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歐美貿易協議達成,川普贏了嗎?

TradingKey2025年8月1日 10:28

TradingKey - 本週市場焦點集中於美國與歐洲聯盟之間所宣布的新一輪貿易協議。儘管外界普遍認為雙方已初步達成共識,但歐盟執委會與白宮近日針對7月27日公佈的協議條款分別發表內容相互矛盾的聲明,顯示協議本身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雙方說了什麼?

根據美國總統唐納・川普與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於7月27日公布的協議內容,美方將對大多數歐盟進口產品課徵15%的關稅,涵蓋汽車及其零組件等關鍵產業商品。作為交換,歐方承諾增資6,000億歐元投資美國市場,並將採購高達7,500億歐元的美國天然氣、原油及核能燃料,以降低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程度。

馮德萊恩補充表示,雙方亦達成一致,將對部分「戰略性商品」實施零關稅政策,包括飛機零組件、若干化工產品、半導體製造設備、特定農產品與關鍵原物料等。但目前歐方尚未對具體商品目錄作出公開說明。

此外,川普也指出,美國將持續對歐盟進口鋼鐵產品維持最高達50%的關稅;而藥品與醫療產品則暫時不在本輪協議範疇。

豁免條款仍存不確定性

各國投資機構、工業公協會與相關政府部門普遍期待雙方儘速發布詳盡的聯合聲明,以釐清此次協議中的貿易條款及豁免清單內容。然而目前針對關稅減免與例外品項,雙方尚未達成最終共識,仍有進一步磋商空間。

歐盟方面正積極爭取將葡萄酒、烈酒納入零關稅清單。另有歐盟官員表示:「我們預計在聯合聲明最終敲定後一併公布完整商品清單,以反映歐方具體立場。」該官員亦透露,歐方提出將部分工業製成品與化肥相關化學品納入協議清單中的要求。「我們認為,美國應可作為俄羅斯之外的重要替代供應來源」,他補充道。

川普贏了嗎?

本次協議無可否認將提升美國部分產業的競爭優勢,特別是在軍工、能源與半導體領域。但許多經濟學者也指出,歷史經驗顯示,貿易保護政策所造成的成本絕大多數最終還是由本國消費者承擔。此輪加稅亦不例外,美國消費者恐於短期內面臨部分進口商品漲價壓力。

而歐洲方面則擔心,該協議將抑制美國對歐洲商品的需求,並迫使歐洲企業加速將投資與產能布局轉向美國,以規避潛在關稅。

汽車產業作為本次爭議核心之一,也凸顯協議背後的結構性問題。理論上,美國汽車出口歐盟將享有零關稅優惠,而歐洲車廠出口至美國則需負擔新增的15%關稅。乍看之下似乎對美國具利,但實際效果恐不如預期。

2024年,德國對美國汽車出口占其全球汽車出口總量的四分之一,對該國汽車製造商而言,美方新關稅制度造成的影響不容小覷。德國工業聯合會(BDI)執行董事沃夫岡・尼德馬克(Wolfgang Niedermark)將該協議形容為「一種不充分的妥協」,並直言此舉釋出「災難性信號」:“即使僅15%的關稅,對德國出口導向型產業而言亦為重大打擊。”

儘管美國已宣佈對包括日本、南韓在內的其他汽車出口國施加同樣15%的進口稅率,然而日韓車廠(如豐田、現代、起亞)在美國本地設廠程度遠高於德國車企。相較之下,德國品牌如賓士、寶馬、大眾在美本地化生產仍顯不足,將因此承受更大成本與供應壓力。

換言之,德國車企的確面臨挑戰,但這並不代表美國車廠能輕易「吃下」歐洲車市所空出的市場缺口。實際上,更多的市場機會可能流向日韓品牌——這些企業早已完成本地化、具備較強供應鏈靈活度。

