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協作巨頭 Figma 的 IPO 終於進入倒計時!最新消息,最終 IPO 定價區間上調至 30-32 美元/股,公司總估值直接衝到了 188 億美元,比最初想的還要高出 15% 。這架勢,妥妥地預定了 2025 年最受矚目的科技股上市席位。
Figma 早就不只是個畫圖工具了。它成功把自己變成了一個跨團隊協作的平臺,打通了設計、產品、開發之間的牆。看看他的產品線:核心設計工具(Figma Design)、白板協作(FigJam)、開發(Dev Mode)、AI 生成(Make)的工作流閉環平臺,非設計師用戶佔比達 66% ,貢獻 53% 營收增長。
這個模式厲害在哪?Figma 的護城河源於其產品驅動增長(PLG)模式的精妙設計,通過免費試用吸引個人用戶(學生、設計師),然後自然升級到付費個人版、團隊版,最後拿下企業大單。這種模式效率奇高,花 1 塊錢做銷售,就能賺回 1 塊錢的毛利潤,遠超競爭對手(比如 Adobe 只有 0.39 )。有着 1300 萬月活用戶,再加上超過 2000 個插件組成的生態系統,讓企業客戶一旦用上就離不開,續費率超過 95% 。
看看 Figma 最近的財務成績單,真的很亮眼。 2025 年第一季度營收 2.28 億美元,同比增長 46% ,全年收入有望突破 10 億美元大關。91% 的毛利率接近軟件業天花板,132% 的淨美元留存率反映強客戶粘性,Rule of 40 得分 64% ( 46% 增長率 + 18% 營業利潤率)位居行業前 5% 。2025 年 Q1 淨利潤 4490 萬美元,自由現金流 9460 萬美元(同比增長 95% )。公司展現出強勁的盈利能力。
AI 顛覆:超過一半(57%)的營銷高管認爲,生成式 AI 會徹底改變設計流程。像 Lovable 這樣的工具,如果真能讓傳統 UI/UX 設計自動化,那 Figma 的核心價值——協作平臺——就可能被削弱甚至替代。這不是遠慮,是近憂。
增長踩剎車:最有錢的客戶(財富 500 強)滲透率已經高達 95% ,想再找新的大金主可不容易了。如果未來增速掉到 30% 以下,市場給的估值倍數(比如現在按明年收入算的 20 倍左右)可能直接打折到 15 倍甚至更低。
創始人/股東要套現:消息稱創始人 Dylan Field 與一些早期的風險投資股東計劃在 IPO 後出售部分個人持股,這種大規模的套現,一方面可能增加市場供應壓低股價,另一方面也可能讓外界對公司長期前景產生一絲疑慮。
Figma 此次採用荷蘭式拍賣(Dutch Auction)機制,顛覆傳統 IPO 定價規則。簡單說就是:
這樣的操作核心優勢是削弱投行對機構客戶的配售特權,散戶與機構同臺競爭,定價權迴歸市場。減少 “首日暴漲” 割韭菜,拍賣機制讓真實需求浮出水面,避免公司 “賤賣” 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