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台北8月7日 - 美國總統特朗普(川普)周三表示,美國將對進口到美國的半導體芯片徵收約100%的關稅,但不適用於已承諾在美國生產的公司。
本地時間09:13,台股.TWII上漲1.7%報23,846點;台積電2330.TW勁揚3.56%報1,165台幣。
特朗普在橢圓形辦公室告訴記者,新的關稅稅率將適用於 “所有進入美國的芯片和半導體”,但不適用於已承諾在美國生產的公司。
“因此,對所有進入美國的芯片和半導體徵收 100%的關稅。但如果你已經承諾(在美國)生產,或者你正在建設中--像許多企業那樣--就不會被徵收關稅,”特朗普說。
**市場評論:
統一投顧總經理廖婉婷:
我認為各大廠商應該會開始檢視美國客戶的比例,並且認真評估赴美設廠的可能性,只是到底要投資多少才能會豁免,尚不清楚。
對美國總體經濟而言,增加本地投資,經濟成長率會增加,美國的巨幅貿易逆差可望減少,這會進一步增強美國經濟。
對半導體廠商而言,廠商赴美設廠比例會增加,但主要以先進、高端製程為主,成熟製程廠商恐怕還是不會赴美投資設廠,這等於是變相壓迫中國的供應供應鏈。需要成熟製程晶片的廠商,未來很可能會將原本在中國投片的動作,轉向美國設廠、生產的英特爾INTC.O及格羅方德(Global Foundries)。
--群益投顧:
美國半導體關稅課征範圍未定,不知是單純對晶片課稅,還是包括材料設備等整個半導體供應鏈。台灣的半導體主要是代工廠為主,沒有自有品牌,而且只是電子產品中的一個零件,客戶可以直接在台灣提貨,出口至其他國家封裝、組裝。現在產品都是談出廠價,若加上關稅,客戶要自行承擔。
若美國對所有半導體廠都課稅,雖然會提高成本,但這對每個半導體業者來說,都是一致且公平,關稅和匯率廠商均無法控制,只有本身競爭力強,才能將成本轉嫁給客戶。目前台積電2330.TW幾乎轉給客戶。
--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
這次川普公布的100%關稅遠高於預期,但是其又說規劃在美國建廠可以豁免至零關稅,100%關稅已經高到沒有意義,但它這是談判的“起手式”--喊一個荒誕無稽的數字,逼你上談判桌。
不過一切細節可能還要釐清:是只針對半導體晶片進口(這部分很少),還是所有ICT(信息與通信技術)內含的晶片都算在內?或是所有包含晶片的產品? 若是最後這種,汽車也使用晶片,亦會包括在內。
我認為,這對符合豁免條件的大廠、如先進製程為主的台積電2330.TW將會是利多,可能開盤會漲,此將有利拉抬台股。但以成熟製程為主的聯電2303.TW及世界先進5347.TWO不利,此外中國的芯片廠大多是成熟製程產品,更不可能赴美投資,也會是高關稅的受害者。
--中華經濟研究院所長劉孟俊:
台灣半導體晶片直接輸美國的比例不高,大多是到組裝地組裝後再出口到美國。因此若是直接課稅,影響不大。
而如同台積電的先進製程晶片,其產品能替代的廠商不多,也很有可能會轉嫁給客戶,其客戶反而要承擔高額關稅,相對不利。
綜觀來看,雖有很多細節待釐清,對台灣最大的衝擊可能會是川普課征高關稅,造成美國整體需求下滑,因為關稅可能可以用各種方式轉嫁,但終端需求下滑才是最大挑戰。
**市場反應**
--此數據在台灣匯市開盤前時間公布,台幣兌美元TWD=TP上日收在29.990。
--台灣加權股價指數.TWII上日收跌在23,447.36點。
**相關背景**
--美國將於8月7日起依據7月31日所公布之行政命令,開始對各國實施對等關稅新稅率,台灣輸美商品將適用20%的“暫時性稅率”。
--行政院表示,行政院台美經貿工作小組先前已對外說明,因台美尚未完成協議,美國公布對台20%的“暫時性稅率”,台灣的談判團隊持續與美國磋商,爭取更合理的對等關稅稅率,因此8月7日並不是台美關稅談判的截止日,台美雙方持續磋商中。除對等關稅外,台灣也與美國一並討論供應鏈合作及232條款相關議題,爭取232條款關稅優惠待遇。
--美國和日本達成協議,這項協議包括對所有日本商品徵收15%的進口關稅,低於擬議的25%--是白宮在8月1日加徵關稅的最後期限到來之前達成的一系列貿易協議中最重要的一項。
--美國和韓國達成協議,將對韓國進口商品徵收15%的關稅。韓國還將在美國投資3,500億美元,購買1,0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產品。
--台灣第二季經濟成長率概估值達7.96%,創下四年新高(前高為2021年第二季的8.28%),且遠高於市場預估的5.7%,因關稅提前拉貨,出口表現暢旺,且資本形成也比原先預期更強勁。
--台灣在全球科技業供應鏈居關鍵地位,為許多跨國品牌生產微晶片、筆記型電腦、電腦零組件、手機等電子產品。不少專家認為,兩周後將公布的“232條款”可能對半導體等產品課征產業關稅,才會是影響台灣產業更大的新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