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270萬騎手,如何「送」出一個IPO?

美股研究社2024年9月24日 12:36

送快遞的“美團”,終於要上市了

2018年美團上市,敲鐘之後的王興在致詞中,特別感謝了「重新發明手機」的賈伯斯:

“如果沒有移動互聯網,沒有智慧型手機,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彼時的中國市場,龐大的人口紅利和快速發展的行動互聯網生態,讓人之間的距離逐漸精進。催生出的物流產業,也成為了幾年後網路產業中最大的風口之一。

而隨著「最後一公里」的概念的出現,整個即時配送業,無數企業都在以公里為半徑,推出不同領域的細分服務,來解決用戶的消費需求。成立於2014年的閃送便是其中一員。

2024年9月13日,BingExLimited閃送必應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閃送)公開揭露招股書,擬在美國納斯達克IPO上市。

作為十年前的明星創業項目,閃送現在才選擇上市?十年過去,現今的即時配送業既有背靠外送速遞「雙修」的美團、蜂鳥,還有背靠京東電商的達達,同時還有快遞系的順豐同城。缺少巨頭背景的閃送,又將面臨什麼樣的挑戰?

沉寂已久的獨角獸,終於要上市了

根據工商資料,閃送成立於2014年。彼時,中國正經歷這一輪前所未有的創投熱潮。因此,閃送自誕生起就備受資本青睞:在此之前,閃送曾獲得經緯中國、順為資本等多家機構的投資。目前,閃送公開揭露的融資已達10輪,累計金額達3.39億美元。

在創立初期,閃送主打鑰匙證件等重要物件的“江湖救急”,隨後將業務擴展到了鮮花蛋糕、電子產品等物品的遞送服務。相較於普通快遞,這類服務往往要求更快、更安全,因此用戶需要支付的費用也比普通快遞高。閃送因此得以成長為國內最大的同城即時速遞產業一對一急送平台。根據官網數據,截至2024年6月,閃送覆蓋290座城市,用戶規模達1億,騎士近300萬。

成長迅速,又有著一眾投資機構月台。因此,閃送的資本化日程一直被外界所關注。早在2020年,就有閃送高層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閃送或將很快上市成為「即時配送第一股」。

然而,就在閃送傳出上市傳聞以後,背靠京東的達達集團和背靠順豐的順豐同城卻分別在2020年年中和2021年12月搶先IPO,搶去了閃送的“風頭” 。

值得一提的是,先前在港股上市的順豐同城,在2023年宣布獲利後,股價累計上漲了36%。而美股市場的流動性較港股更強,同樣已經開始盈利的閃送在美股上市之後,或將同樣贏來市場的認可,更方便早期的投資機構的退出。

不過,同業的加入,搶去的也不只是IPO的先發機會,還有真金白銀的市佔率。

C端用戶作為閃送主要的立足市場,向來是市場競爭最激烈的領域。隨著新零售概念的不斷落地,美團、餓了麼蜂鳥和達達,以及以順豐為代表的傳統快遞平台,都加入了即時配送的戰場。這也間接導致閃送的營收成長逐漸放緩。根據招股書的訊息,閃送在2021年、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的營收分別為30.40億元、40.03億元、45.29億元、22.85億元。 2024年上半年,閃送的營收僅年增7.63%。

從這個角度來看,不難理解閃送為何將獲客列為募款的首要事項——計劃將IPO募集所得資金淨額將主要用於擴大客戶群並增加市場滲透率。

“規模不經濟”,即時速遞賺錢難

而且,除了成長放緩以外,閃送還面臨一個更重要的問題:獲利難。根據招股書數據,2021—2022年,閃送均處於虧損狀態,直到2023年才轉虧為盈。

而且,根據閃送的解釋,2023年的獲利也主要是因為補貼增加,使得其他收入從2022年的920萬元增加至7,432萬元。也就是說,2023年,閃送與經營狀況有關的營業利潤僅0.11億元,淨利率僅2.43%。

图片

不過,放眼整個即時配送業,虧損、薄利乃是大部分企業的常態:同期上市的達達,在背靠京東的情況下,目前也仍處在虧損的狀態中;背靠順豐系的順豐同城,也是連年虧損,直至2023年才實現盈利,淨利率不到0.5%。相較之下,閃送已經算活得「滋潤」。

而之所以整個產業都會出現這樣的虧損和低淨利,還是與產業性質有關:

(1)即時速遞的業務護城河在於「快」。因此,在運力儲備方面,就不能全部以外包騎士的方式,必須保有​​相當部分的專人專送的配送方式來保證時效。

2021年至2023年,閃送平台上的履約時間逐漸減少,分別在35分鐘、31分鐘和29分鐘完成訂單。 2024年上半年,這一時長進一步壓縮至27分鐘。

不過,閃送也為此付出了高昂的成本。目前,閃送的營收中支付給騎士的薪酬獎勵佔總營收的佔比高達90%。而作為對比,美團付給騎手的薪酬約佔其餐飲外賣收入的七成,較閃送遠低20%。

