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熱點追蹤】黃金稅收新規落地 強監管下黃金行業將迎“洗牌期”?

金吾財訊2025年11月4日 07:49

金吾財訊 | 11月1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發佈《關於黃金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明確自2025年11月1日起至2027年12月31日,對在上海黃金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交易的標準黃金實施一系列增值稅政策調整。

根據公告內容,會員單位或客戶通過上海黃金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交易標準黃金時,賣出方銷售標準黃金可享受免徵增值稅優惠。在實物交割環節,按“未發生實物交割出庫”和“發生實物交割出庫”進行區分:未發生實物交割出庫的,交易所免徵增值稅;發生實物交割出庫的,區別標準黃金的投資性用途和非投資性用途,分別按規定適用增值稅即徵即退政策,以及免徵增值稅、買入方按照6%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政策。

華泰期貨認爲,短期來看,新規可能推高金價進而壓制實物需求;長期則有助於黃金投資市場規範化,增強其金融屬性,提升在資產配置中的地位。在全球金融波動背景下,中長期黃金需求預計不會受稅制壓制。此外,持有成本上升或促使居民財富更多流向實體經濟或資本市場,進一步助力經濟復甦。

中信建投表示,此次稅收政策改革通過提高非交易所渠道流通的合規成本,實質性引導黃金交易集中至上金所、上期所等官方平臺,強化對交易數據的收集、資金流的監控以及票據流的可追溯。這一平臺集中趨勢不僅有助於提升我國黃金市場的透明度、標準化程度與監管效率,爲中國官方交易平臺在全球黃金市場中爭取更高層級的話語權創造現實路徑。

細究來看,本次稅改的影響覆蓋了黃金從交易所會員單位流向終端消費者的全鏈條稅負結構,無論是中間流通環節的企業,還是最終的消費者,都將感受到稅負調整帶來的變化。

由於以會員身份向上海黃金交易所採購環節的稅收優惠政策不變,而上金所會員主要包含了國內主要的銀行、黃金精煉企業、大型金店等,大部分投資品需求從以上單位購買爲主,因此金條類買入價格受影響相對有限。但與此同時,新政也限制了金條類產品後續的流通空間,使得其在二次交易或流轉過程中的靈活性有所降低。對於投資金銷售企業而言,以往存在的免稅套利空間將隨着新政的實施而消失,這一變化可能會推動投資金市場的需求向頭部企業集中,小型企業的生存壓力將進一步增大。

興業證券表示,黃金投資有望向交易所集中,基準金影響力增強。利好銀行等交易所會員的黃金投資產品,如積存金等,將帶來增量投資需求。

對於非投資金飾品銷售企業而言,新政帶來的短期影響可能直觀。此前,非投資性用途黃金適用“增值稅即徵即退+開設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政策,而新政實施後,調整爲“增值稅免稅+開設普通發票+按6%計算抵扣進項稅額”的模式。從積極層面來看,這一調整減少了企業的資金佔用壓力,企業無需再先繳納增值稅而後等待退稅,資金流轉效率得到提升;但從消極層面來看,許多非會員的金飾品牌企業,其原材料採購中有較大比例來自具備會員資格的供應商,新政實施後,這些企業計算抵扣的進項稅額扣除率從原來的13%降至6%,扣除率的大幅下降將直接導致企業實際繳納的增值稅額相應增加,在短期內可能會使企業的利潤端面臨較大壓力。

與非投資金飾品銷售企業相呼應,作爲中國乃至亞洲規模最大的黃金珠寶集散中心之一的深圳水貝市場,其匯聚了數千家黃金珠寶相關企業,日常交易活動十分活躍,且其中許多交易涉及的是未在交易所登記交易的黃金產品,這類交易恰好處於新政調整的覆蓋範圍內,因此市場內的數千家小企業都將直面政策調整帶來的挑戰。

除了中小微企業,龍頭企業的利潤也將受到新政影響。花旗指出,在最極端情況下,黃金採購成本可能上升7%。若黃金零售價格維持當前水平不變,預計這一政策將對老鋪黃金、周大福、六福珠寶2026財年的淨利潤分別產生15%、26%及6%的負面影響。

從首飾金的終端銷售來看,毛利率越低的企業,對本次增值稅制度調整越敏感。中信建投的敏感性分析結果顯示:若零售產品工藝附加值較低,毛利率僅爲5%,則終端含稅售價需要提升5.5%才能覆蓋抵扣差額;而當零售產品工藝附加值高,毛利率高達50%時,稅負抬升幅度收斂至3.8%,呈現出“邊際遞減”的效果。

國金證券表示,短期非上金所會員珠寶企業利潤下行壓力增加,上金所會員珠寶企業受影響相對較小,長期來看,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具備定價能力的品牌具有更強業績韌性。制度紅利再分配下,政策有意引導交易走場內、簡化退稅流程、減少資金佔用的設計,也是未來黃金首飾行業集中度提升的重要制度抓手。

最後落到消費者層面,新政帶來的影響也將逐步顯現。花旗與大摩均認爲整個行業很可能會提高價格以轉嫁成本壓力。而這一價格調整對大衆市場產品的需求衝擊可能更爲顯著,普通消費者對價格變動的敏感度相對較高,價格上漲可能會導致其購買意願下降。

但中信建投提到,對於近兩年不斷快速增長的定價黃金產品,這一輪稅制調整帶來的影響和近期金價的波動相比影響並不顯著,如果消費者有追漲金價的情緒,則影響相對有限。

免責聲明:本網站提供的資訊僅供教育和參考之用,不應視為財務或投資建議。

相關文章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