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系统(NASDAQ: CSCO)正处于关键转型阶段,从网络硬件领域的领导者加速转型为软件和人工智能驱动的企业。2024年初以280亿美元收购Splunk成为这一战略转型的重要催化剂。这一转变显著提升了公司的经常性软件和订阅收入占比,帮助思科更好地应对来自亚洲竞争对手的市场压力。
思科的核心優勢在於其強大的市場地位、完善的產品生態系統以及深厚的客戶關係,這些構成了公司的長期競爭障礙。同時,在AI基礎設施和雲端解決方案領域的佈局,為思科未來的成長奠定了堅實基礎。
財務數據方面,思科2025財年第三季表現穩健:營收年增11%,軟體營收成長25%。雖然收購導致債務增加,但公司仍維持3.5%的股息殖利率。
基於現金流量折現模型(DCF)分析,思科的公允價值區間為每股84-105美元。
來源:TradingKey
財務表現 - 2025財年第三季亮點
思科2025財年第三季業績展現出穩健成長與持續轉型,在利潤率承壓和槓桿率上升的情況下,軟體和訂閱業務仍保持強勁發展勢頭。
·營收成長:總營收年增11%至141億美元,主要受惠於產品收入15%的成長。
·軟體與訂閱:軟體營收大幅成長25%,訂閱營收成長15%,充分反映Splunk收購的正面影響。
·獲利能力:每股盈餘(EPS)從去年同期的0.46美元提升至0.62美元。
·利潤率:儘管面臨定價壓力及攤提成本增加,產品毛利率仍從上季的63.7%微升至64.4%;服務毛利率受人力成本增加影響,從68.9%小幅下滑至68.7%。
·分紅與回購:維持強勁的股東報酬政策,股利殖利率約3.5%,2024財年股票回購金額達58億美元。
·債務:債務狀況:為完成Splunk收購,長期負債增加至251億美元,但流動性維持穩健,未使用的循環信貸額度達50億美元,流動比率為0.95,顯示短期流動性處於可控水準。
思科系統創立於1984年,在網路泡沫時期一度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堪稱網路崛起的時代象徵。身為網路基礎架構的奠基者,思科的核心優勢在於網路硬體領域:其Catalyst系列交換器主導企業級園區網路市場,而Nexus系列則是專為資料中心場景打造。
如今的思科已實現硬體與軟體的深度融合。透過在設備中預先安裝操作系統,並大力推廣訂閱制服務,如整合自動化、分析與安全功能的Cisco DNA解決方案,公司正持續推動業務模式轉型。
來源:Cisco
思科獨具特色的內部創業文化是其持續創新的源泉,公司鼓勵員工進行創業項目,並經常收購表現優異的內部新創團隊。其全球化佈局依托混合銷售模式:既直接服務策略級大客戶,也透過系統整合商、經銷商等通路合作夥伴建構覆蓋全球的銷售網路。
思科在多個領域開展業務:網路硬體、軟體/安全、協作和服務,每個領域都有不同的競爭態勢。
在網路硬體方面,思科是當之無愧的全球領導者,在路由器和交換器等電腦網路設備市場佔有約77%的份額。這一主導地位得益於其廣泛的產品組合、強大的品牌聲譽和深厚的客戶關係。思科專有的作業系統(IOS)和整合的軟體能力進一步使其與競爭對手區分開來。主要競爭對手包括華為(憑藉激進的定價和不斷擴展的產品線在亞洲和新興市場尤其強大),以及專注於高效能資料中心交換的Juniper Networks和Arista Networks。
在軟體和安全领域,思科正在快速扩张,特别是在2024年收购Splunk之后。这笔交易显著提升了思科在数据分析、安全性和可观测性方面的能力,使其能够更有效地与Palo Alto Networks和Fortinet等专业网络安全公司竞争。思科将硬件、软件和服务整合为全面解决方案的能力,使其比提供单点产品的公司更具竞争优势。
思科的協作解決方案(包括WebEx)在統一通訊市場佔據穩固地位,儘管面臨來自Slack、Microsoft Teams和Zoom等雲端原生平台的激烈競爭。雖然思科在協作軟體領域的市場佔有率相比其硬體主導地位較小,但其產品得益於與更廣泛的網路和安全產品組合的整合優勢。
服務業務是思科收入的重要貢獻來源,在全球範圍內提供技術支援、諮詢和託管服務。憑藉其規模優勢和全球覆蓋能力,思科能夠提供以結果為導向的服務,這使其區別於IBM等較小規模的競爭對手及本地系統整合商。
