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行情
新闻
分析
交易工具
投资课堂
股票
评分
Scan to Download
One power score. Smarter investment decisions
English
繁体中文
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简体中文
Español
Português
Deutsch
한국어
日本語
登录
注册
注册
新闻
全部
编辑精选
外汇
商品
股票
指数
加密货币
技术分析
财经指标
其他
只看重要
韩国综合指数收涨2.57% 报4042.83点
金吾财讯 | 韩国综合指数收涨2.57%,报4042.83点。据知情人士称,SK海力士公司已开始在位于韩国中部清州的M15X工厂的无尘室安装生产设备,预计将于明年投入运营。M15X工厂是对现有M15工厂的扩建,SK海力士计划在今年内竣工,将成为该公司高带宽存储器(HBM)产品的主要生产中心。
金吾财讯
10月27日 周一
日经225指数收涨2.46% 报50512.32点
金吾财讯 | 日经225指数收涨2.46%,报50512.32点。穆迪的经济学家在一份报告中表示,日本央行可能会在本周四维持利率不变,原因是日本贸易表现欠佳,国内需求脆弱,给经济前景带来压力。他们表示:“高市早苗就任日本首相后,日元大幅贬值,反映出市场对潜在的财政扩张以及日本央行独立性受到威胁的担忧。”经济学家认为,一旦投资者认识到财政扩张将是温和的,日本央行的独立性将保持不变,市场的反应可能会逆转。他们的基本预测是央行将在明年1月份加息。
金吾财讯
10月27日 周一
韩国KOSPI指数收涨2.57%
10月27日,韩国KOSPI指数收盘上涨2.57%,报4042.83点。
财华社
10月27日 周一
日经225指数收涨2.46%
10月27日,日经225指数收盘上涨2.46%,报50512.32点。
财华社
10月27日 周一
<板块检测> 大市最新5大升幅板块
恒指指数最新报26427.85点,升1%;国企指数最新报9467.19点,升1.1%。当前最新5大升幅板块名单:板块名称板块涨跌幅(%)名称代码个股涨跌半导体4.8中芯国际(00981)82.8(3.5%)金属与采矿3.4中国宏桥(01378)28.7(3.5%)工业机械与设备3.2中国重汽(03808)25.32(0.2%)休闲设备与用品2.3泡泡玛特(09992)233.8(1.5%)软件服务1.9腾讯控股(00700)654(2.6%)
金吾财讯
10月27日 周一
<板块检测> 大市最新5大跌幅板块
恒指指数最新报26427.85点,升1%;国企指数最新报9467.19点,升1.1%。当前最新5大跌幅板块名单:板块名称板块涨跌幅(%)名称代码个股涨跌零售业-0.2周大福(01929)16.09(1.8%)电讯业-0.2中国移动(00941)85.1(-0.4%)银行-0.1建设银行(00939)7.87(-0.3%)
金吾财讯
10月27日 周一
英诺赛科(02577)涨超11% 机构指公司是唯一有能力提供完整氮化镓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金吾财讯 | 英诺赛科(02577)股价走高,截至发稿,涨超11%,报78.35港元,成交额6.55亿港元。消息面上,日前,英诺赛科公布,公司正与英伟达合作,共同推动支持800VDC电源架构的全氮化镓(GaN)电源解决方案,以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数据中心“Al Factories”的发展,大幅提升能源效率及功率密度,并减少能耗与碳排放。里昂发布研报称,英伟达推广新的800 VDC AI服务器架构,可提高电源效率,并应于2027年上市。该设计证明了AI服务器对氮化镓的需求,该行估计该市场将有100亿美元的TAM。英诺赛科与Nvidia合作,是唯一有能力提供完整氮化镓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英诺赛科拥有30%的市场占有率,应有210亿元人民币的潜在收入份额,该行上调预测及目标价至113.6港元,并重申“跑赢大市”评级。
金吾财讯
10月27日 周一
京东获批香港保险经纪牌照,正式进军香港金融市场
10月27日,记者查询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官网了解到,京东旗下公司Jingda HK Trading Co.,Limited已于近日获批保险经纪牌照,可经营的业务为一般及长期业务(包括相连长期保险),负责人为Lam Che Chuen(林志全)。
老虎证券
10月27日 周一
【券商聚焦】中国银河维持信达生物(01801)“推荐”评级 指公司肿瘤领域龙头地位稳固
金吾财讯 | 中国银河证券发研报指,信达生物(01801)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加速推进新一代 IO及ADC疗法的全球化布局。本次合作包括IBI363(PD-1/IL-2α)、IBI343(CLDN18.2ADC)及IBI3001(EGFR/B7H3ADC)三款产品的授权出海,信达将获得12亿美元首付款(包括1亿美元溢价战略股权投资)及潜在里程碑付款,交易总金额最高可达114亿美元,后期公司还将获得产品上市后的商业化销售分成。与武田共同开发 IBI363,有望成为新一代IO基石疗法。信达将与武田在全球范围内共同开发IBI363,开发成本按40/60比例(信达/武田)分担;在美国市场共同推进商业化,按40/60比例(信达/武田)分配利润,由武田在共同治理和协商一致的开发计划下主导;在大中华区和美国以外市场的商业化权益授予武田,信达将获得潜在的研发和销售里程碑,以及最高达十几百分比的高位梯度销售分成。IBI363在2025ASCO会议披露优异数据,针对免疫耐药NSCLC鳞癌3mg剂量cORR=36.7%,mPFS=9.3m,12mOS率=70.9%,该适应症的全球Ⅲ期临床计划在数月内启动。本次交易达成后,双方将率先推进一线NSCLC和一线CRC适应症的全球开发,同时也将拓展更多适应症。信达生物已成为国内领先的集创新药研发、生产、商业化为一体的Biopharma,其中肿瘤领域龙头地位稳固,持续引领增长;综合管线领域突破第二增长曲线,为公司中长期发展提供想象空间。该机构预计公司2025-2027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8.91、148.36、200.2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24、13.78、20.59亿元,维持“推荐”评级。
金吾财讯
10月27日 周一
【热点】从“卡脖子”到“破局”:光刻胶板块爆发的国产化逻辑
经历近半个月的反复震荡后,A 股悄然逼近4000点,整体走势显著强于港股。这一表现背后,离不开算力龙头业绩超预期、CPO 板块获资金涌入等科技主线消息的积极催化。
财华社
10月27日 周一
苹果概念股普涨 鸿腾精密(06088)涨6.96% 机构指果链有望迎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
消息面上,华鑫证券发布研报称,iPhone17系列在上市后10天内于中国和美国的销量较iPhone16系列同期增长14%,表现显著优于前代。
金吾财讯
10月27日 周一
【异动股】高带宽内存板块拉升,精智达(688627.CN)涨13.46%
今日午盘,截至14:15,高带宽内存板块拉升。精智达(688627.CN)涨13.46%报187.0元,联瑞新材(688300.CN)涨10.31%报63.65元,拓荆科技(688072.CN)涨9.99%报314.56元,赛腾股份(603283.CN)涨5.97%报48.63元,中微公司(688012.CN)涨5.17%报295.9元,雅克科技(002409.CN)涨4.09%报83.29元,北方华创(002371.CN)涨3.76%报430.4元,兴森科技(002436.CN)涨3.69%报21.05元。
财华社
10月27日 周一
《新兴市场》亚洲股市大多上涨,因中美贸易前景乐观提振市场情绪
路透10月27日 - 亚洲新兴股市周一大多上涨,因有迹象表明中美贸易紧张局势有所缓和,风险偏好上升。但印尼股市大幅下跌,或创近七个月来最差单日表现。韩国.KS11和台湾.TWII股市均创下新高,各上涨约2.5%。中美两国高级经济官员周日已敲定一项贸易协议的框架,供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本周晚些时候决定是否签署。中美若达成贸易协议,将暂停美方加征关税及中方稀土出口管制措施。三菱日联金融集团(MUFG)资深汇市分析师Lloyd Chan表示:“这些讨论发出的积极信号可能会为即将于10月30日举行的习特会取得有利成果铺平道路。”“在此背景下,亚洲汇市和股市的正面动能短期内很可能持续。”...
