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 - 在美國關稅帶來“去美元化”熱潮後,美元匯率保持低迷但美股連續創記錄新高,這種分化表現引起關注。週二,在聯準會政策寬鬆前景下,美元指數(DXY)時刻兩個多月再度跌破97關口。
截至撰稿(9月16日),美元指數報97.00,日內跌0.36%,日內最低跌至96.93,為7月初以來首次跌破97心理關口。在連續六個交易日創曆史收盤新高後,納斯達克指數期貨繼續上揚。
德意志銀行分析指出,在海外投資者重返美國市場購買股票和債券的同時,他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削減美元敞口。
在週一的報告中,德銀援引了多達500家基金的數據並發現,購買美國資產的美元對衝型ETF的資金流入量超過了未進行美元對衝的基金流入量,這是近十年來的首次。
德銀指出,這種對沖策略解釋了為什麼國際投資者重返美國資本市場、但美元依然疲軟。今年上半年,尤其是4月初“解放日”後,出於關稅不確定性、聯準會獨立性受損等因素,“美國例外論”消退的呼聲愈演愈烈,國際投資人選擇“拋售一切”美國資產。
美股在經歷恐慌暴跌後迎來強勁反彈,標普500指數自4月低點已上漲約30%。德銀分析師最新指出,海外投資者可能已經重新購買了美國資產,但他們不希望看到即將到來的美元敞口(損失)。每購買一筆對沖美元資產,他們就會出售等量的貨幣來消除外匯風險。
需要指出的是,從1970年代以來的曆史看,美元走勢相對獨立於美元,二者並非簡單的單向和線性關係。
中金公司研究指出,美元走弱往往反映美國與其他國家的增長差的收窄,但若美國自身增長並不差,美股仍有上漲空間。
此外,即便美元大幅貶值,美股也可繼續走高,比如1985年《廣場協議》之後美股持續上漲至1987年黑色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