度和資源,以釋放每個品牌的潛力,從而提升業績並拆分為兩家公司,我們可以分配適當的關注度和資源,以釋放每個品牌的潛力,從而提升業績並創造長期股東價值。」
然而,這項分割計畫與十年前促成卡夫與亨氏合併的初衷完全不同。 2015年,在波克夏和3G資本的主導下,兩家公司合併成為年收入超過280億美元的全球食品巨頭,旗下品牌矩陣龐大,從Kool-Aid飲料到Velveeta起司無所不包。當時的策略寄望於透過激進的管理風格和成本削減來提升效率。
但合併後的卡夫亨氏遭遇了持續挑戰,激進的成本削減導致該公司許多產品線逐漸衰落,同時食品雜貨自有品牌的崛起也加劇了市場競爭壓力。
資本市場反應特別負面,自2015年合併以來,卡夫亨氏股價已累計下跌近70%,遠超同期包裝食品板塊表現。今年以來,公司股價也下跌約27%。
TD Cowen 分析師Robert Moskow直言,食品巨頭的併購成功率很低,因為在食品雜貨的不同領域取得成功所需的技能和投資往往各不相同,而投資組合較窄的公司比多元化的公司更有可能在長期內取得成功。
作為持有卡夫亨氏27.5%股份的最大股東,波克夏·哈撒韋公司及其董事長華倫·巴菲特的態度備受關注。巴菲特週二表示合併“並不是一個絕妙的主意”,但他並不認為將公司分拆將解決其問題。
關於波克夏作為卡夫亨氏投資者的未來,巴菲特表明,波克夏未來的持股策略將完全取決於公司的最佳利益。他特別提到,如果波克夏考慮出售其股份,除非其他股東收到相同的要約,否則不會接受大宗出價。
卡夫亨氏的分拆計畫引發了未來資本結構的不確定性,穆迪評級公司(Moody's Ratings)正在對其投資等級信用評級進行下調審查。
穆迪宣布將卡夫亨氏的投資級信用評級(Baa2高級無抵押評級和Prime-2商業票據評級)列入下調審查名單,並將所有相關實體評級展望從“穩定”調整為“審查中”。
穆迪表示將評估分拆的利弊,雖然承認分拆可能帶來更高的業務專注度,但此時正值消費者支出減弱的敏感時期。
市場對拆分計畫反應消極,消息公佈後卡夫亨氏股價應聲下跌近7%。
來源:Google 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