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CoreWeave(CRWV):這家AI雲基建賣鏟人當下值得入手嗎?

TradingKey
作者Viga Liu
2025年9月8日 07:26

投資要點

TradingKey - CoreWeave 是一家專注於人工智慧基礎設施的公司,為客戶快速提供先進的英偉達GPU 以及液冷叢集服務,目前客戶需求已超過現有供應能力。多年期照付不議合約與龐大的未交付訂單為其強勁的收入成長提供了支撐,但公司業績仍依賴少數大型客戶,且營運需依靠高槓桿與大規模資本支出。其合約先行模式存在時間差問題,現金投入與債務產生於前期,而收入需隨時間推移逐步確認,這就要求公司在專案執行與資源利用率上保持嚴謹。

對於看好人工智慧產業、且能接受企業擴張期波動的投資人而言,這項投資標的潛力巨大;若股價低於 90 美元,是較理想的建倉時機。若未來產能部署與資源利用趨勢符合預期,12 個月內目標股價區間為 115-168 美元。

(coreweave-crwv-stock-price-chart)

來源:TradingView

公司概況

CoreWeave 打造了一個專為人工智慧設計的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雲端平台,透過整合專業硬體與軟體,提供 GPU 加速的人工智慧運算服務。客戶可按小時租用英偉達 GPU,價格區間從 A100 型號的約 2.70 美元到 H100/Blackwell 型號的 6 美元不等。這些 GPU 部署在裸金屬 Kubernetes 原生叢集上,該叢集專為低延遲、高吞吐量的模型訓練與推理任務設計。

該公司的核心優勢不僅在於能快速部署最新 GPU,搭建高性能液冷高密度硬體集群,更在於其雲端原生軟體平台,可實現高效的資源調度、多租戶管理與即時監控,確保資源利用率始終處於較高水平,同時支援無縫擴容。

除核心 GPU 運算服務外,CoreWeave 也正在拓展業務邊界:新增視覺特效(VFX)工作站與渲染服務,同時推出靈活的 「Spot」 閒置資源服務以滿足按需使用需求。這一系列舉措表明,公司正逐步發展為全端式人工智慧雲端服務供應商,實現硬體基礎設施與軟體驅動型資源管理的深度整合。

altText

來源:CoreWeave

產業背景

人工智慧基礎設施領域需要在 GPU 與電力方面進行大規模、週期性投資。每一代新晶片推出初期都會出現供應短缺,直到更多產能上線後,供需關係才會趨於穩定。電力與冷卻系統和晶片一樣,都是產業發展的關鍵限制因素,這類基礎設施的建造往往需要數年時間,因此速度與專業技術成為企業競爭的核心。

那些能提前鎖定英偉達晶片供應、取得大規模電力資源,並在電力、冷卻、網路等環節自主把控性能的營運商,能更有效率地轉化投資成果,超越業務覆蓋率較廣的綜合型廠商。不過,對大客戶的依賴以及複雜的產能建設過程也帶來了風險,這意味著企業必須簽訂可靠的合同,並謹慎把握新增產能的投放時機。

合約先行模式:經濟效益與時間維度

CoreWeave 的合約先行模式在推動基礎設施快速擴張的同時,也實現了風險管控。客戶需在新 GPU 與資料中心下單前,簽訂為期 2-5 年的照付不議合約;公司則可將這些未來有保障的收入作為抵押,以取得債務融資。隨後,CoreWeave 會在前期投入大量資金用於硬體採購、冷卻系統搭建與電力保障,並在 5-6 年內對這些投資進行費用攤提。

這種模式導致了時間差問題:大部分現金支出與利息成本在前期產生,但收入需等到新集群投入運作並實際使用後才會確認。早期簽訂的合約可能已實現營運獲利,但在收入成長至足以涵蓋債務與折舊成本前,公司整體現金流與淨利仍會處於負值狀態。

初始合約到期後,GPU 可透過續約繼續創造收益。若未來新產能(包括下一代 GB200/GB300 硬體)能按計劃激活,且 2025 年末至 2026 年資源利用率保持高位,那麼今年大部分資本支出將很快產生回報,在合約錨定、分期折舊的現有結構下,時間差將縮小,提升能力也會顯著提升。

下圖展示了 CoreWeave 2022-2027 年財務狀況的可能時間線:在大規模建設階段(2023-2024 年),前期資本投入與利息支出達到峰值,隨後逐步下降;2023-2027 年期間,隨著產能陸續上線,收入穩步增長。受時間差影響,前期淨利預計為負,但若資源利用率與專案執行良好,2026 年前後淨利可望轉為正值。

(coreweave-crwv-financial-timeline)

來源:CoreWeave、TradingKey

競爭優勢:GPU 規模、部署速度與營運優勢

CoreWeave 能快速將英偉達最新 GPU投入使用,流程通常只需數月,而主流雲端廠商往往需要一年以上。在 GPU 供應緊張的時期,這項優勢讓客戶能快速取得所需資源。其裸金屬液冷集群可減少效能節流問題,最大限度地保障運行時間;同時,更智慧的調度系統使 GPU 利用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降低模型訓練成本。