思科面臨的一個擔憂是,像AWS、Microsoft Azure和Google Cloud這樣的雲端公司透過提供靈活、隨選的運算和儲存服務,改變了企業使用科技的方式。因此,許多公司正在將他們的IT系統遷移到雲端,而不是保留在自己的硬體上。這項轉變降低了對思科傳統網路設備的部分需求。然而,思科並不僅僅是將這些業務輸給這些雲端巨頭。相反,它正在透過發展軟體、訂閱服務和雲端相關產品來調整策略重點。思科現在提供的工具可協助企業安全地連接到多個雲端並管理混合雲環境(結合了雲端和本地系統)。像是SD-WAN和安全存取服務邊緣(SASE)這樣的產品可幫助客戶改善雲端連線和安全性。透過這種調整,思科的目標是從雲端技術的崛起中受益,而不是被拋在後面。
總體而言,思科的競爭優勢源自於其規模經濟、整合式產品與服務組合、雄厚的研發投入以及穩固的客戶關係。這些優勢使其能夠在面臨價格壓力及低成本白牌硬體供應商崛起的情況下,持續保持市場領導地位。
思科的收入組合反映了其正在從以硬體銷售為主,向更平衡的軟體、訂閱和服務組合進行策略轉型。產品收入佔總收入的73%。在產品中,約佔總收入50%的收入仍來自網路硬件,這依然是其業務支柱,但面臨競爭和商品化帶來的利潤壓力。安全和協作業務分別貢獻約14%和7%的收入,隨著企業對安全和統一通訊需求的成長,這兩項業務維持穩定成長。可觀測性業務(佔總營收的2%)是思科成長最快的板塊,受AI驅動的分析和監控解決方案強勁需求推動,2025財年第三季年增約24%。
來源:Cisco, TradingKey
服務業務約佔收入的27%,透過支援服務和諮詢服務提供穩定的經常性收入。儘管2025財年第三季服務營收年增約3%,但在思科向軟體和訂閱型產品轉型的大背景下,它仍然是公司可預測現金流和客戶留存的關鍵貢獻者。
來源:Cisco, TradingKey
這項從以硬體為核心業務朝向軟體、訂閱和服務多元化組合的轉型,順應了產業整體向雲端運算、自動化和AI賦能網路發展的趨勢。這種轉型使思科具備了可持續的長期成長潛力,並改善了其估值前景。
從地理分佈來看,美洲地區貢獻了最大的收入份額,佔59%,其次是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25%)以及亞太地區(14%)。亞太地區雖然是關鍵的成長市場,但也是競爭最激烈的區域,華為等本土強勁對手正挑戰思科的主導地位。
來源:Cisco, TradingKey
思科目前的成長策略聚焦於超越傳統硬體業務,重點發展人工智慧(AI)、軟體訂閱和服務轉型。這項策略轉型至關重要,因為隨著技術格局快速變化,客戶需求正轉向更智慧、更自動化且更安全的網路解決方案。
這項轉型的關鍵里程碑是思科在2024年3月收購Splunk。Splunk是一個領先的軟體平台,可協助組織分析其IT系統和網路產生的大量數據。通过整合Splunk先进的数据分析、安全和可观测性功能,思科显著扩展了其软件产品组合。这笔收购已经推动思科的软件和订阅收入大幅增长。
除收購外,思科正在大力投資AI基礎設施,建構支援AI應用所需的高效能網路設備和軟體。例如,在2025財年上半年,思科獲得了超過7億美元的AI基礎設施訂單,預計到年底將超過10億美元。這些投資使思科成為企業和雲端服務供應商為其網路迎接AI時代做準備的關鍵合作夥伴。思科與NVIDIA、微軟等產業領導者以及主權AI計畫的合作進一步鞏固了其在這一新興市場的地位。
來源:Cisco
在內部,思科同樣將AI工具深度整合至其營運體系中,以提升效率與服務交付能力。這項雙重策略-既向客戶銷售AI驅動的解決方案,又利用AI優化自身業務,充分展現了思科對技術創新和卓越營運的堅定承諾。
估價
採用現金流量折現法(DCF)分析,思科的每股合理估價區間為84.42至104.83美元。此估值綜合考慮了公司成熟硬體和服務業務提供的穩定現金流,以及軟體訂閱和AI投資帶來的成長潛力。
雖然收購Splunk帶來的債務增加對槓桿率造成壓力,但隨著軟體和訂閱收入的規模擴大,預計長期營收成長和利潤率提升將抵消這一影響。思科透過股利和股票回購持續回饋股東的政策,為股東價值提供了強力支撐。
風險因素
思科面臨的主要風險包括:來自亞洲低成本廠商和白牌供應商的激烈競爭、Splunk收購帶來的業務整合挑戰及攤銷成本壓力、供應鏈中斷可能導致存貨減值風險,以及在向軟體和AI驅動解決方案轉型過程中需謹慎平衡傳統硬體業務收入與利潤保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