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课程4/5
股票(高级)

别被大脑骗了!行为金融学偏见如何毁掉你的收益?

lesson

目录

  • 什么是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
  • 行为金融学偏见有哪几种呢?
  • 心理因素如何悄悄改变市场格局?
  • 如何克服心理偏差,优化投资决策?

TradingKey - 上世纪末,日本市场一片火热,大家普遍认为房价只会涨、不会跌。投资者们被这种乐观情绪裹挟着往前走,看到别人赚钱,自己也忍不住冲进去。于是资金像潮水一样涌入房地产市场和相关股票,价格一路狂飙。

银行也没闲着,纷纷加大放贷力度,好像整个市场永远不会出问题。可结果呢?

当泡沫最终破裂时,整个经济体系瞬间崩塌。日本迎来了长达二十年的低迷期,被称为“失去的二十年”。这不仅是一次经济危机,更是一堂关于人性与心理的深刻课程。

你会发现,很多看似“理性”的投资行为,其实都受到了从众心理、过度自信、锚定效应等心理偏差的影响。

而这也正是行为金融学想要告诉我们的:你的大脑,才是影响你投资成败的关键因素。

什么是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

现实中的金融市场,总是冒出一些用传统金融理论解释不了的奇怪现象。比如股价突然剧烈波动,或者投资者做出明显非理性的决策……这些“看不懂”的情况越来越多,也让大家开始重新思考:也许我们一直假设的“理性投资者”这个前提,本身就不太对。

于是,行为金融学就出现了。

这门学科把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跟金融结合在了一起。

它不再假设你是个完全理性的“机器投资人”,而是从你实际的心理活动、情绪反应和行为模式出发,去解释、研究甚至预测金融市场的走势。

换句话说,行为金融学关心的是:你在面对风险和不确定性时,到底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做出投资决定的?而这些决定背后,又受到哪些认知偏差、情绪波动或社会影响的驱动?

说白了,它不是教你“市场应该怎样”,而是告诉你“人通常会怎么反应”、“市场往往会怎么走”。

altText

(来源:Shutterstock)

行为金融学偏见有哪几种呢?

1. 过度自信

说实话,在投资市场里,谁还没点“我行我懂”的感觉?但你要小心,过度自信这玩意儿,就像一把双刃剑——它能让你信心满满地冲进市场,也能在你不经意间把你割得遍体鳞伤。

很多投资者都会高估自己的判断力,觉得自己比别人更懂行情、更能抓住买卖时机。他们常常认为自己能够精准预测股价涨跌,于是频繁交易,甚至开始挑战那些自己并不熟悉的高风险领域。

比如,有些人连续几次赚了钱之后,就开始飘了,觉得“我已经掌握了投资密码”,然后一下子加大仓位、提高操作频率,结果呢?市场一变脸,就可能被打得措手不及。

2. 损失厌恶

明明一只股票已经亏了不少,但你就是舍不得卖,总觉得“再等等就会涨回来”。

这就是典型的损失厌恶心理作祟。

人天生就更容易被损失刺痛,而不是为同等金额的盈利感到开心。

于是你在亏损时死扛,希望回本,而在盈利时又早早落袋为安,生怕利润被吐回去。

3. 羊群效应

当身边人都在谈论某只热门股或某个热门板块时,你自己是不是也会忍不住想跟风买入?

哪怕你根本没怎么研究这家公司,也不太清楚它到底值不值得投。

这就是从众心理的力量。人们总是倾向于相信“这么多人一起做的决定应该没错”。

但现实往往是,等你反应过来的时候,市场可能已经变化。

altText

(来源:Shutterstock)

4. 锚定效应

某天,你看到一只前几天关注的股票跌了,你激动的说:“这只股票以前可是100块,现在才50块,肯定便宜了,赶紧抄底!”

