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 - 欧洲“先买后付”巨头Klarna(KLAR)是美股9月IPO市场最受关注的公司之一,尽管IPO前大幅上调了发行价并获得超20倍的超额认购,但Klarna IPO首日股价冲高回落,约15%的涨幅反映出市场的IPO热情远不及Circle和Figma。
9月10日,瑞典金融科技公司Klarna以40美元的IPO定价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开盘直奔57.2美元,最高涨幅30%,但随后涨幅持续缩窄,收涨14.55%至45.82美元。
人们原本预计,Klarna的上市将会延续近几个月的美国IPO热情,比如Circle首秀价格暴涨168.48%、Figma上涨250%和Bullish上涨83.78%等。尽管依然录得双位数的首日IPO涨幅,但Klarna“上市即巅峰”的表现令投资人不禁探究原因。
Klarna以提供“先买后付”的服务而闻名,主要为购物者提供小额免息分期付款,目前已在26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约9300万活跃用户。除了先买后付的贷方角色外,Klarna目前正通过拓展储蓄、支票账户和信用卡等业务转型为一家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
但是,该公司进军美国市场以来便承受巨大的盈利压力。在今年的前六个月,Klarna营收15.2亿美元,但净亏损1.53亿美元。
Affirm是Klarna在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但Klarna相对逊色的财务表现令投资人怀疑,“我为什么要买Klarna股票”。
瑞穗指出,在截至今年6月的12个月里,两家公司营收相当(Klarna 31亿美元、Affirm 32亿美元),但前者净亏损1亿美元、后者净利润5200万美元。
Klarna在2005年至2018年实现了连续十四年的正净利润增长,但进入美国市场后受到挑战。 Klarna解释称,要成为一家全球性公司,就必须在美国设立基地。他们已经制定了增长和盈利能力深思熟虑的平衡计划,尤其是在进入美国市场方面。
Klarna给小额消费提供分期贷款服务的商业模式受到质疑。有投资人士戏谑道,人们到底需不需要连墨西哥卷饼午餐这样的小额消费拆分成分期付款呢?
Klarna CFO Niclas Neglén回应称,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尤其是考虑到一半的美国人依赖循环信贷的方式进行消费的情况。
Neglén表示,“我认为这款产品比那种循环信用卡安全得多、智能得多,使用那些信用卡需要支付30%的利息、且要好几个月才能还清那顿墨西哥卷饼的钱”。
此外,怀疑论者也指责Klarna盲目鼓励弱势群体使用贷款服务的行为,因为先付后买有“掠夺性特征”——向未能按时分期付款的消费者收取罚款。在Klarna去年的总收入中,有13.6%源于客户在错过最后期限或推迟付款时产生的“提醒费”和“贪睡费”。
从宏观角度看,美国经济增长减速、消费者衰退的潜在风险等也给Klarna商业模式和信贷质量带来不确定性。
虽然人们还在热议2025年是美国IPO强势复苏的一年,但Circle等热门IPO股近段时间已大幅下跌,而同期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创下最高记录。
截至撰稿,Circle股价自6月下旬的年内高点下跌53%,CoreWeave较年内峰值也下跌了30%,Bullish上市以来持续下跌,跌幅超41%。
巴隆周刊报道称,鉴于近期涌现的几笔IPO出现大幅上涨、但股票开始交易后趋于平稳,投资人是否应该担心2000年泡沫的历史重演?
与2000年不同的是,目前追赶着上市的几家公司还没有实现盈利,如Klarna和即将上市的Gemini,而Circle和Figma在上市后的首个季度也报告了净亏损。这是一个潜在的危险信号。
有业内人士表示,许多IPO股票暴涨行情发生在早期,但如果没有得到初始分配并不得不在后面的阶段购买,收益可能就会不尽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