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 - 在获得OpenAI的3000亿美元订单后,AI新焦点甲骨文股价暴涨36%但在随后的一周随后回落约10%,反映出投资人对这份合同实际履约可信度的担忧——包括甲骨文的“接单能力”和OpenAI的“给钱能力”。
9月18日周四,甲骨文股价下跌1.59%,在过去六个交易日有四日下跌,距离9月10日历史峰值下跌约10%。
甲骨文股价的巨震源于OpenAI等客户的大额订单,其在2026财年一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上披露剩余履约义务飙升至4550亿美元。
华尔街分析师“先喜后忧”,“喜”体现在花旗、美银等大行纷纷上调目标价,“忧”体现在甲骨文是否有能力将长期合同变现、以及客户(尤其OpenAI)是否给得起钱。
一方面,甲骨文是否具备足够的基础设施和财务实力来支持OpenAI庞大的算力需求;另一方面,商业化进程还在推进、迄今尚未盈利的OpenAI能否承担如此巨额的支出。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表示,这些合同凸显了甲骨文在AI基础设施业务的巨大潜力,但也带来了此前提示过的一些风险。穆迪在今年七月将甲骨文信用评级从稳定下调至负面。
穆迪指出,甲骨文将面临一个重要的交易对手风险,即依赖少数AI公司的大量承诺来为其商业模式提供支撑。这种交易对手风险是任何类型的项目融资的关键考量因素,尤其在依赖单一交易对手收入的情况下。
该机构称,甲骨文的数据中心建设实际上是世界上最大的项目融资之一。这种支出前景预计使得甲骨文的债务增长速度快于EBITDA增速,也将令甲骨文自由现金流在达到盈亏平衡之前很可能长时间保持负值。
在本身杠杆率较高的情况下,甲骨文扩建数据中心的财务压力将突出。尽管甲骨文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之一,但年度运营现金流不到谷歌、微软、亚马逊等巨头的四分之一。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Benjamin lee认为,甲骨文和OpenAI的合同对两家公司而言都是一场“冒险的赌博”,因为它涉及对数据中心容量进行过度投资。AI专家Gary Marcus将这笔交易形容为“泡沫峰值”(Peak Bubble)。
科技作家Ed Zirton的评论更加犀利,称这完全是甲骨文和OpenAI企图欺骗投资人和整个市场的荒谬行径。双方签署的合约根本没法履行,几乎可以肯定OpenAI将在未来几年内耗尽现金。
分析认为,OpenAI的问题在于其年度收入预计100亿美元、但要在五年内每年向甲骨文支付600亿美元,其支付能力可能要依赖比预期更爆炸性的AI收入增速。
据TradingKey股票分析工具,华尔街分析师给甲骨文股票的平均目标价为330.38美元,较目前有9.61%的上涨空间。乐观的是,目前还没有一位分析师给予卖出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