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dingKey - 一場帶有“小企業對抗政府”鮮明特征的法律訴訟案將於11月5日在美國最高法院開啟,這一被美國總統川普稱為“有史以來最重要的案件”將直接決定川普標誌性關稅政策的合法性。若川普總統敗訴,將引發一些列的財政、貿易和政治等長期且嚴峻的問題。
這場訴訟案最早源於運營美國兩家小型玩具公司的Rick Woldenberg在四月初對川普政府的起訴,前者認為川普實施的新關稅政策大幅增加了公司的進口成本,關稅政策反復變動擾亂了供應計劃,並質疑川普政府加征關稅的權利。
本次案件的核心在於川普總統動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利法》(IEEPA)來大範圍征收關稅是否合法。原告方認為,關稅是憲法賦予國會的征稅權,IEEPA並未明確授權總統征收關稅,總統此舉是越權。
而川普政府強調,其動用IEEPA的合法性在於,征收關稅是為了應對正在面臨的國家安全和經濟緊急情況——國際貿易逆差和芬太尼危機構成了緊急狀態。
在三個下級法院均支持川普關稅政策的不合法性後,這場總統是否有權征稅的爭議最終將在本週三由最高法院定奪。BBC稱,這是川普貿易戰迄今為止最大的戰鬥,全世界都在靜待裡程碑式的判決。
川普表示,這是美國最高法院有史以來作出的最重要、影響最深遠的裁決之一。如果美國政府贏了,美國將成為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富裕、最安全的國家;如果輸了,美國可能會淪落到幾乎第三世界國家的地位。
法律人士認為,目前並沒有明顯的跡象表明最高法院最終會做出有利於哪方的裁決,很難預測大法官的判斷。如果川普勝訴,經濟和政治環境可能仍將按照目前的軌道運行;如果敗訴,屆時會發生什麼?
如果最高法院裁定關稅措施無效,最直接的後果將是上千億美元的關稅收入將不得不退還給納稅人,而川普減稅與支出法案中的“以關稅減稅”的做法就行不通——這指的是川普政府試圖用對外征稅的收入來推行刺激經濟的國內減稅措施。
據統計,截至今年8月,美國政府從關稅中征收了約900億美元。美國政府預計,他們能夠在明年6月累計征收7500億至1萬億美元的關稅。
富國銀行分析師表示,無論最高法院做出什麼決定,都將影響約900億美元已繳納進口關稅——這筆金額佔美國今年前三個季度關稅總收入的一半左右。
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數據,儘管美國關稅收入創紀錄,但美國財政赤字並沒有出現明顯改善。在截至9月30日的2025財年中,聯邦政府總收入增長6%至3080億美元,但總支出也增長了4%至3010億美元,財政缺口比2024年僅減少80億美元。
若美國政府被迫返還接近千億美元的關稅收入,這無疑是美國財政的另一個壓力。需要指出的是,美國財政赤字水平高企正持續受到史上首次破1萬億美元利息支出、川普標誌性大規模減稅等因素的拖累。
政府會否退稅也是一個重大問題,目前已經有不少企業表示對從政府拿回已經上繳的稅款不抱希望。華爾街日報指出,如此大規模的退還計劃前所未有,美國政府也強調過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這將給財政部和美國經濟帶來可怕的後果。
而The Cato Institute提到,美國政府此前曾發放過非常大規模的自動退款,這實際上是可行的,問題在於法院和政府是否同意。
鑒於美國目前與日本、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簽署的貿易協議是在川普關稅威脅或框架下進行的,分析師認為,這些貿易協議可能面臨重新談判的風險。
若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被裁定為超越授權而無效,已達成的貿易協定可能需要重新評估,相關國家和地區的關稅承諾、互惠措施和過渡安排可能會被重新談判或調整,從而影響全球供應鏈和企業成本結構。
美國財長貝森特在法庭文件中提到,此前一項不利於美國政府的裁決已經讓各國領導人出現一些不利反應,包括質疑總統實施關稅的法定權限、暫停或推遲貿易談判、或重新調整其談判策略的考量基准等。
在川普宣佈對等關稅前後,美國大大小小的企業都在緊急調整在關稅實施的背景下企業的生產和銷售等環節的業務,這些公司的盈利預測也基本將關稅影響納入考量。
如果關稅被認定無效,受影響的製造業、消費品行業等公司可能需要調整關稅相關的成本結構、產能規劃和定價策略。與此同時,企業的這一係列調整也將短期內造成價格波動,消費者的消費活動也隨之波動。
從最直觀的角度看,若政府退還關稅成為現實,這對企業是一個積極的消息,尤其是對存在高關稅成本覆蓋的進口商、供應鏈依賴進口的行業、以及對現金流敏感的小型企業等。
未來的焦點將是退款規模、退款涉及的利息成本和供應鏈佈局恢復等。不過,關稅退款本身並不能完全消除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業內預期川普政府可能會以其他形式安排稅制。
如果說關稅收入返還企業對企業來說是一筆意外之財,但這並不百分百利好消費者,因為漲價容易、降價難。消費者層面的價格傳導仍具體取決於市場競爭和替代供應源等因素。
在美國政府關門的第二日(10月2日),川普提出了一個振奮美國民眾的“財政構想”,即利用關稅收入向民眾發放1000至2000美元的“退稅支票”。
川普將其形容為幾乎給美國人民的分紅。儘管“理想很美好”,但人們最終會意識到,關稅本身就是全民征稅,美國企業和消費者最終將承擔關稅成本,“全民分紅”計劃帶有明顯的政治意圖。
若川普敗訴,這一短暫提振民眾熱情的退稅計劃也將泡湯,這對於川普的2026年中期選舉帶來壓力。
巧的是,在11月5日聽證會前一天,美國各地選民正前往投票站,參加川普總統第二任期的首次重大地方選舉。美國政府關門和正在接受挑戰的關稅權力成為民主黨攻擊共和黨或川普政策的有力武器。
據CNN和民調機構SSRS最新的民調,川普支持率已回落至37%,為第二任期內在CNN民調中的最低水平,而不支持率攀升至63%,為兩屆任期內的最高值。
本質上,這場法律之爭的核心是界定美國總統權力。斯坦福大學憲法學教授Michael McConnerll表示,川普利用IEEPA來宣佈芬太尼和移民緊急狀態並征收關稅,這一創新性法律適用使得本案成為1952年以來最高法院審議總統權力邊界的最重要案件。
白宮發言人Kush Desai認為,川普總統合法行駛了國會授予他的關稅權,以保衛美國國家和經濟安全免受外國威脅。
而Wiley Rein的貿易律師Tim Brightbll從上訴法院的裁定結果中發現,即使IEEPA允許總統擁有關稅權力,美國政府在全球關稅的廣度和范圍上也超出了權限。
倘若最高法院明確否定基於特定法源的關稅授權,可能會對總統未來在進口監管、國家安全相關貿易措施的權力邊界產生重要影響,促使立法層面對權限進行調整或明確授權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