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 - 在市场仍对8月下旬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一份AI报告重挫科技股行情记忆犹新之际,AI泡沫论似乎又得到了两份大型机构报告的证实:高盛指出AI采用率增速放缓、Apollo发现美国大型企业AI采用率居然下滑了。
据知名投资管理公司Apollo于9月7日发布的报告,雇佣250名以上员工的美国大企业的AI采用率在今年年中见顶、此后连续下滑。
【来源:Apollo】
这项数据是基于美国人口普查局每两周对120万家公司的调查,其中包括企业是否在统计期内运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虚拟代理或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工具来帮助生产商品或服务的问题。
高盛在周一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5年三季度使用AI的美国公司比例从二季度的9.2%升至9.7%,增速明显放缓。
在上周四发布的一份报告中,高盛提到,有58%的标普500指数公司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提到了AI,创下最高记录。虽然这些公司吹捧他们将用AI技术用于客户支持、软件编码和营销等,但“量化AI对当今收益影响的公司比例仍然有限”。
高盛指出,在去年上涨17%后,今年以来AI相关公司股票上涨了32%,但这种炒作并未转化为利润。
麦肯锡近期的一项调查同样揭示了这种投入与产出的“割裂感”,有超80%的公司表示生成式AI并没有对利润产生重大影响。
高盛认为,美国仍处于AI采用的早期阶段,大公司,尤其是信息和金融等行业的采用率更高,但风险在于炒作过于领先于现实。
该行警告称,如果AI支出回落至2022年的水平,可能会使得AI产生的销售预测减少1万亿美元,并令标普500指数市值减少15%至20%。
8月下旬MIT的一篇“AI鸿沟”报告提到,95%的生成式AI投资没有产生任何财务回报,半数AI项目最终失败,只有40%的公司将AI应用进行实际部署,且仅5%的试点进入最终生产阶段。
这份报告叠加当时OpenAI CEO关于AI过度兴奋的评论,“AI泡沫”担忧重燃,当时Palantir股价暴跌超9%,英伟达跌3.5%,一众科技股走弱。
有专家表示,科技股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炒作水平,它们终于得到了现实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