路透社
10月27日 周一
【首席视野】董忠云: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A股有望恢复震荡上行趋势
董忠云、刘庆东、庞晨、王警仪、杨子萌(董忠云 系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摘要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共中央第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并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根据2035远景目标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目标,结合本次会议较为积极的定调,预计“十五五”期间经济增速或为4.7%左右甚至更高。稳定的经济增长有望巩固市场信心,为本轮慢牛托底。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具体领域上与十九届五中全会均涵盖12个大方向。其中,需要关注四点变化:1、现代化产业体系与科技创新,依旧分列前二,但排序调整。从“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的要求来看,科技依旧是未来五年的首要任务方向,同时顺序的调整或进一步强调科技创新向实体经济落地。2、国内市场建设方面,依旧排第三位,本次会议删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增“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和“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表述,预计国内市场供需比平衡有望得到改善,同时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财税体系等改革有望加速推进。3、在对外开放方面,排序从第九位大幅提前至第五位,新增“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表述,同时将对外开放明确描述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或在积极应对当前的逆全球化势头。4、民生发展方面,排序从第十提升至第九,本次会议新增“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表述,后续养老、育儿等民生问题有望得到财政进一步倾斜,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或将成为政策的重要抓手,住房保障体系有望完善。复盘近二十年的四次五年规划看,五年规划的成形为A股中期慢牛走势形成助力。公报发布后一周万得全A平均上涨3.08%,胜率75%,小盘风格和科技(TMT)板块胜率100%。A股方面,中期看,万得全A风险溢价触及三年均值后有所回升,投资者对风险的定价仍较为理性。短期看,市场交易活跃度降温,9月以来万得全A换手率10日移动平均滚动一年分位数由近90%的高位回落至60%以下。结构上,此前热门行业调整后重新迎来配置机会。中航证券军工组对军工行业2025年四季度展望:1、随着“十五五”开启,市场对新订单预期逐步增强,近期预期的逐步落地也将对未来进一步的预期进行强化;2、相比其余行业的下行压力,比较优势将更加凸显;3、无人化、智能化装备的高景气发展,有望带动军工电子等领域的订单恢复和毛利率的提升;4、地缘事件的反复,军贸是打开军工市场天花板的重要逻辑;5、“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深海科技、大飞机、军贸、核聚变”等大军工板块轮动特征清晰。投资建议:往后看,部分机构年内已获得较大盈利,四季度或更倾向于稳健。10月底APEC峰会上,中美有望在贸易问题上取得进展,两国元首存在会见的可能,市场担忧有望缓解。同时,10月底美联储有望继续降息25个基点,11月A股进入业绩真空期,“十五五”规划纲要内容为市场提供新热点,A股或将恢复震荡上行趋势。结构上,往年四季度主线往往出现切换,此前热门行业均有望迎来轮动式上涨的机会,建议均衡配置。同时,关注公报中对于智能化、航天、新需求、海洋等方面的新表述。本周市场回顾根据同花顺数据,本周市场整体上涨,上证指数(2.88%)、深证成指(4.73%)、沪深300(3.24%)、科创50(7.27%)、创业板指(8.05%)、中证500(3.46%)、中证1000(3.25%),均表现较强。行业风格上,成长风格表现较强,上涨5.83%。分行业来看,申万一级行业中通信、电子、电力设备表现较强,分别上涨11.55%、8.49%、4.90%;农林牧渔、食品饮料、美容护理表现较弱,分别下跌1.36%、0.95%、0.09%。市场情绪方面,本周市场活跃度有所下降,日均成交金额为17973.14亿元,较上周减少3955.36亿元。估值方面,A股整体市盈率为22.58倍,较上周上涨2.94%。正文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共中央第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习总书记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会议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并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根据2035远景目标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推算,假设“十四五”至“十六五”增速较稳定回落,2026年至2030年增速中枢或为约为4.7%。结合本次会议较为积极的定调,预计“十五五”期间经济增速或为4.7%左右甚至更高。稳定的经济增长有望巩固市场信心,为本轮慢牛托底。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具体领域上与十九届五中全会均涵盖12个大方向。其中,需要关注四点变化:1、现代化产业体系与科技创新,依旧分列前二,但排序调整。从“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的要求来看,科技依旧是未来五年的首要任务方向,同时顺序的调整或进一步强调科技创新向实体经济落地。2、国内市场建设方面,依旧排第三位,本次会议删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增“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和“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表述,预计国内市场供需比平衡有望得到改善,同时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财税体系等改革有望加速推进。3、在对外开放方面,排序从第九位大幅提前至第五位,新增“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表述,同时将对外开放明确描述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或在积极应对当前的逆全球化势头。4、民生发展方面,排序从第十提升至第九,本次会议新增“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表述,后续养老、育儿等民生问题有望得到财政进一步倾斜,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或将成为政策的重要抓手,住房保障体系有望完善。复盘近二十年的四次五年规划看,五年规划的成形为A股中期慢牛走势形成助力。公报发布后一周万得全A平均上涨3.08%,胜率75%,小盘风格和科技(TMT)板块胜率100%。国内方面,9月金融数据显示,经济内生活力持续增强,增长动能稳步修复。M1-M2剪刀差连续第五个月收窄,续创2022年以来新高,显示实体经济和市场主体经营活动活跃度在逐渐提升,资金活化程度显著提升。与此同时,M2-社融剪刀差9月回落至-0.3%,重回负区间,显示堆积在金融体系的剩余流动性回落,或因宽货币效果逐步显现,实体需求边际回暖。A股方面,中期看,万得全A风险溢价触及三年均值后有所回升,投资者对风险的定价仍较为理性。短期看,市场交易活跃度降温,9月以来万得全A换手率10日移动平均滚动一年分位数由近90%的高位回落至60%以下。结构上,此前热门行业调整后重新迎来配置机会。结构上,当前科技板块成交热度有所降温,对比此前高点具备上升空间,等待新质生产力政策推进和业绩确认。中期看,科技叙事有望进一步发酵。当前TMT板块占万得全A成交额比例超过30%,2025年初DeepSeek领衔的科技行情一度将TMT板块成交额占比推升至超过40%,另外,自2015年以来,当前以成交额占比度量的科技板块热度也并未超过2023年4月、2023年6月和2019年12月,显示科技板块仍具备热度提升的空间。短期来看,科创50估值已经提升至创设以来的较高位置,叙事已得到市场认可,当前三季报窗口期,等待业绩进一步确认。中期来看,在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加确认科技是未来五年首要任务方向,政策预期有望升温,科技成长作为弹性较高的版块,可等待叙事进一步发酵。美联储10月或将继续降息25bp,资源品中涨价链中经历盘整和业绩兑现后,配置性价比重现。当前进入三季报密集披露窗口期,市场对于上市公司业绩的关注度上升,资源品中涨价逻辑持续演绎的方向,业绩预期升温。铜、稀土等作为算力领域的上游资源品,一方面短期供给紧张,另一方面长期需求受到算力革命推动,相关方向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美联储宽松周期已开启,国内宽货币周期有望与海外共振,顺周期、资源品的涨价预期上升。当地时间周五(10月24日),美国劳工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通胀数据全线低于预期。数据显示,美国9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3%,低于今年8月和市场预期的0.4%。同比涨幅录得3%,也较预期低了0.1个百分点,但3%仍是2024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CME“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美联储10月底会议上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以达到近99%,略超1%的概率认为会维持利率不变。CPI报告公布后,美股三大期指盘前短线冲高。中航证券军工组认为,三季度结束,军工行业2025年四季度作出如下展望:1、随着2025年三季度的结束,军工企业过去交付的订单有望逐步回款,伴随多项重大订单的披露,一定程度上释放出基本面修复信号。