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 - 美股市場正掀起一場史無前例的股票回購狂潮,專業機構Birinyi Associates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美股企業已宣布的回購計畫高達9,836億美元——創下自1982年有記錄以來的最佳開局,全年金額預計將突破1.1兆美元大關。
來源:華爾街日報
今年早些時候,蘋果承諾一項高達1000億美元的回購計劃,科技巨頭Alphabet緊隨其後啟動700億美元回購。摩根大通、美國銀行與摩根士丹利三大投行也分別推出500億、400億及200億美元回購計劃,僅銀行業貢獻規模累積突破千億美元。
光是7月單月,回購公告金額便飆升至1,656億美元,接近2006年同期歷史高峰的兩倍。
企業主管們常將股票回購視為一種訊號,用以表示他們堅信自家公司的股票價值被市場低估,並具備投資吸引力。
以蘋果為例,Creative Planning首席市場策略師Charlie Bilello分享的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間,蘋果用於回購股票的總金額已達到驚人的7,040億美元。
這數字的龐大程度超乎想像——在全球範圍內,僅有13家公司的市值能超過它,可以說蘋果的回購資金規模超過了禮來、維薩、萬事達卡和奈飛等一眾全球知名企業的市值。
经过多年持续的回购操作,苹果目前的流通股数量已降至约148.4亿股,大规模回购有效地减少了流通股本,进而显著提升了每股收益,这已成为苹果过去多年来维持并提升股东价值的核心手段。
然而,在當前美股估值已然高企的背景下,企業如此大規模地加大回購力度的做法也引發了廣泛爭議。
一些分析師對此表示擔憂,他們認為,企業更傾向於選擇回購股票,而非將資金投入到工廠擴建、研發創新等長期項目或增加股息派發等對股東的長期承諾上,這一現象可能預示著,隨著時間的推移,川普總統的貿易戰將對經濟成長構成實質拖累。
懷疑論者進一步指出,公司往往傾向在股價上漲時回購,而非在股票相對便宜時出手,這使得回購行為在許多情況下成為企業對額外現金的低效使用。
貝萊德集團的拉里·芬克在其致首席執行官們的年度信函中,也曾對過度依賴股票回購提出警告,他認為回購雖能提供快速的財務回報,但企業管理層應在短期回報與長期增長投資之間尋求平衡,確保公司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