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財訊 | 中信建投發研報指,巨型低軌衛星星座的建設和運營,具有周期長、技術集成度高、高風險等工程特點。我國國有民營企業紛紛佈局,衛星研製與火箭發射模式逐步轉型,商業航天力量有望加速低軌互聯網布局進程。同時,隨着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的首飛、多款可複用商業航天火箭計劃發射,衛星互聯網海外開展試運營業務,預計2025年我國星座整體建設進程將邁入新的階段。
政策監管、技術突破與生態協同正合力推動中國商業航天進入高質量發展拐點。政策監管明確:國家航天局7月21日發佈商業航天全壽命週期質量新規,明確“終身追責制”與高風險項目獨立評估,倒逼企業從“野蠻生長”轉向技術與管理雙輪驅動,加速行業洗牌;技術攻堅提速:垣信衛星13.36億元發射服務招標(一箭18星/10星)釋放組網加速信號;生態協同擴容:國家航天局主導的商業航天創新聯合體7月22日開放50家成員准入,以“技術共研-數據共享-風險共擔”機制補全產業鏈短板。