随着“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开启,市场对新订单预期逐步增强,预期的逐步落地也将进一步对预期进行强化,这也将成为军工行情持续夯实基础,预计业绩将逐季度改善;2、军工行业的上行态势,相比其余行业的下行压力,比较优势将更加凸显;3、无人化、智能化是未来军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无人化、智能化装备的高景气发展,有望带动军工电子等领域的订单恢复和毛利率的提升; 4、军贸是打开军工市场天花板的重要逻辑,近期沙特阿拉伯和巴基斯坦正式签署共同战略防御协议,地缘事件的反复刺激或将持续提升世界各国对国防安全的重视程度,从而为我国军贸出口带来“商机”,抬升我国军工行业的市场天花板;5、“大军工”板块方面,“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深海科技、大飞机、军贸、核聚变”等大军工板块轮动特征清晰,我们认为,这些新域新质主题仍将会不断深化、反复演绎。在进一步丰富军工行业投资主线的同时展现出较强的板块韧性与活力,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单一领域过热带来的波动风险。投资建议:往后看,部分机构年内已获得较大盈利,四季度或更倾向于稳健。10月底APEC峰会上,中美有望在贸易问题上取得进展,两国元首存在会见的可能,市场担忧有望缓解。同时,10月底美联储有望继续降息25个基点,11月A股进入业绩真空期,“十五五”规划纲要内容为市场提供新热点,A股或将恢复震荡上行趋势。结构上,往年四季度主线往往出现切换,此前热门行业均有望迎来轮动式上涨的机会,建议均衡配置。同时,关注公报中对于智能化、航天、新需求、海洋等方面的新表述。风险提示:国内政策推行不及预期;地缘政治事件超预期;海外流动性宽松不及预期。
金吾财讯
10月27日 周一
【首席视野】熊园:“十五五”大方向已定,如何跟踪?
熊园、朱慧(熊园 系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近半月,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中美经贸谈判有新进展。我们对每半月重大政策进行跟踪:1)中央、部委重要会议与政策;2)地方政策;3)行业与产业政策。本期为近半月(2025.10.13-10.26)的政策跟踪。核心观点:总体看,近半月政策继续聚焦谋划“十五五”,具体有5大焦点,包括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并发布会议公报、召开精神解读会、多部门多地学习传达四中全会精神,中美经贸会谈有新进展,财政部宣布两项增量政策等。其他可关注:总理经济形势专家与企业家座谈会、新设立10.25为台湾光复纪念日、设立7地数字经济试验区等。倾向于认为:短期看,年内政策虽会“加力”、但更多还是“托而不举”、也会更多为明年开年布局;中长期看,四中全会明确了未来5-1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大原则、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产业新方向,后续将“夯实基础、全面发力”。总体看,继续提示:事情正在起变化,四中全会也定调积极,建议乐观点、乘势而上、调整就是机会,紧盯4大点:“十五五”规划的更多细节,包括《建议》全文&总书记关于《建议》的说明(预计10.27这周前半周)、各部委“学习会”、可能的辅导读本等;中美经贸谈判进展,包括10.24-27经贸磋商结果、10月底可能的中美元首会晤;10.27金融街论坛金融口领导讲话等;美联储和我国央行的动作。1、总体看,近半月政策继续聚焦谋划“十五五”,具体有5大焦点:>一、10.21-23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并发布会议公报,公报是摘要版,有新目标、新提法、新对策,本次还额外增加了经济议题,要求“坚决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二、10.24中央四中全会精神解读会,有不少“剧透”,重点关注增量信息,包括外部环境直指“大国博弈更加复杂激烈”,首提“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应会设定定量目标),直接点名新能源、新材料、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行业,首提“准入又准营、中国人经济”等。>三、多部门多地学习传达四中全会精神,首要做好宣讲、宣传,并紧扣抓好四中部署,对标对表、科学谋划编制本部门本地区“十五五”规划纲要,以及抓好年内经济工作。>四、中美经贸会谈有新进展,包括10.18中美经贸双方牵头人举行视频通话,10.24-27中美经贸团队在马来西亚举行中美经贸磋商,且10.24商务部表示,“前4轮经贸磋商充分证明,中美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基础上,完全可以找到解决彼此关切的办法”。>五、10.17财政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两项增量政策,一是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下达地方(较上年增加1000亿元),用途新增用于经济大省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二是明确将继续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其他可关注:总理经济形势专家与企业家座谈会、新设立10.25为台湾光复纪念日、设立7地数字经济试验区等等。2、具体看,近半月(10.13-10.26)重大政策如下:>重要会议与政策:聚焦学习传达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谋划“十五五”。>地方政策:多地学习四中全会精神,重点抓好宣传、宣讲、落实。>行业与产业政策:地方继续松地产;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三年倍增”。风险提示:外部环境、政策力度、地缘博弈等超预期变化。报告摘要:一、重要会议与政策:聚焦学习传达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谋划“十五五”。1、重要会议:关注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发布会、各部门学习传达会。>10.21-23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并发布会议公报,公报可视为是“十五五”规划《建议》稿的“摘要”,有新目标、新提法、新对策,尤其是对“十五五”发展环境更担忧;总基调延续“稳中求进”,重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新增2035年实现“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新提“航天强国”建设;延续强调2035年翻番的目标,指向未来5年应还会设定偏高的GDP目标(2026年可能定5%左右);12项主要任务中,“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扩内需”位居前三,“现代化产业体系、对外开放、民生”顺序明显前移等。更多细节紧盯四中全会精神解读发布会、《建议》全文、总书记关于《建议》的说明等。此外,本次额外增加了经济议题,要求“坚决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倾向于认为,短期政策虽会“加力”、但更多还是“托而不举”、也会更多为明年开年布局。>10.24中共中央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会,有不少“剧透”,重点关注增量信息,包括:1)明确《建议》稿的大体结构,首提“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后续应会新增定量目标;2)明确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四大方向,并直接点名新能源、新材料、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行业;3)锚定2035年建设科技强国目标,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有新要求;4)强大国内市场焦点在于扩内需,把握好投资于人、统一大市场新要求;5)坚定扩大对外开放,首提“准入又准营”、“中国人经济”;6)特别提及“一老一小”,继续优化生育支持政策,挖掘养老服务、银发经济潜力。>多部门学习传达四中全会精神,紧扣抓好四中部署、编制好“十五五”规划纲要,有3大关注:1)国务院党组重点抓好“十五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科学设置指标体系,提出分领域具体目标,谋划一批带动性强的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2)央行、证监会均提及资本市场建设,如央行“维护股市、债市、汇市等金融市场平稳运行”,证监会“进一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持续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包容性、适应性和吸引力、竞争力”;3)科技部、工信部均聚焦科技创新、产业融合、新质生产力。>10.17财政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两项增量政策,一是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下达地方,较上年增加1000亿元,并拓展支持范围,除了用于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支持地方化债、清欠账款外,还安排额度用于经济大省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二是明确将继续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支持重点项目开年建设资金需求。>中美关系:10.18中美经贸双方牵头人举行视频通话,10.24-27中美经贸团队在马来西亚举行中美经贸磋商,且10.24商务部表示,“前4轮经贸磋商充分证明,中美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基础上,完全可以找到解决彼此关切的办法”,短期关注经贸磋商结果、10月底可能的中美元首会晤。