(2)更重要的是,這種高成本無法透過規模經濟來分攤:

對比快遞行業,即時物流行業具有規模效應較弱的特點,人力成本往往是剛性的,不會隨著規模的膨脹而壓縮。

以美團為例,根據西南證券分析師陳照林的調查,2020年美團日均單量在300萬件時對應單票成本為2元,但隨著美團的日均單量增至3000萬件,單票成本也隨之增加至近7元,並未隨著規模的提升而回落。

從這個角度來看,高成本問題短期內仍會繼續困擾閃送,從而拉長企業的整體獲利週期。想要實現“獨立造血”,閃送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上市以後,挑戰才剛開始

事實上,以營收規模計,達達集團和順豐同城的營收均高於閃送。但是,在招股書的劃分裡,閃送對二者的定位分別為“當地零售和物流平台的子部門”和“綜合物流服務提供商的子部門”,因此把他們排在了“按需專用的快遞服務市場」的第三和第四名,自己則位列第一,市佔率達33.9%。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劃分,是因為閃送從即時物流市場中分出了“按需專用快遞服務市場”,面向C端用戶,專人專用,不拼單。而達達和順豐同城的營收來源則不限於此要求,因此在這一細分市場中被排在了後面。

從這個角度來看,同樣瞄準更快、更貴的配送市場,“更高的單票價格,更快的時效體驗”,

閃送似乎把自己活成了即時物流配送領域的順豐。

如此定位,雖然能讓閃送保證自己市場佔有率的領先,但也讓閃送遇到了當年順豐同款的難題:沒能吃到整個配送市場裡最大的那塊蛋糕,痛失了更大的市場。

根據艾瑞諮詢的數據,2019年至2023年,中國按需配送市場的總市場規模從1,641億元成長至3,385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9.8%,預計到2028年市場規模將以19.1%的複合年增長率成長至8096億元。

图片

而在閃送所屬的獨立按需專線快遞市場,預計將從2023年的156億元成長至2028年的532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7.8%,超過中國整體按需配送市場的成長。

图片

雖然成長較快,但也可以看到,獨立按需專線在整體按需配送市場的佔比較低,2023年佔比僅有4.6%。也就是說,從整個按需配送市場的角度來看,閃送的市場份額和前景都並不出色。

畢竟,在ToB端的餐飲市場,走出了美團和餓了麼兩大寡頭。同時達達背靠京東,順豐同城傍上了抖音,一齊盯上了餐飲和本地商超零售的配送市場。

而相較之下,沒有高頻的餐飲和電商訂單的支持,C端用戶的黏性更弱、增量反而充滿不確定性。只做ToC端的閃送,恐怕難以達到同樣基本的市場規模。

而且,更嚴峻的問題是,在閃送的舒適區,價格競爭的戰火已經打響。今年以來,京東秒送、順豐同城都加強了ToC配送的投入,同時,貨拉拉、滴滴等更多新玩家也在嘗試入場分一杯羹。

因此,對於從去年才剛開始獲利的閃送來說,如何在價格戰中穩住自身的護城河,會是接下來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審核TradingKey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Tradingkey官方立場,也不能作為投資建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 Tradingkey對任何以本文為交易依據的結果不承擔責任。 Tradingkey亦不能保證本文內容的準確性。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

推薦文章

tradingkey.logo
tradingkey.logo
日內數據由路孚特(Refinitiv)提供,並受使用條款約束。歷史及當前收盤數據均由路孚特提供。所有報價均以當地交易所時間為準。美股報價的即時最後成交數據僅反映透過納斯達克報告的交易。日內數據延遲至少15分鐘或遵循交易所要求。
* 參考、分析和交易策略由提供商Trading Central提供,觀點基於分析師的獨立評估和判斷,未考慮投資者的投資目標和財務狀況。
風險提示:我們的網站和行動應用程式僅提供關於某些投資產品的一般資訊。Finsights 不提供財務建議或對任何投資產品的推薦,且提供此類資訊不應被解釋為 Finsights 提供財務建議或推薦。
投資產品存在重大投資風險,包括可能損失投資的本金,且可能並不適合所有人。投資產品的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其未來表現。
Finsights 可能允許第三方廣告商或關聯公司在我們的網站或行動應用程式的任何部分放置或投放廣告,並可能根據您與廣告的互動情況獲得報酬。
© 版權所有: FINSIGHTS MEDIA PTE. LTD. 版權所有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