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新闻

【热门行业】冬春航季启航遇业绩利好 航空股逆市有支撑 民航复苏逻辑再强化

金吾财讯 | 10月27日晚,中国南方航空(01055)发布第三季度业绩,营收为513.74亿元,同比增长3.01%;净利润为38.4亿元,同比增长20.26%。前三季度营收为1376.65亿元,同比增长2.23%;净利润为23.07亿元,同比增长17.40%。消息带动股价上扬,10月28日早间,中国南航H股一度涨近5.6%,最终收报3.01%,报4.79港元。对应A股中国南航亦涨1.52%,报6.7元人民币。南航业绩呈现“营收稳增、盈利提速”的良好态势,也强化了整个民航板块复苏逻辑,华源证券提到,展望后市,航空业Q3业绩有望成为长期行情启动信号。在市场整体波动的背景下,港股航空股逆市有支撑,国泰航空(00293)涨1.9%,美兰空港(00357)、北京首都机场股份(00694)跟涨。A股航空机场方面,厦门空港(600897)涨10.00%,吉祥航空(603885)涨0.67%,海航控股(600221)涨0.6%,中国国航(601111)涨0.47%,中国东航(600115)涨0.21%。从政策层面看,行业长期发展的支撑力持续增强。近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这将催生出数个万亿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这一政策导向为民航业打开了长期发展的想象空间,航空航天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将直接带动航空运输需求的扩容。值得注意的是,民航业目前已步入冬春航季,本季自2025年10月26日开始至2026年3月28日结束,共22周。据中国民航局数据,新航季共有210家国内外航空公司计划每周安排客货运航班11.95万班,比去年同期增长1.3%,整体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国内航班方面,59家航空公司计划每周安排国内航班9.8万班,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国际航班方面,191家航空公司计划每周安排国际航班21427班,比去年同期增长10.8%,通航83个国家。单就客运航班而言,新航季航司计划航班量为12.5万班/周,同比下降1.6%,延续了2025夏秋航季航班量同比回落的趋势,较2019年增长11.6%。整体而言,客运航班量同比回落,供给收缩有望进一步减轻行业“内卷式”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淡季期间部分航司开展飞机停场检修的实际需求,为后续运营效率提升奠定基础。基于对业绩、政策以及行业运行的积极信号,多家券商机构对民航业前景形成一致乐观预判。国泰海通证券表示,近期国内重要会议期间,民航市场客座率仍维持高位,国内票价保持同比上升,公商出行接近9月中旬水平,好于市场预期,催化市场对后续公商恢复与票价上升可持续的乐观预期。建议重点观察换季后公商需求恢复持续性。该行预计2025Q3行业盈利有望逆势增长,或再次高于19Q3,初步展现盈利上行趋势与潜力。冬航季局方继续严控时刻增长与低价竞争,“反内卷”效果值得期待,有望保障Q4淡季减亏与全年扭亏。中国航空具长逻辑,考虑票价市场化,若公商需求恢复可持续,2026年航司盈利中枢将开启显着上升且可持续。信达证券表示,行业客座率持续高位,国内外航线出行两旺,近期票价已实现持续转正,航司单位座收或显着修复。同时,随着“反内卷”措施及《公约》的落实,行业恶意低价现象有望消减,或能带动票价有所修复,进一步推动航司单位座收回升。叠加油价下行带来的成本下降,航司盈利或能进一步增长。民生证券认为9月国内机票价格数据同比回升由供需改善坚实驱动,紧供给逻辑未变,供需差持续收窄有望在2025Q4迎来拐点时刻,利用率、客座率持续在高位运行使得国内航线票价同比回升。9月初重大外事活动结束后商旅需求有所改善带动国内航线价格企稳回升,认为商旅需求持续改善有望带动四季度行业同比提价,提升板块投资情绪。国金证券此前提到,行业供需改善趋势确定,看好航司业绩释放。短期看,近期因私出行表现良好,公商务出行需求有望继续释放,行业客座率不断创新高,叠加“反内卷”政策,预计票价改善可持续,四季度航司利润将同比明显提升。中期看,受飞机制造商及上游零部件供应商产能制约,未来航空业供给增速将放缓,预计年化增速在3%左右,同时需求仍保持高个位数增长,供需优化将推动票价提升。航司票价弹性大,仅1%的票价增长将为大型航司带来10亿元以上的利润释放。
金吾财讯
10月28日 周二