>其他可关注:多部门召开“十五五”规划座谈会;10.24人大常委会决定以法律形式将10.25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10.14总理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部署抓好“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良好开局。2、部委政策:聚焦住宿业发展、完善海外综合服务、数字经济试验区。>10.17商务部等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住宿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也是服务消费的重要部分,文件旨在推动住宿业“品质化、智慧化、融合化、绿色化、国际化”,从培育主体、优化环境、强化支撑等6方面提出17项具体政策。>10.17商务部等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我国首份涉外服务领域的指导文件,健全海外服务、加强经贸保障。>10.16国家数据局发布《关于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的复函》,在天津、雄安新区、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四川7地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创新融合等7方面形成158项改革事项清单,支持各地因地制宜试点。>10.14发改委印发《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支持重点行业和基础设施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包括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机械等重点行业,以及供热、算力等基础设施。二、地方政策:多地学习四中全会精神,重点抓好宣传、宣讲、落实。近期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学习传达四中全会精神,首要是抓好宣传、宣讲、落实,也强调因地制宜。其中,多地强调对标对表、科学谋划本地区“十五五”规划,突出核心任务,如浙江强调“必须牢牢扭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北京“纵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广东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等;此外,各地也多部署年内经济工作,坚决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如内蒙古“拿出更大劲头大抓招商、大抓项目、大抓投资”。三、行业与产业政策:地方继续松地产;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三年倍增”。1、近期地方继续松地产,仍多围绕购房补贴、优化公积金贷款支持政策。其中,围绕购房补贴、定向团购、企业奖励、贷款利息贴息等方面推出多项举措;成都“商转公”政策进一步扩大受益范围,取消“本市缴存”限制;南京推出多子女家庭公积金支持政策等。2、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三年倍增”行动。10.15发改委等发布2025-2027年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明确到2027年底在全国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满足超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部署五大专项行动,包括公共充电设施提质升级、居住区充电条件优化等,实现城市、高速及农村地区充电网络全覆盖,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化发展。正文如下:一、重要会议与政策:聚焦学习传达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谋划“十五五”。1、重要会议:关注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发布会、各部门学习传达会。中共中央:二十届四中全会在京召开事件:10月20日-23日,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总书记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简评:会议公报是“十五五”规划《建议》稿的“摘要”,有新目标、新提法、新对策。更多细节紧盯四中全会精神解读发布会、《建议》全文、总书记关于《建议》的说明、辅导读本等资料。此外,本次额外增加了经济议题,要求“坚决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倾向于认为,短期政策虽会“加力”、但更多还是“托而不举”、也会更多为明年开年布局(详见此前报告《新目标、新对策—四中全会公报的关键看点》)。>定位看,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之年,本次如期召开四中全会,并审议通过了“十五五”规划编制《建议》稿,也大体确定了后续至少5-10年经济社会发展路线图。需注意,本次同二十届三中全会,额外增加了经济议题,要求“坚决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总体看,会议公报可视为“十五五”规划编制《建议》稿的摘要版,主要是大方向、大原则、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对比十九届五中全会定调“十四五”,新提“航天强国”,2035远景目标新增“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延续强调到2035年翻番的目标,未来5年应还会设定偏高的GDP目标(2026年可能定5%左右)。>具体看,本次延续部署了12项主要任务,其中“现代化产业体系、对外开放、民生”顺序前移、“优先级”提升,重点关注新提法,如: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提“三化”方向;扩内需未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为突出“投资于人、新供给带动新需求”;民生保障部分特别提及“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国防和军队新提“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流程看,公报可视为《建议》稿的“摘要”,有3大特别关注:10月24日上午的四中全会精神解读发布会(已开);《建议》全文、总书记关于《建议》的说明;各部委“学习会”、可能的辅导读本。中共中央:四中全会精神解读会事件:10月24日,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政策研究室、中财办、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卫健委有关人士出席。简评:10.24四中全会精神解读发布会主要围绕经济形势与发展目标、强科技、扩内需、扩开放、保民生解读,也有不少“剧透”,应均是后续“十五五”规划编制《建议》全文的有关信息,重点关注增量信息:>增量1:会议明确《建议》稿的大体结构,对市场关心的定量目标设定也有回应,首提“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明确《建议》共有15个部分、61条,分为三大板块:总论、分论(分领域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结束语。发布会也明确,《建议》主要提出定性目标,具体的定量指标和重大工程项目将在明年“十五五”规划《纲要》中予以明确,按流程《纲要》在明年3月全国两会审议。具体目标上,延续“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首提“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应会在定量目标中有所体现。>增量2:明确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四大方向,并直接点名新能源、新材料、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行业。包括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初步估计未来5年会新增10万亿元左右的市场空间,点名“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新兴产业,且直指上述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增量3:锚定2035年建设科技强国目标,“十五五”时期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有新要求。如“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等。>增量4:强大国内市场焦点在于扩内需,把握好投资于人、促消费、扩投资、稳民营、统一大市场新要求。后续具体政策方向包括,“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完善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等举措”“提高民生类政府投资比重”“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等。具体规模方面,明确“十五五”将建设改造地下管网超过70万公里,新增投资需求超过5万亿元。>增量5:“把握大势、破浪前行”,坚定扩大对外开放,首提“准入又准营”、“中国人经济”。突出重点领域和新提法,包括“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市场准入和开放领域”“落实好“准入又准营”,营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既看GDP也看GNI,既重视‘中国经济’也重视‘中国人经济’”等。>增量6:特别提及“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一老一小”,继续优化生育支持政策,挖掘养老服务、银发经济潜力。