此外部分歐盟官員指出,歐洲目前正考慮推動更大規模的產業調整與供應鏈自主化,降低對美能源與關鍵技術依賴,以回應外部關稅與制度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歐盟承諾將在能源採購與對美投資方面追加大量資金,但該承諾的可執行性尚不清楚。歐盟作為一個政治聯盟,並不具有統一採購能源或強行要求成員國落實相關投資計畫的法律權限。

實際運作上,需要依靠私部門的投資與市場機制。例如跨國能源公司、防衛企業與基礎建設承包商是否願意加碼進場,將成決定性因素。歐盟層級主要提供政策框架、融資工具與信貸擔保。而實際上,2023年歐洲從美國進口的能源金額尚不足800億美元。

綜合來看,雖然協議在政治層面對市場情緒形成利多刺激,但實際的經濟落地與長期成效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

短期內受益顯著的美股產業與企業

儘管該協議的長期執行效果尚待觀察,但從市場反應看,短期內美國部分產業板塊受益明顯,相關企業股價已有提振跡象:

altText

- 半導體與設備領域方面,歐盟承諾將投入400億歐元採購AI晶片,對於Advanced Micro Devices(AMD)、Teradyne(TER)、ASML Holding(ASML)與Nvidia(NVDA)等晶片設計與設備供應商構成明確利多,出口對歐可望大幅提升。

- 汽車製造方面,General Motors(GM)與Ford(F)將因美歐貿易環境穩定與關稅減免而受惠。隨著歐洲車廠毛利受壓,美系品牌有機會提高競爭力,但實際市占提升仍需觀察。

- 能源板塊,ExxonMobil(XOM)、Cheniere Energy(LNG)、NextEra Energy(NEE)等公司有望受惠於歐盟高達7,500億歐元的能源採購承諾,尤其是天然氣、石油與核能相關產品,出口動能將顯著增加。

- 軍工防務方面,Lockheed Martin(LMT)、Raytheon Technologies(RTX)與Northrop Grumman(NOC)等軍武企業具長期受惠潛力。協議明確提出強化跨大西洋國防合作、提升軍備訂單規模,對上述企業形成正向支撐。

- 軟體與科技領域則因協議推動跨境數位貿易與資料流通規範鬆綁,使Microsoft(MSFT)、Amazon(AMZN)、Nvidia(NVDA)、Salesforce(CRM)、Alphabet(GOOGL)、Apple(AAPL)與SAP(SAP)等雲端服務與SaaS供應商得以加速拓展歐洲市場。

- 醫藥板塊方面,AstraZeneca(AZN)與Novartis AG(NVS)等製藥企業雖尚未獲得關稅豁免,但藥品關稅維持在穩定的15%水準,有助降低不確定性,提高出口預期與股東信心。

審核TradingKey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Tradingkey官方立場,也不能作為投資建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 Tradingkey對任何以本文為交易依據的結果不承擔責任。 Tradingkey亦不能保證本文內容的準確性。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

推薦文章

tradingkey.logo
tradingkey.logo
日內數據由路孚特(Refinitiv)提供,並受使用條款約束。歷史及當前收盤數據均由路孚特提供。所有報價均以當地交易所時間為準。美股報價的即時最後成交數據僅反映透過納斯達克報告的交易。日內數據延遲至少15分鐘或遵循交易所要求。
* 參考、分析和交易策略由提供商Trading Central提供,觀點基於分析師的獨立評估和判斷,未考慮投資者的投資目標和財務狀況。
風險提示:我們的網站和行動應用程式僅提供關於某些投資產品的一般資訊。Finsights 不提供財務建議或對任何投資產品的推薦,且提供此類資訊不應被解釋為 Finsights 提供財務建議或推薦。
投資產品存在重大投資風險,包括可能損失投資的本金,且可能並不適合所有人。投資產品的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其未來表現。
Finsights 可能允許第三方廣告商或關聯公司在我們的網站或行動應用程式的任何部分放置或投放廣告,並可能根據您與廣告的互動情況獲得報酬。
© 版權所有: FINSIGHTS MEDIA PTE. LTD. 版權所有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