香港金管局完成“数码港元”先导计划并阐述“数码港元”的未来发展方向

金吾财讯 | 香港金管局10月28日发布《“数码港元”先导计划第二阶段报告》(报告),介绍“数码港元”先导计划第二阶段(第二阶段)下11组试验的主要成果与经验。报告亦阐述了金管局就“数码港元”的最新政策立场。金管局自2017年起对央行数码货币(即“数码港元”)开始进行研究,并以分布式分类帐技术作为基础。研究工作涵盖了“数码港元”在批发及零售层面的潜在应用场景。第二阶段评估了“数码港元”在多种零售场景中的商业可行性及可扩展性,亦将“数码港元”与代币化存款(即代币化形式的商业银行存款)进行比较,以判断“数码港元”在零售场景中所能发挥的独特价值。第二阶段的11组试验涵盖三大主题的创新用例,包括代币化资产结算、可编程性及离线支付。试验结果显示“数码港元”及代币化存款能够促进具成本效益、可编程及稳健的交易,为用户带来好处。试验中更发现,监于香港健全的银行监管制度及全面的消费者保障,市民高度信任香港稳健的银行体系,因此市民对“数码港元”与代币化存款的接受程度相若。由于“数码港元”由金管局发行,不具有信贷风险,因此特别适合用于大额交易结算。金管局认为“数码港元”现阶段的需求集中于零售场景以外,因此未来将优先发展“数码港元”应用于批发层面。有金融机构已经在一些用例中使用“数码港元”,以支持代币化生态系统的发展与跨境支付场景,例如国际贸易结算。展望未来,金管局将继续推进政策、法律及技术等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为香港未来可能将“数码港元”推广至可供个人及企业使用做好准备。相关准备工作预计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而扩展“数码港元”的时机将根据国际发展、最新科技发展及市场需求作出调整。作为“数码港元”业界论坛的主要成果之一,金管局将公布一套共用代币化标准,以促进数码货币可编程性的广泛应用。这些标准旨在为“数码港元”的未来发展和应用奠定基础,以满足香港个人及企业的支付需求。
金吾财讯
10月28日 周二

中银香港(02388)首九个月提取减值准备前的经营溢利同比增长7.5%

金吾财讯 | 中银香港(02388)公告公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及业务回顾。首九个月,集团提取减值准备前的净经营收入按年上升6.3%至港币571.79亿元。计入外汇掉期合约的资金收入或成本后的净利息收入按年下降0.7%至港币433.00亿元,净息差按年收窄8个基点至1.54%。提取减值准备前的经营溢利445.7亿元,同比增长7.5%。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按年上升22.1%至港币90.51亿元,主要由于投资市场气氛回暖,集团把握客户财富管理需求殷切的机遇,强化理财产品和综合服务能力,证券经纪、保险、基金分销及管理佣金收入上升,信用卡业务、信托及托管和缴款服务的佣金收入亦有所增加。减值准备净拨备为港币51.23亿元,按年上升港币18.00亿元,主要由于若干客户内部评级下调及个别存量不良户情况转差而增提拨备。客户贷款及其他账项的年度化信贷成本为0.40%,较去年同期上升0.14个百分点。董事会宣布将于2025年11月26日派发2025年度第三次中期股息,每股港币0.29元。截至2025年9月30日,集团资产总额达港币44,657.13亿元,较2024年末上升6.5%。客户存款总额为港币30,013.06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0.2%,支储存款增加,定期、短期及通知存款下降,支储存款占比较2024年末上升6.6个百分点至53.0%。与2024年末相比,资产端客户贷款上升3.1%至港币17,290.39亿元,证券投资及其他债务工具亦上升。减值贷款比率为0.96%,持续优于市场平均水平。流动性覆盖比率、稳定资金净额比率和资本比率保持稳健。
金吾财讯
10月28日 周二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