其中,生育支持政策方面,“发挥育儿补贴、个税抵扣等政策的综合作用,发展普惠托育和托幼一体化服务,完善落实生育保险和生育休假制度”等;养老服务方面,“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特别关注“优化就业、社保等方面的年龄限制政策,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等。多部门陆续学习传达四中全会精神多部门学习传达四中全会精神,紧扣抓好四中部署、编制好“十五五”规划纲要,有3大关注:1)国务院党组重点抓好“十五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科学设置指标体系,提出分领域具体目标,谋划一批带动性强的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2)央行、证监会均提及资本市场建设,如央行“维护股市、债市、汇市等金融市场平稳运行”,证监会“进一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持续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包容性、适应性和吸引力、竞争力”;3)科技部、工信部均聚焦科技创新、产业融合、新质生产力。国资委:科学谋划国资央企“十五五”规划事件:10月23日,国资委召开央企“十五五”规划工作座谈会。主要内容:强调科学谋划国资央企“十五五”规划,着眼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立足国家所需、产业所趋、央企所能,深入推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指标体系。科技部:科学谋划“十五五”科技创新发展思路与任务事件:10月17日,科技部召开“十五五”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工作地方、部门座谈会。主要内容:会议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十五五”规划编制的重要指示精神,并听取各方意见建议。阴和俊指出,“十五”是科技强国建设的关键攻坚期,需科学谋划发展思路与任务举措。他强调要强化战略统筹、促进科技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财政部:新增5000亿元债务限额、继续提前下达2026年额度事件:10月17日,财政部召开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财政部宣布采取两项措施巩固经济回升势头:一是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下达地方,规模较上年增加1000亿元,并拓展支持范围;二是明确将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通过加强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支持经济发展。国务院:加力提效实施逆周期调节并扩大内需事件:10月14日,国务院召开总理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主要内容:会议表明要以更宽视野准确把握经济形势,坚定信心。李强强调,要加力提效实施逆周期调节,持续用力扩大内需、做强国内大循环,并多措并举营造一流产业生态,综合治理行业无序和非理性竞争。2、部委政策:聚焦住宿业发展、完善海外综合服务、数字经济试验区。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住宿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事件:10月17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住宿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主要内容:旨在推动住宿业品质化、智慧化、融合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以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文件从培育主体、优化环境、强化支撑等六个方面提出17项具体政策,包括加强品牌建设、推动业态创新与智慧化转型、提升涉外接待能力、规范市场秩序等,以促进住宿业高质量发展并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助力。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事件:10月17日,商务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主要内容:作为我国首个海外综合服务领域的指导文件,《指导意见》着力构建与对外投资贸易发展相适应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文件提出6方面16项具体举措,包括优化公共服务、集成地方服务、健全海外服务、加强经贸保障、拓展专业服务及提升企业能力,旨在打造央地联动、资源集聚的服务生态,为出海企业参与国际合作、维护海外权益提供有力支撑。国家数据局:在7地部署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事件:10月16日,国家数据局发布《关于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的复函》。主要内容:我国将在天津、河北雄安新区、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四川7个地区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方案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创新融合等7个方面形成158项改革事项清单,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开展试点,通过制度创新破解数字经济发展瓶颈,推动条件成熟的改革举措转化为全国性政策。发改委:印发《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事件:10月14日,发改委印发《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主要内容:《办法》明确专项支持重点行业和基础设施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具体包括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机械等重点行业,以及供热、算力等基础设施,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推动相关领域节能降碳工作。二、地方政策:多地学习四中全会精神,重点抓好宣传、宣讲、落实。近期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学习传达四中全会精神,首要是抓好宣传、宣讲、落实,也强调因地制宜。其中,多地强调对标对表、科学谋划本地区“十五五”规划,突出核心任务,如浙江强调“必须牢牢扭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北京“纵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广东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等;此外,各地也多部署年内经济工作,坚决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如内蒙古“拿出更大劲头大抓招商、大抓项目、大抓投资”。三、行业与产业政策:地方继续松地产;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三年倍增”。1、近期地方继续松地产,仍多围绕购房补贴、优化公积金贷款支持政策。其中,围绕购房补贴、定向团购、企业奖励、贷款利息贴息等方面推出多项举措;成都“商转公”政策进一步扩大受益范围,取消“本市缴存”限制;南京推出多子女家庭公积金支持政策等。2、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三年倍增”行动。10.15发改委等发布2025-2027年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明确到2027年底在全国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满足超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部署五大专项行动,包括公共充电设施提质升级、居住区充电条件优化等,实现城市、高速及农村地区充电网络全覆盖,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化发展。
金吾财讯
10月27日 周一
【首席视野】赵建:下一个“五年”,规划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赵建、金超(赵建系西京研究院院长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成员)光阴如梭,人生有几个五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以五年为一个“年轮”。改革开放以前叫“五年计划”,改革开放以后叫“五年规划”。一眨眼,我们迎来了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十八大以来的第四个“五年规划”。回想前三个,无一不是在惊涛骇浪和暴风骤雨中前行,但最后也无一不有惊无险。十二五的主题是在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双重冲击下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在外需大幅收缩的情况下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主要是房地产和金融业来扩大内需。但是最后出现了环境危机(雾霾Pm2.5)和金融波动(2015年的股灾、汇灾,安邦华融等债务集团乱相)。十三五的主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更多的是对十二五期间的金融和环境进行整治,所谓的供给侧改革。期间遇到了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战,开始构建以内需为主的新发展格局。安全取代发展成为国家意志和时代主题。十四五是在千年疫情大冲击的复杂局势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大整顿的方式开启高质量发展转型。