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德龍 系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2025.11.03 週一
近期,市場在逼近4000點整數關口後出現一定震盪調整,多空分歧依然較大,導致大盤在衝上4000點後出現快速回落。但我認爲,4000點可能是A股市場行情的中繼,並非行情的結束,意味着牛市的下半場或將在完成調整後逐步展開。
從牛市上半場來看,自“924”政策轉向後,市場出現一波快速上行,開啓了這輪牛市。當時市場連續四個交易日大漲,上證指數短期內上漲千點,且在10月8日放量至3.45萬億,成交量大幅上升,也消耗了市場的做多動能。隨後市場出現持續數月的調整,直至今年一季度,人形機器人板塊大漲,開啓了科技牛行情,科技股大幅上升,後續“七翻身”行情出現,上證指數開啓第二波上攻,一路衝到4000點。上半場的主要特徵是科技股一枝獨秀,衆多傳統板塊表現相對低迷。有投資者戲稱科技股爲“小登股”,新能源、電力、銀行等板塊被戲稱爲“中登股”,傳統消費股及傳統工業製造類行業則被稱爲“老登股”。
今年行情出現分化,背後有着深刻原因。當前我國經濟整體增速放緩,正處於轉型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經濟轉型使得一些傳統行業經營相對困難,業績增長較慢,但新興行業,特別是人形機器人、芯片半導體、算力算法、創新藥等行業呈現良好的上升態勢,市場的賺錢效應也主要體現在這些科技股上。
4000點作爲重要的整數關口,大盤衝上後出現一定的獲利回吐,屬於正常調整,並非行情終結。事實上,近期板塊已出現一定輪動,“小登股”即科技股大漲後,獲利回吐壓力增加,出現回調,但以儲能、光伏、鋰電池爲代表的清潔能源板塊表現突出,說明“中登股”已開始回升。行業板塊的輪動,也表明這輪行情或正在逐步走向深化,而非行情終結。預計今年是結構性牛市,明年可能會逐步轉向全面牛市,傳統板塊即“老登股”也可能迎來上升機會。一般來說,一輪行情中各個板塊都會有所表現,只是上漲順序有先後,一輪牛市接近結束時,應該是大多數投資者都能賺到錢的時候。今年以來,儘管大盤站上4000點,但仍有不少投資者未能盈利,甚至出現虧損,這也說明當前行情可能仍處於牛市上半場。
對於後市,我們要保持信心和耐心。近期二十屆四中全會順利閉幕,公報中公佈了“十五五規劃”的內容,其中重點提到的新興行業,是未來五年重點發展的領域,包括具身智能也即人形機器人、芯片半導體、生物製藥、低空經濟、深海科技、航空航天以及量子技術、可控核聚變等未來產業。這些無疑是這輪行情的主線,因此科技板塊在調整後,後期仍會有表現機會。
不過,科技行業具有“一將功成萬骨枯”的特徵,贏者通喫效應明顯,未來這些行業中必然會出現像美股的英偉達、特斯拉那樣的萬億市值巨頭,但很多科技公司可能只是陪跑。今年仍處於炒作科技股的前期階段,因此與相關行業概念相關的個股往往有明顯上漲。到明年,如行情深化,科技股可能會出現分化,真正能夠釋放業績、拿到大額訂單的科技公司,市值或將持續擴大,而一些僅僅炒作概念的科技股,可能會遭到資金拋棄,甚至出現估值泡沫破裂的風險。
此外,當前部分投資者在股市上漲後加槓桿,兩融餘額已突破25000億大關,超過十年前A股5000點時2.25萬億的歷史高點。儘管目前沒有場外配資,且當前A股總市值已達到120萬億左右,接近十年前5000點時約70萬億總市值的兩倍,槓桿率相對當時更低,但今年加槓桿的資金更多集中在漲幅較大的科技股上,這也使得科技股的調整壓力有所加大。因此,建議投資者認真甄別科技股,判斷哪些具有持續成長力、值得長期持有,哪些是純粹的概念炒作。不排除部分炒作概念的股票估值過高,存在較大風險,建議投資者不要盲目追高被爆炒的科技股,應堅持價值投資,從基本面出發選擇優質公司或基金進行配置,把握這輪行情的機會。
總體來看,這輪牛市是政策支持、資金推動以及居民儲蓄向資本市場大轉移共同作用的結果,爲市場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增量資金。目前我國居民存款已突破160萬億,今年前三季度新增12萬億,大量居民儲蓄需要尋找投資出口。而當前樓市表現低迷,投資機會有限,因此居民儲蓄的大轉移方向主要是股市,這也爲股市帶來了更多增量資金。所以,我對後市仍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儘管一些科技股可能存在炒作風險,但參照美股科技股上漲十年、英偉達市值突破5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的表現,我國科技股的行情仍有較大空間,建議投資者保持信心和耐心。
年末僅剩兩個月的交易時間,市場在年底前可能震盪加劇,特別是今年漲幅較大的科技股,獲利回吐壓力增加,可能引發市場調整。但由於當前場外資金入場意願依然較強,不少前期踏空的投資者希望在科技股調整時佈局,因此年底前市場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部分資金也會選擇在年底佈局明年行情。我認爲,明年市場行情有望從今年的結構性行情轉向全面牛市。
從行業板塊來看,今年以來漲幅較大的科技股,若後期出現一定幅度的調整,將具備佈局機會,因爲科技股行情有望貫穿整個牛市;前期已開始表現的清潔能源板塊,在新能源大戰略背景下仍具有上升空間;此外,投資者可均衡配置,提前佈局尚未啓動的消費白馬股。這些品牌消費品分紅率較高,具有品牌價值,長期投資價值突出,且經過幾年調整後,估值普遍處於低位,適合提前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