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 - 隨著越來越多上市公司部署以及監管透明度要求提升,Strategy率領的“囤幣模式”或“加密財庫戰略”面臨同質化競爭和股價異動擾亂市場的挑戰。在加密貨幣市場回調之際,美國監管部門SEC和Finra對一些加密財庫公司展開了初步審查。
據華爾街日報獨家報道,金融監管機構已經開始審查那些以購買加密貨幣作為核心企業戰略的公司的股票是否存在異常交易模式。
知情人士稱,美國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SEC)和Financial Industry Regulatory Authority(Finra)已聯係了今年宣佈採用加密財庫策略的200多家公司的一部分。
據Coingecko數據,在全球採用比特幣加密財庫策略的公開上市公司中,持有規模前五名玩家就有四個來自美國,Strategy和MARA Holdings排名領先。前十名以太幣財庫公司中,有9家是美國上市企業,Bitmine、Sharplink和Coinbase佔據前三。
肉眼可見的是,大多數採用囤幣策略的公司在宣佈購買加密貨幣計劃後股價大幅飆升。而引起監管層註意的是,有些公司在公告發佈前幾日出現了異常高的交易量和股價大幅上漲,監管機構在最新的接觸和信件中表達了這一擔憂。
報道稱,SEC官員在接觸過程中已警告相關公司,其行為可能違反了《公平信息披露規定》(Regulation Fair Disclosure)。這一規定禁止上市公司向投資者、分析師或其他可能利用該信息進行交易的市場參與者選擇性披露重大非公開信息。
有律師指出,Finra發出這類信函通常意味著要對內幕交易展開更深入調查。目前,監管機構是否正在對這些公司或投資人採取執法行動還不可得知。
被美國監管盯上通常不是一件積極的事情,尤其在近日加密貨幣市場整體回調的背景下。9月25日週四,比特幣價格跌破11萬美元,ETH、BNB和SOL主流貨幣在一日內跌超6%;同日加密財庫股Strategy跌7%,Bitmine跌約5%。
由於越來越多公司的湧入,加密財庫策略的賽道變得更加擁擠,且同質化現象嚴重,即只是購買加密貨幣。
Coinbase最新報告指出,加密貨幣財庫公司的商業模式面臨重大挑戰,早期採用者曾享有的稀缺溢價早已消散。購買加密貨幣的上市公司正在進入“玩家對玩家”時代,以更加激烈地爭奪投資人資金。
有趣的是,在“囤幣競賽”後,這些公司正在進行“回購競賽”,如ETHZilla籌集8000萬美元用以支持2.5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以提振暴漲又暴跌後的股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