外有疫情、战争、科技等冲击,内有房地产调整、地方债化债、物价低位运行等多种不利因素,正经历历史最严重、持续最长的结构性紧缩。今天,可以说面对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复杂的内外局势,十五五规划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顶层设计,既要保持战略定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又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解决当下迫在眉睫的现实挑战?规划细则很快就会给出答案。但是现实并非是由文本编织的简单图景,我们需要深刻理解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规律,以此为基础结合十五五规划展现出来的国家意志,综合筹划个人的五年发展规划和资产配置。毕竟,还是那句话:规划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形势比人强。 正 文 01十五五规划所处的发展阶段至为关键:在"后发展时代"的复杂转型中寻找动态平衡当前中国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可以称为“后发展时代”:后工业化、后城市化、后全球化叠加共振,各种结构性矛盾丛生,在房地产“漫长的告别”后,依然在转型的旷野中苦苦追寻新的动力源泉。这一阶段犹如一架结束高速飞行的客机,需在保持平稳的同时应对外部环境冲击、内部动力切换造成的波动以及稳定乘客心理等问题中,实现惊险的"软着陆"。对于国家规划来说,诗和远方当然很重要,但如何在这一过程中"体面地告别过去",避免硬着陆带来的社会震荡,成为十五五规划的首要现实命题。从历史维度看,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并非始于今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先后经历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如今则面临着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第三次大转型。这次转型的复杂性在于,我们不仅要完成发展模式的转换,还要应对全球格局的重构,更要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特别是体制机制层面存在的制度性障碍。这些体制性问题的化解,直接关系到转型的成败。后工业化阶段的挑战尤为严峻。国际经验表明,当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峰值后,通常会出现持续下降的过程。德国、日本等制造强国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成功将制造业比重稳定在20%-25%的合理区间。反观一些拉美国家,在工业化尚未完成时就过早去工业化,随即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目前制造业比重约为25%,正处于关键的十字路口。四中全会公报首次用“合理”二字描述制造业比重,这一表述背后是对产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我们需要的是"升级"而非"退出"制造业,是通过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改造,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让新兴产业夯实根基,但也不是执意提升工业化水平,而忽视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内外部矛盾与冲突。后城市化的内涵亟待深化。过去四十年的城市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硬件建设"先于"软件配套"的过程。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65%左右,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47%,2亿多农民工尚未完全融入城市。这不仅制约了内需潜力的释放,也带来了巨大的制度成本。十五五时期,城市化必须从"速度导向"转向"质量导向",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这就需要我们创新城市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城市群和都市圈,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让城市化真正成为“人”的城市化。后全球化时代的应对需要新智慧。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深刻调整。中国作为全球化的受益者和贡献者,面临着如何在新形势下继续推进对外开放的重大课题。与"十四五"时期相比,"十五五"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严峻。这不仅体现在贸易保护主义升温、技术封锁加剧等方面,更反映在全球治理体系面临的挑战上。在此背景下,中国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进一步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同时,要通过深化国内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增强对全球优质资源的吸引力。值得注意的是,“后发展”阶段的转型并非线性推进,而是相互交织、彼此影响。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调整直接影响城市化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全球化进程的变化又深刻影响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外部环境。这种多重转型的叠加,使得"十五五"时期的政策制定需要更强的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需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既要看到转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要认识到转型带来的巨大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新动能快速成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持续显现,这些都是我们应对转型挑战的有利条件。关键是要把握好转型的节奏和力度,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错失良机。02十八大以来三个五年规划的主题演进:从民生导向到安全为基的螺旋上升理解十五五,需将其置于十二五以来政策演进的连续谱系中,而非孤立看待。这种历史的、发展的视角,有助于我们把握政策演进的内在逻辑,从而更好地理解当前的政策取向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十二五(2011-2015)时期可以说是民生导向的初步确立期。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转变是,经济发展目标从单纯追求GDP增速转向更加注重发展的包容性和共享性。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的政策目标,并首次将基尼系数纳入监测指标。在产业政策方面,服务业被赋予更重要的地位,目标是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4个百分点。这种转向的背后,是对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深刻认识和对社会需求变化的及时回应。然而,这一转型过程并非一帆风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外部需求急剧萎缩,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不得不更多地依赖投资特别是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来拉动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更值得关注的是,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在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积累了房价过高、杠杆率飙升等风险。环境问题的凸显也是这个时期的重要特征。2013年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仅有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雾霾天气频现,引发了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金融领域的风险也开始显现,2015年股市与汇率的异常波动均暴露了金融监管的薄弱环节。治理方面,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一批重大案件得到查处,为后续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十三五(2016-2020)时期是新发展理念的确立和实践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标志着发展指导思想的重要飞跃。在创新发展方面,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015年的2%提高到2020年的2.4%,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60%,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3%,地表水优良比例提高到80%。但这一时期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爆发,外部环境发生显著变化。