如果是,那你很可能已经被“锚定效应”影响了。

锚定效应指的是你会过度依赖最初获得的信息,把它当作判断的标准。

比如你记得某只股票曾经涨到100元,现在跌到50元,你就觉得它“低估”了。

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股价下跌,是因为行业情况,还是公司经营恶化。

如果基本面已经不同,那么50元也可能还是贵的。

altText

(来源:Shutterstock)

5. 确认偏差

我们每个人都容易陷入确认偏误的陷阱——你只会关注那些支持你已有观点的信息,而自动忽略掉那些与你看法不同的声音。

比如你看好一家公司的股票,觉得它未来会大涨。

这时候你就会特别留意它的利好消息,比如季度财报超预期、管理层发话要拓展新业务。

而对于负面新闻,比如产品出问题、市场份额下降,你可能会选择性忽略,或者找各种理由解释过去。

相反,如果你一开始就看空某家公司,那再好的消息你也可能视而不见。

这种心理会让你越来越固执于自己的判断,即使市场已经在悄悄变化。

久而久之,你对市场的认知就变得片面,投资决策也就很难保持理性了。

心理因素如何悄悄改变市场格局?

有时候股价波动得特别剧烈,但是你却根本找不到什么实质性的利好或利空消息?

其实这背后,可能有很多是你我这样的投资者心理在作祟。

比如,过度自信让你觉得自己总能抓住买卖时机,于是频繁交易。这种行为不仅增加了市场的整体活跃度,也让股价涨跌都来得又快又猛。

再比如损失厌恶。当股价下跌时,你不愿意割肉离场,总觉得“再等等就能回本”。

可一旦赚了点钱,你又急着落袋为安。这种一边死扛亏损、一边快速止盈的操作,打破了市场的供需节奏,也让价格变得更加不稳定。

说白了,市场的波动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基本面变了,而是因为大家的心态变了。

泡沫是怎么吹大的? 崩盘又是怎么发生的?

还记得那些突然暴涨又突然暴跌的行情吗?是不是当时身边很多人都在买,你也忍不住跟风了?

这就是典型的从众心理,也叫“羊群效应”。当大家都朝着一个方向行动时,你很难独善其身。

你可能没有意识到,正是你自己的一次次买入和卖出,推动了这场狂欢,也亲手制造了后来的踩踏。

如何克服心理偏差,优化投资决策?

保持学习与冷静

很多投资错误,其实都源于“不知道”。

你以为自己已经很了解市场了,但可能只是看到了冰山一角。

所以,想要减少那些因为“我觉得我能行”而产生的过度自信,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不断学习。

了解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掌握一些基本的投资策略和风控方法,不仅能让你更有底气,也能帮你识别那些潜藏在脑海里的非理性冲动。

知识也是你对抗偏见的第一道防线。

严格制定投资计划

投资计划应明确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资产配置比例以及买卖时机等。

需要严格按照计划执行,避免受情绪和市场短期波动影响。

别让情绪替你做决策。当你有了明确的规则,面对市场的风吹草动时,就能少一点犹豫,多一点冷静。

独立思考,避免跟风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盲目追随市场热点和他人投资建议。

你要记住,别人赚钱不代表你也会赚钱,尤其当你是在高位入场的时候。

与其盲目跟风,不如花点时间去了解你真正要买的公司。它的业务怎么样?财务是否健康?行业前景好不好?这些问题的答案,远比“大家都买了”更重要。

通过独立思考,投资者能更客观评估投资价值,避免羊群效应和锚定效应的影响,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决策。

tradingkey.logo
tradingkey.logo
日内数据由路孚特(Refinitiv)提供,并受使用条款约束。历史及当前收盘数据均由路孚特提供。所有报价均以当地交易所时间为准。美股报价的实时最后成交数据仅反映通过纳斯达克报告的交易。日内数据延迟至少15分钟或遵循交易所要求。
* 参考、分析和交易策略由第三方提供商Trading Central提供,观点基于分析师的独立评估和判断,未考虑投资者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
风险提示:我们的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仅提供关于某些投资产品的一般信息。Finsights 不提供财务建议或对任何投资产品的推荐,且提供此类信息不应被解释为 Finsights 提供财务建议或推荐。
投资产品存在重大投资风险,包括可能损失投资的本金,且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投资产品的过去表现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
Finsights 可能允许第三方广告商或关联公司在我们的网站或移动应用程序的任何部分放置或投放广告,并可能根据您与广告的互动情况获得报酬。
© 版权所有: FINSIGHTS MEDIA PTE. LTD. 版权所有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