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 -加密货币是怎么“凭空”产生的?除了购买加密货币还有什么投资途径。
那这里就需要提到“挖矿”。
就像现实世界里的矿工在地下挖金子,加密货币的“矿工”其实是用计算机在数字世界里“挖币”。
这个概念最早源于比特币(BTC),作为最早的加密货币,比特币的挖矿机制为整个加密货币领域奠定了基础。
(来源:Freepik)
挖矿机制是如何运作的?
以比特币所采用的工作量证明(PoW)机制为例。
这一机制要求矿工利用计算机算力解决复杂的数学难题,第一个成功的人将获得新区块添加到区块链上的权利,并能得到一定数量的比特币作为奖励,同时还会获得该区块中包含的交易手续费。
在这个过程中,矿工需要不断尝试不同的随机数(Nonce),将其与区块中的交易数据、时间戳、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值等信息组合在一起,矿工通过SHA-256算法计算一个新的哈希值。
只有当此哈希值低于网络设定的目标难度,矿工才算成功找到“解”,也就获得了创建新区块并将其添加到区块链上的资格。
挖矿的历史演变如何?
挖矿的历史演变我们可以从挖矿的硬件类型中找到答案。
CPU挖矿(2009-2010年)
比特币诞生初期,普通电脑的CPU即可参与挖矿,个人矿工轻松获得奖励(如中本聪用CPU挖出第一个区块)。
GPU挖矿(2010-2013年)
图形处理器(GPU)的并行计算能力远超CPU,矿工转向用显卡挖矿(如AMD显卡),算力大幅提升,挖矿开始专业化。
ASIC矿机时代(2013年至今)
专用集成电路(ASIC)矿机针对哈希算法优化,算力可达GPU的数万倍(如比特币矿机算力已达EH/s级别),个人挖矿门槛飙升,逐渐形成“矿机厂商→矿场→矿池”的工业化产业链。
(来源:Freepik)
矿池收益分配有哪几种?
随着挖矿难度的不断攀升,单个矿工凭借自身算力成功挖到区块的概率越来越低。
为了提高挖矿的成功率和收益稳定性,矿工们开始选择加入矿池进行协作挖矿。
矿池是一种将多个矿工的算力集中起来的组织形式,通过整合这些分散的算力,矿池能够大幅提高挖到区块的几率。
在矿池中,众多矿工共同协作,这就涉及到矿池的分配收益问题,矿池收益分配有多种方式,如PPS、FPPS等,每种方式都有其优缺点,矿工的选择基本上取决于他们偏好的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每股付费(PPS,Pay Per Share)
收益比较稳定。
不管项目有没有做成,月底准时发钱。
矿池会根据你的算力占比,提前估算一个“虚拟收益”给你,就算当天没挖到区块,也会按约定金额支付。
听起来很稳对不对?但代价是矿池要承担所有风险,所以手续费高达7.5%左右。
全额每股付费(FPPS,Full Pay Per Share)
FPPS可以看作PPS的“PLUS版”:除了固定算力收益,矿池挖到区块时,还会把交易手续费全部分给你。
比如某天矿池赚了10BTC奖励,其中0.5BTC是手续费,FPPS模式下你不仅能拿固定的0.001BTC,还能额外分到手续费的1%(0.005BTC)。
不过矿池运营者风险也更大,所以手续费也不低。
按最后N股付费(PPLNS,Pay Per Last N Shares)
这种方法相比前两种来说收益更不稳定。
矿池没挖到区块时,你一分钱都拿不到。
一旦挖到,就把所有奖励(包括手续费)按你最近贡献的算力比例分配。
矿工收益与矿池挖区块运气相关,长时间未挖到可能无收益,挖到则收益可观,矿池手续费手续费相对较低,约3%左右 。
挖矿和购买加密货币,那种方式适合你?
了解了什么是挖矿,你会不会觉得好麻烦?想想还是买币方便多了?
只需打开手机,几分钟就能完成从注册到买币的全流程。
不用操心算力、电费,也不用和黑客斗智斗勇,购买加密货币相对挖矿而言,适合大部分普通投资者。
(来源:Freepik)
投资者可以通过各类加密货币交易平台进行购买。这些交易平台类似于股票交易所,提供了买卖加密货币的市场。
常见的交易平台有Coinbase、币安(Binance)、Kraken、等。在这些平台上,你只需完成注册、实名认证等步骤,就可以使用法定货币或其他已持有的加密货币来购买目标加密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