2020年新冠疫情的突然袭击,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尽管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但国际间的疫情应对矛盾、供应链的去风险措施以及后续的连锁反应,都给未来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外部环境趋紧的背景下,对"外循环"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加强了,2020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3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这反映出经济结构调整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十四五(2021-2025)时期的最大特点是发展与安全并重。"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成为核心关键词,同时"安全"的地位被空前提升。在产业发展方面,突出强调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体系。在科技领域,"科技自立自强"被确立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对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然而,这个时期也面临新的挑战。三条红线后,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对经济增长和财政运行带来了显著压力,地方债务风险防控任务陡升,需求不足成为突出矛盾。特别是2022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在低位运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连续下降,都反映出需求的恢复明显不及预期。这些问题的出现,既与周期性因素有关,也反映出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纵观这三个五年规划时期的演进,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政策主线:从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到注重发展质量,从强调单一经济目标到强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关注国内发展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种演进不是简单的线性替代,而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每个时期的政策重点都是基于当时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主要矛盾而制定的,既有连续性又有创新性。十五五规划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脉络中展开。它既要继承十四五时期确立的高质量发展方向,又要应对新阶段出现的新挑战新问题。特别是在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处理上,需要找到最佳平衡点。过度强调安全可能导致效率损失,忽视安全又可能带来系统性风险。这就需要我们在政策设计中更加注重精准性和协调性。03十五五规划的现实约束、主要矛盾与价值取向:在破立之间寻求新平衡1. 现实约束:深度转型期的多重压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可以概括为"多重压力"的深入化与复杂化。这些压力不仅包括周期性、结构性因素,还涉及偶然性的外部冲击和深层次的制度顽疾,它们相互交织、彼此影响,构成了十五五时期需要着力破解的难题。首先是供需失衡的深化。这不仅仅体现在传统的总量性过剩上,更体现在结构性的供需错配上。一方面,传统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产能利用率仍处于偏低水平。另一方面,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供需失衡正在从商品领域向要素领域延伸,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与技术工人短缺并存,资金"脱实向虚"现象尚未根本扭转。造成这种深层次供需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制度层面看,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尚未完全到位,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流动仍存在体制机制障碍,影响了资源配置效率。从供给端看,创新能力和保障不足是重要制约。虽然我国研发投入总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但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方面的投入及后续产出仍然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从需求端看,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有待提升。房价高涨期间,居民部门杠杆率快速上升,而房价的快速回落又损害了居民的资产负债表,一升一落都对消费能力构成了显著挤压。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过低,以及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增加等等,都制约了居民消费能力的增长。其次是财政金融风险的联动。这个问题在十五五时期尤为突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经过多年治理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根本解决仍需时日。目前地方政府显性债务规模易燃较大,隐性债务化解压力不减。更值得关注的是,在经济增长放缓、土地出让收入下降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的偿债压力进一步加大。与此同时,金融机构资产质量面临考验,部分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仍不容忽视。从体制层面看,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尽合理,地方政府缺乏稳定的主体税源,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和转移支付,这种财政体制安排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地方债务风险。财政金融风险的联动性在十五五时期可能进一步加剧。一方面,财政收支压力可能通过多种渠道向金融体系传导,如平台公司债务违约可能影响银行资产质量。另一方面,金融风险的处置最终可能需要财政资源支持,形成风险循环。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多管齐下:既要通过债务重组、期限置换等方式缓解短期压力,也要通过提升名义增长、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等举措建立长效机制,但关键是要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真正推进民生财政的落实。第三是通缩长期化对经济的深层次伤害。当前物价水平持续低位运行,CPI同比涨幅持续在0轴附近徘徊,PPI同比长期负增长。这种通缩压力不仅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和投资意愿,还可能加剧债务负担,形成"债务-通缩"循环。造成当前通缩压力的原因既有周期性因素,也有结构性因素。从周期性看,总需求恢复不及预期是直接原因。从结构性看,供给侧改革短期看可以去产能,但长期看整合后的规模集约优势,也可能通过成本传导对价格产生下拉压力。应对通缩压力需要宏观政策的精准发力。货币政策要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更加注重传导机制的畅通,推动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财政政策要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通过减税降费、增加支出等方式刺激总需求。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深化改革,破除制约内需增长的制度障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金吾财讯
10月27日 周一
<回购监测> 最新回购统计数据
2025-10-26股份回购统计名单名称代码回购股数(万股)回购金额(万元)首佳科技(00103)45.0035.55WING ON CO(00289)15.00192.93四洲集团(00374)0.200.50方正控股(00418)15.4011.55信利国际(00732)57.8068.78威高股份(01066)1.407.88加科思-B(01167)13.8098.14俊知集团(01300)104.6032.93普华和顺(01358)43.6064.09亲亲食品(01583)4.005.04康臣药业(01681)10.00151.80康宁医院(02120)1.3715.33医渡科技(02158)2.1211.97归创通桥(02190)5.00118.44固生堂(02273)14.06417.67乐华娱乐(02306)28.8070.58蒙牛乳业(02319)40.00574.47太平洋航运(02343)3.508.82美丽田园医疗健康(02373)5.00158.58易点云(02416)29.3060.64连连数字(02598)33.90269.17绿城服务(02869)20.8097.18中国飞鹤(06186)588.502369.77天福(06868)0.300.92北森控股(09669)52.38425.61贪玩(09890)10.00148.04联易融科技-W(09959)240.00737.82百胜中国(09987)1.78625.49
金吾财讯
10月27日 周一
【新股IPO】江西生物二次递表 人用TAT撑9成收入、家族控制体系特征鲜明
