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特约大V】聂振邦:从棒球比方看价投者 学习如何判断出手时机

金吾财讯2025年10月27日 00:35

金吾财讯 | 随着上回探讨了赛思·卡拉曼 (Seth Klarman) 于《安全边际》的30个重要思想的第十五、第十六和第十七个思想后,此探讨范畴已跨越一半。倘若大家有反覆思良已看了的首十七个思想,相信对如何做好价值投资已有较清晰方向;另若有严守个中亏避风险原则 (如思想十三、十四、十五等),投资绩效应见有所改善。今天会看第十八个思想,就是“等待最佳的击球机会”,卡拉曼引用巴菲特的一个比喻,他曾用棒球类比价值投资者 (下称“价投者”) 的自律。


一个长期导向型的投资者就好比击球手,比赛中没有出现好球 (击球手合适击球却没有办到;出现三次好球就会击球手出局),也没有出现坏球 (投球没有进到好球带;出现四个坏球后,击球手直接上一个垒) 的时候,击球手可以对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击球机会无动于衷,其中不乏旁人看为很可能就会挥棒的机会。价投者就是比赛的学习者,不论击中与否,他们都从每一次挥棒中汲取经验。他们要做到的是不会受别人的表现影响,只关注自己的成绩如何。他们有无尽的耐性,愿意等,直到一次绝佳的击球机会出现在他们面前——一个被低估了的投资机会。

价投者不会投资那些他们没有十分把握的,或者那些风险奇高的公司。而与价投者不同的,则是绝大多数的机构投资者有强烈的欲望一直满仓。他们表现得好像裁判总是在催促他们挥棒似的,因此他们迫切地感到自己应该每球必挥,惟恐错失投资机会,于是挥棒过于频繁,反倒牺牲了选择挥棒的效率。另外,许多散户投资者就像业余玩家,单纯地无法分辨哪一个才是好的击球机会。缺乏鉴别力的散户投资者和受限的机构投资者,当得知许多市场参与者也和他们一样,合理化自己高频挥棒的行为,回来的只是心灵上的藉慰,却无助改进投资绩效。


对价投者来说,击球不只应在好球带内,还应在自己的“甜蜜点”(最佳击球点)。当投资者没有被迫在时机成熟前投资的时候,表现才最好。有时候机会来了,但他们可能依然不挥棒,因为在一个普遍估值偏高的市况,最便宜的那只股票也依然是被高估价值。在一个安全的投资机会,如果有10%的回报率和15%的回报率的两只股票摆在面前,你肯定会想选择后者。而在其他市况,或许很多好机会接踵而至。比如在一个普遍恐慌的市场里,被低估的股票数量就会增加,被低估的程度也会提升。

相对的,一个普遍看涨的市况,被低估的股票数量和程度都会减少。当好机会充足时,价投者就可以从中认真筛选出他们觉得最具吸引力的机会。然而,当好机会稀缺时,价投者一定要表现出强大的自律性,这样才能保证分析估值的过程没有失误,不会在投资上花了“冤枉钱”。总而言之,眼下只能击出坏球的时候,投资者必须避免出手。


【作者简介】聂振邦 (聂Sir)
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金融服务系,
超过17年从事金融业和投资教学经验,
四本投资和理财书籍的作者。
香港证监会持牌人
【声明】笔者确认本人及其有联系者均没有出现以下两种情况,其一是在执笔前三十天内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发出后三个营业日内交易上述的股票。
此外,笔者现时也并未持有上述股份。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的信息仅供教育和参考之用,不应视为财务或投资建议。

相关文章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