此外,CoreWeave 提前整合了土地、電力與網路資源,確保新產能能快速激活,這些優勢共同奠定了公司在高要求人工智慧工作負載領域的速度與效能領先地位。

基礎設施與電力:規模擴張的關鍵支撐

電力是人工智慧基礎設施規模擴張的主要瓶頸。截至 2025 年中期,CoreWeave 已營運 33 個資料中心,活躍電力容量達 470 兆瓦,合約約定電力容量為 2,200 兆瓦(2.2 吉瓦);隨著更多站點通電,公司計劃將活躍電力容量提升至 900 兆瓦以上。重大專案將進一步擴大其覆蓋範圍與掌控力,包括投資 60 億美元、電力容量高達 300 兆瓦的蘭卡斯特資料中心,以及待完成的對 Core Scientific 的收購(此舉將新增約 1,300 兆瓦電力容量)。取得公共事業互聯權限、電網升級與液冷系統搭建需 18-36 個月時間;CoreWeave 透過統籌協調土地、電力、冷卻與網路資源,加快了部署速度,同時實現了資源密度最大化。

與超大規模雲端廠商(AWS、Azure、Google)不同,後者的數吉瓦級資源分佈在多種工作負載中,且優先發展客製化晶片;而 CoreWeave 專注於快速部署英偉達 GPU 叢集以服務人工智慧需求,在規模與部署時機上具備優勢。相較於區域性新興雲端廠商,CoreWeave 擁有數吉瓦級的產能規劃,且能頻繁在第一時間推出新款 GPU,提供更多產能與更快的升級速度;而小型競爭對手的電力規模遠低於此,部署節奏也更慢。

altText

* 註:超大規模雲端廠商的電力資料包含多種工作負載,並非專門針對高密度人工智慧 GPU 場景。

財務狀況與前景

CoreWeave 正推進以產能為核心的擴張:業績指引持續上調,未交付訂單規模龐大但客戶集中度高,資本支出高度集中於第四季度(用於站點通電),槓桿率雖高,但只要電力激活與 GB200/GB300 部署按計劃推進,仍處於可控範圍。

altText

CoreWeave 的以股票為基礎的薪資(SBC)支出大幅飆升:從 2023 年的每季不足 1,000 萬美元,增至 2025 年初的每季 1.46-1.84 億美元。儘管收入成長強勁,但這筆支出顯著推高了營運成本,壓縮了利潤率。

高企的股票薪酬透過增加股票發行量,嚴重稀釋了股東價值,同時對財報獲利品質持續造成壓力。結合大規模資本支出與債務,股票薪酬已成為公司快速擴張期成本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公司實現可持續盈利與現金流產生的進程至關重要。

(coreweave-crwv-sbc-operating-expense-net-income-shares-ourstanding)

來源:CoreWeave、TradingKey

估值分析

假設 2025 年營收達到指引區間中點 52.5 億美元,以 50% 的過去 12 個月(TTM)EBITDA 利潤率估算,遠期 EBITDA 約為 26.3 億美元。考慮到人工智慧相關數位基礎設施產業的可比公司估值通常在 EV/EBITDA(企業價值 / 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高十幾倍至低二十幾倍區間,結合 CoreWeave 的優勢(合約確定性強)與風險(槓桿率高、客戶集中),採用 18-24 倍的綜合倍數較為合理的綜合倍數較為合理。以 18-24 倍 EV/EBITDA 計算,企業價值約 473-631 億美元。以過去 12 個月淨債務(-134.1 億美元)與 2.96 億稀釋後股數計算,隱含每股股權價值在 18 倍倍數下約為115 美元,在 24 倍倍數下約為168 美元

需關注的風險

  • 客戶集中度風險:收入高度依賴少數大型客戶,客戶預算或策略調整可能對公司績效產生重大影響。
  • 槓桿與流動性風險:高債務與利息支出限制了營運彈性;若現金流量產生不如預期,再融資風險將會上升。
  • GPU 與電力供應風險:依賴英偉達晶片配額與電力及時通電,可能面臨供應短缺、配額限制與互聯延遲問題。
  • 期限錯配風險:設施長期使用承諾可能超過客戶短期合約期限,增加客戶留存與合約續約風險。
  • 技術與競爭風險:GPU 更新週期加快,超大規模雲端廠商推出客製化加速器,可能對定價造成壓力,並縮短舊設備的獲利週期。

結論:潛力顯著,風險可控

CoreWeave 是掌握人工智慧運算持續成長機會的高潛力標的,但其表現高度依賴專案執行:看漲邏輯基於多年期合約鎖定的需求、優先取得英偉達資源的能力,以及穩定的產能活化帶來的高利用率;看空邏輯則聚焦於部署延遲、高槓桿與客戶集中風險。

對於看好人工智慧工作負載持續擴張的投資者而言,當前佈局具備吸引力,若產能按計畫部署,營運槓桿效應將逐步顯現;但若人工智慧需求放緩或產能活化不如預期,利息負擔與客戶集中風險可能導致業績持續波動。

altText

立刻體驗

審核Jane Zhang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Tradingkey官方立場,也不能作為投資建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 Tradingkey對任何以本文為交易依據的結果不承擔責任。 Tradingkey亦不能保證本文內容的準確性。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

推薦文章

Tradingkey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