金吾财讯 | 据港交所10月26日披露,江西生物再度递表港交所主板。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曾于今年4月11日首次递表,后因满6个月未取得进展,申请自动失效。从业务格局来看,江西生物在中国人用 TAT(破伤风抗毒素)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与兰州生物形成“二分天下”的竞争态势,且前者长期主导市场,连续18年保持50%以上的市场份额。然而,高市场份额的光环下,也隐含两方面问题。其一,收入过于依赖单一产品。招股书显示,于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人用TAT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33亿元(人民币,下同)、1.84亿元及2.06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93.9%、93.0%及93.3%。为此,公司开始尝试逐渐降低对单一产品的依赖性,如开发蛇咬伤抗毒血清及马狂犬病免疫球蛋白F(ab’)2等。其二,股权结构高度集中于家族成员。集团起源于1969年成立的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江西分所,后经多次接管、更名与改制:1984年被吉安地区卫生局成立及监管的医疗卫生器材修配厂接管;1985年改制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并更名为“吉安地区健康实业公司;随后于1987年4月、1994年8月及1996年9月先后更名为江西省吉安地区生物制品所、江西吉安生物制品所及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2002年7月,公司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最终控制权由现任董事长兼执行董事敬玥的父母敬伟、姜雪获得;至2017年12月再次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并更名为“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最终控股权亦变更至敬玥,且沿用至今。敬玥透过海南至正与前海天正,拥有江西生物76.64%的表决权。在股东中还出现了不少敬玥家族成员的身影,如执行董事敬瑞华为敬玥的妹妹;持有公司4.66%股权的晗颐文化的陈敬宜及陈笑寒均为敬玥的亲属;持有公司1.68%股权的天顺实业由敬玥父亲的现任配偶温盛茹控制;持有公司0.78%股权的瑞庆祥投资股东姜洪涛为敬玥的亲属等等。分散股东中,2022年5月公司股权变更中,32名以每股15元价格受让股权的自然人里,王维玲、宋红霞、温安华及何群华四人明确为敬玥亲属。公司的关联交易对手方也暗藏家族关联。公司与碱泉子、金鹿草订立若干交易,两者均由金家大院控股,金家大院由敬玥父亲敬伟持有60%股权、弟弟敬瑞丰持有40%股权,本质是家族控制的关联主体。公司名称: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人:中金公司、招商证券国际控股股东:敬玥基本面情况: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人用破伤风抗毒素(“人用TAT”)提供商和出口商,也是全产业链贯通的抗血清平台商。公司已建立人用药和兽药的协同产品组合。除人用TAT外,公司的现有产品包括兽用破伤风抗毒素、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以及若干用于补充或支持PMSG治疗的激素类药物,这些产品将在完成上市批准的重新注册后投放市场。公司还建立了针对不同市场分部的多样化产品管线,包括丰富的人用抗蛇毒血清、马狂犬病免疫球蛋白F(ab’)2及多种兽用抗感染药物。竞争格局及竞争格局:全球人用抗血清产品的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320.9百万美元增加至2024年的4.0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9%,预计到2028年将继续增加至8.21亿美元,2033年达到20.95亿美元,2024年至2028年及2028年至203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9.1%及20.6%。中国人用抗血清产品的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4800万美元增加至2024年的6410万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9%,预计到2028年将继续增加至1.32亿美元,2033年达到2.91亿美元,2024年至2028年及2028年至203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9.9%及17.0%。人用TAT市场预计将比人用抗血清产品市场增长得更快,主要受破伤风预防与控制需求增加所驱动。破伤风被动免疫产品是预防破伤风的首选。特别是,人用TAT占破伤风被动免疫产品使用量50%以上。全球破伤风易发伤口病例从2019年的5.7亿增长至2024年的6.14亿,复合年增长率为1.5%。该趋势预计将继续保持,于2028年达到6.462亿,并于2033年达到6.867亿,2024年至2028年及2028年至203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3%及1.2%。中国破伤风易发伤口病例从2019年的8,880万增长至2024年的9,430万,复合年增长率为1.2%。预计于2028年将增长至9,540万,并于2033年增长至9,680万,2024年至2028年及2028年至203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0.3%及0.3%。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四家人用TAT生产商已获得上市批准,仅其中两家生产商仍在大规模生产及销售人用TAT。即江西生物与兰州生物。江西生物2024年生产的人用TAT的国内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62亿元,占中国市场总额的66.8%。财务状况:2022年-2024年,分别录得收入1.42亿元、1.98亿元及2.21亿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12.96%至9970.4万元。2022年-2024年,分别录得利润2646.8万元、5548.1万元及7514万元;2025年上半年,利润同比增长1.18倍至3683.8万元。招股书显示,公司经营可能存在风险因素(部分):1、公司的人用TAT于往绩记录期间产生大部分收入及利润。如果公司不能维持或增加人用TAT的销量、定价水平及利润率,并有效地使公司的产品供应结构多样化,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前景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2、公司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运营,如果公司无法与当前及未来的竞争对手进行有效竞争,或者如果公司的竞争对手开发出比公司更先进且更有效的产品,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前景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3、倘公司的产品从国家、省级或其他政府资助的医疗保险计划中被剔除或移除,公司的销量、盈利能力及业务前景或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4、若公司制造的产品未达到必要的质量标准,这可能会损害公司的业务及声誉,而公司的收入及盈利能力或会受到不利影响。5、倘公司无法以商业上可接受的成本获得数量充足且符合质量需求的原材料及生物资产,公司的业务可能会受到损害。6、倘公司无法成功完成临床开发、取得监管批准及实现候选产品商业化,或上述事项出现重大延迟,则公司的业务将严重受损。7、药品的研究、开发及商业化在所有重要方面均受到严密监管。倘公司或公司的业务伙伴未能遵守与公司的产品及候选产品的开发、生产、推广、销售及分销相关的法律法规,公司开展业务的能力可能会受到重大伤害。8、公司无法通过知识产权来获得并维持公司的产品及候选产品的专利保护,或倘获得的该等知识产权范围不够广泛,则第三方可能直接与公司竞争,而公司成功将所开发的任何候选产品商品化的能力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公司募资用途:1、候选产品的研发。2、建设并扩展新基地及生产线。3、优化公司的技术及流程。4、加强公司的销售及营销能力。5、一般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金吾财讯
10月27日 周一
港股异动 | 半导体行业股午后持续上攻!脑洞科技涨超13%,英诺赛科涨超12%
华盛资讯10月27日讯,港股半导体行业股午后持续上攻,脑洞科技涨超13%,英诺赛科涨超12%,华虹半导体涨超6%,中芯国际涨超4%。相关阅读政策催化:科技自立自强成为战略核心,半导体产业获强有力支撑政策面为半导体板块提供了强劲动能。国家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在近期会议中强调,“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被列为战略核心,会议公报中“科技”一词出现频次显著提升。这一政策导向与近日闭幕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一脉相承。业界观察指出,复杂国际环境倒逼国内加速芯片自主可控进程,半导体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为国内半导体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产业政策层面,《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
华盛证券
10月27日 周一
【异动股】游戏板块下挫,游族网络(002174.CN)跌5.56%
今日午盘,截至13:45,游戏板块下挫。游族网络(002174.CN)跌5.56%报12.73元,巨人网络(002558.CN)跌5.15%报38.29元,ST华通(002602.CN)跌5.01%报18.77元,*ST大晟(600892.CN)跌4.64%报4.11元,恺英网络(002517.CN)跌3.64%报24.1元,三七互娱(002555.CN)跌2.06%报20.0元,汤姆猫(300459.CN)跌1.96%报4.5元,ST凯文(002425.CN)跌1.77%报3.88元。
财华社
10月27日 周一
1
...
76
77
78
78
/
3047
79
80
...
3047
next page
KeyAI
请登录后使用 KeyAI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